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917.1
逝世日期:2004.1.30
职业: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汉语盲文教育家,世界语者
毕业院校:长沙楚怡小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主要成就:创制盲文,盲文推广,创办中国盲文出版社
原名:黄一寰
人物生平
(1917—2004),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盲文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盲文之父”。原名一寰。黄乃在他父亲的8个子女中是最小的一个。当黄乃还在娘胎里时就经受了失去父亲的痛苦,他的父亲——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黄兴,在他出世的前一年便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因极度的悲痛,导致腹中的他早产。1917年1月的一天他来到这个世界,从此便开始了他多难而坎坷的一生。年轻时一次意外,使黄乃右眼失明。在左眼也高度近视的情况下,为了继承父志,他克服重重困难去日本留学,回国后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到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初期,他又遭遇左眼失明之痛。然而他凭着惊人的毅力,献身于中国的盲文事业,终于创制出一套最新汉语双拼中国盲文方案。从此黄乃先生被人们誉为黑暗世界的“普罗米修斯”。黄乃先生于2004年1月30日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他生前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二届主席团副主席,中
家庭成员
黄乃先生有过四次婚姻。前三个妻子婚后不久纷纷离异,三个妻子各给他留下一个儿子。其中,关于第三个妻子还有这样一段趣闻,她是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著名女记者彭子冈报导的黄乃的事迹后,不顾家人的阻拦,跑到北京找到黄乃伯伯,坚决要嫁给他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乃从延安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调八路军总政治部工作期间,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恋爱。1942年与第一个妻子结婚,有了一个儿子,他的这个儿子现已年过花甲,是个画家,现在定居美国。
学生时期
黄乃自幼受父亲和兄长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他在长沙楚怡小学上五年级时的一天,北伐军打到长沙,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黄乃带着自己的小伙伴,走出校门,欢迎北伐军的到来。那时的黄乃,就已将一册《三民主义三百问》背得滚瓜烂熟。
黄乃是在南京上的中学。在读初二时,黄乃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并参加了由共产党秘密领导的“读书会”,在这里,他阅读了胡愈之写的《莫斯科印象记》,鲁迅的《彷徨》、《呐喊》,李达的《现代社会学大纲》、《经济学大纲》等进步书籍。进入高中时,黄乃开始为一些进步文艺刊物《新野》、《文友》等撰写文章。受其影响,儿时的黄乃就已踌躇满志,立志日后一定要继承父业,投身到拯救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斗争之中。
正当他豪情满怀之际,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1934年,也就是他读高中之时,黄乃在一次上体育课踢足球时,不慎右眼被撞伤,导致视网膜脱落,由于手术失败致使右眼失明,于是休
延安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从日本监狱中出来的黄乃回到了祖国,于第二年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还亲自接见了他。在延安,他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入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并任马列主义学院哲学研究所副主任。1939年,黄乃调中央宣传部任干事,专门研究日本问题,后又调入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工作,任日本问题研究秘书兼组长。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黄乃先生负责副刊《敌情》的主编。在任主编期间,他发表的一篇题为《南进还是北进》的文章准确地推断了在华日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得到验证之后,曾经轰动一时。此间,不少文章还得到了毛泽东的好评。1942,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时,毛泽东在马列学院的开学典礼上讲话,讲到调查研究时对广大学员说:“你只有进行了调查,进行了研究,才有发言权,比如说黄乃,他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日本问题上,他最有发言权。”
当年一些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说,青年时代
完全失明
解放战争期间,黄乃长期处于艰苦紧张的工作环境之中,常年伏案到深夜,仅有的一只高度近视的左眼视力也迅速下降。1949年进入北京时,左眼视网膜又脱落。那时,刚出任新中国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得知黄乃的病情后,立即安排他去苏联治疗,但为时太晚,因拖延太久,病情沉重,未能治愈。去苏联时,他的左眼睛还能看到“人民日报”四个大字,回国后,双眼已经全部失明。
创制盲文
在苏联治疗期间,当他得知自己的眼睛已完全没有复明希望时,他首先考虑到了自己的前途,想到了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盲胞。于是,在回国前,他参观了莫斯科的盲校,听到了不少盲人自强不息,自强自立的动人事迹后,使刚刚坠入黑暗深渊的他,在心灵深处又点燃一缕希望的火,并产生了创制中国盲文的念头。
从苏联回国后,黄乃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思考中国的盲人问题:盲人不应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与正常人一样,也要为社会效力。要做到这样,盲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而盲文则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必备工具。
解放初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中国还没有统一的盲文,只有南北两种不同地域使用的很不完备的盲字。为了发展我国的盲人教育事业,尽快扫除盲胞中的文盲。1952年春天,黄乃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关心盲人事业,并四处游说,各方斡旋,同时还集中精力搞一套中国自己的盲文。就这样,一个刚刚跌入黑暗且又刚刚接
盲文推广
盲文方案是制定出来了,但要推广开去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1977年,教育部决定先在9所盲校进行试验时就遇到了不少困难。试验新盲文,教师要从头学习,教材要重新编写,再加上试验周期长,不但要花费不少资金,而且困难不少。不久有的学校停止了试验,同时,国家文字改革委员对这套方案也有不同意见。当试验正面临着停止之时,黄乃亲自找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胡乔木同志,盲文的试验终于在胡乔木同志的亲自干预下得以继续。经过黄乃多年的努力和实践,以及反复修改,黄乃先生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新盲文方案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批准。这套方案的实施,使近1000万中国的盲人重又有了明亮的“眼睛”。
1991年12月,黄乃先生被国务院批准为作出特殊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黄乃先生是享受此项殊荣的惟一的一个残疾人。
盲文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由张文秋(毛泽东亲家)和黄乃等人创建,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家以出版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为主业的综合性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建社近五十年来,已出版各类盲文书刊六千余种,四百多万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现每年出版盲文书刊一百五十余种,六万余册;年译制二千五百多万盲字;年印制九十多万印张。通过低价格发行和免费借阅的方式,向全国877万盲人读者提供盲文图书阅读和语音服务。目前,中国盲文出版社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盲文出版体系,并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设备和盲文出版专业人才,盲文图书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1998年起,又开辟了普通文字的出版业务,采取汉盲对照两种版本的方式,出版了一批普通文字的本版书,作为盲文出版业务的补充,扩大了中国盲文出版社图书的出版种类。
世界语者
黄乃(1917.1-2004.1.30)湖南长沙人。三十年代留学日本,自学世界语。曾任八路军总政部敌工部研究室组长、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中国盲人哑人协会第一届第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常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第二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盲文专家。1952年提出新盲字方案,经批准在全国推行。曾是延安世界语协会负责人、曾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中国世界语之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