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萝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德清
出生日期:1912年
逝世日期:1998年
职业:翻译家、文学家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
代表作品:《荒原》、《草叶集》、《哈依瓦萨之歌》等
人物经历
赵萝蕤(1912-1998),汉族,赵紫宸之女,陈梦家夫人。浙江德清人。著名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
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系。
1935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1946年和1948年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讲师。
1949年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勃朗特姊妹和美国文学家惠特曼、詹姆斯的研究。译有【美】艾略特《荒原》、惠特曼《草叶集》、朗弗罗《哈依瓦撒之歌》、詹姆斯《黛茜·密勒》,与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
1998年元旦病逝,享年86岁。
赵萝蕤自幼长在苏州,14岁走出古城,开始了她此后70年的学术人生。她的父亲赵紫宸出身贫寒,早年就读东吴大学,是黄摩西的学生,后来又留学美国。到她上学时,赵紫宸已是东吴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了。她在苏州圣约翰堂附近的幼稚园玩了3年,7岁进入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同年
生前荣誉
赵萝蕤于1998年元旦病逝,享年86岁。
赵萝蕤的一生执教五十余载,桃李满天下,生前兼任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惠特曼出生地协会会员、中国艾略特-庞德研究会顾问和燕京学院英语系名誉主任。她还荣获”中美文化交流奖”和“彩虹翻译奖”。
主要着译包括《荒原》(1937)、《哈依瓦萨之歌》(1957)、《黛茜.密勒》(1981)《丛林猛兽》(1981)、《草叶集》(1991)《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赵萝蕤集》(1995)和《我的读书生涯》(1996)等。
赵萝蕤一贯遵循“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一校训的燕京精神,一贯恪守燕大校歌中“服务同群,为国效荩忠”的燕京学子的宗旨。
一代才女
我是很晚才有幸结识赵萝蕤的。1948年3月,我从美国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学院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当时已有数十名中国研究生在那里深造,多半在“国际公寓”寄宿。我到校后也住在那里,结识了其中不少人。在英文系研究生中有赵萝蕤、周珏良、查良铮(穆旦)等人,他们都是国内英语界的精英,我的良师益友,后来数十年中的患难之交。
珏良,我曾在昆明西南联大见过一面,他的堂兄、我的忘年交周煦良教授介绍的。当时他已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留校任助教,我是外文系一年级新生。那是1939年的事了,一别九年,倒成了朝夕过从的异国同窗。
赵萝蕤是西语界资深望重的前辈,无奈我孤陋寡闻,却有眼不识泰山。当时萝蕤已完成研究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小说的博士论文,颇得系主任威尔特(NapierWilt)等教授的赞赏。几年的寒窗苦读已大功告成,这时她的丈夫陈梦家教授已提前于1947年先行回
社会评价
钱穆先生的《师友杂忆》是一本怀人含蓄、忆事婉约的书。他在追忆抗战初期西南联大的生活时,有一段说到陈梦家、赵萝蕤夫妇:“同事陈梦家,先以新文学名……其夫人乃燕大有名校花,追逐有人,而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及是夫妇同来联大。其夫人长英国文学,勤读而多病。联大图书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几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这位名校花,就是外语界老一辈中的大学者赵萝蕤先生。
1
我与赵萝蕤先生的认识始于1960年初秋。
那一年的新学期开始,北大西语系主任冯至根据中宣部加强外国文学教学的指示,对西方文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扩充,为此我和英、德、法专业的个别同学提前一年毕业,留在教研室当助教。那时外国文学教研室的中心工作除教学外,是编写《欧洲文学史》,分别由杨周翰、吴达元和赵萝蕤三位教授担任主编,冯至则受中宣部委托同时主管《欧洲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这两项编写工作。赵萝蕤先生当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