基本资料
中文名:蔡方荫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63年
职业:教育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中科院院士
生平履历
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现清华大学)土木科,后赴美留学,于192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在纽约珀迪-亨德森事务所任顾问工程师。
1930年归国,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主任和工学院院长,另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国立中正大学(现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等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南昌大学(现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工学院院长。
1951年后,蔡方荫出任中央重工业部顾问工程师。
1953年创造性地将“混凝土”简化成一个新的汉字:“砼”,得到广泛应用。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学部委员)。
1956年起任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成为《土木工程学报》首任主编。
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
主要成就
论文著作
1Slope-DeflectionEquationsfortheAnalysisofRigidFrameswithVaryingMomentofInertia,国立清华大学科学报告,1932,2(2)。
2CrossConstantsforMemberswithVaryingMomentofInertia,国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会会刊,1933(与杨曾艺合作)。
3蔡方荫,普通结构学(上、中、下),商务印书馆,1946~1948年,第一版;1949年,第四版。
4蔡方荫,用求面积法计算变梁之弯曲常数(英),Proceedings,ASCE,1948年9月号。
5蔡方荫,用Io/I图之力矩图面积计算变梁之弯曲恒数(英)ScienceRecord(科学纪录),1951,4(3)。
6蔡方荫,角变与不平衡力矩二种传播之研讨,土木工程学报,1954,1(3)。
7蔡方荫,刚构常数与刚构分析
专业成就
蔡方荫对工程结构力学,特别是变截面刚构分析和桁架刚构分析颇有造诣。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常用一般刚构分析方面的各种“力矩一次分配法”,并提出了更简化实用的方法,同时提出了计算变截面梁、柱的“Io/I图矩面积法”来计算各挠曲常数。在对横梁为桁架的刚构方面,采取了简便而切合实用的“柱顶力矩作用”和“桁架跨变影响”两项准则,简化地按一般刚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能获得与“最小功法”和“冗力法”同样精确的结果。著有《普通结构学》、《变截面刚构分析》、《变截面刚构分析续编》、《钣梁之理论与分析》、《装配式楔形杆铰接框架》等以及工程结构研究方面的论文多篇。
发明了“砼(tóng)”字。这是一个重大的发明,把“混凝土”简化成了“人工石”:“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