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朱东润简介

朱东润

更新时间:2019-04-04 15:31

朱东润(1896-1988),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朱世溱,泰兴县城人,明代福建巡抚、督师抗击荷兰侵略者朱一冯之裔孙。曾著有《陆游传》、《梅尧臣传》、《李方舟传》等。而《朱东润自传》既是他对自己在1896年至1976年八十年间人生苦旅的回顾和审视,也是对_二十世纪中国的风风雨雨、世事浮沉、众生百态的描绘和思索。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朱东润

别名:朱世溱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泰兴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88年

职业:文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伦敦西南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者之一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

代表作品:《张居正大传》《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简介

2

朱东润(1896-1988),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朱世溱,泰兴县城人,明代福建巡抚、督师抗击荷兰侵略者朱一冯之裔孙。

朱东润先生自幼失怙,1907年受族人资助,考入南洋公学附小读书。因成绩优异、刻苦勤奋,1910年得上海南洋公学监督唐文治资助升入中学。此后却因家境贫困、资助中断而辍学。时值辛亥革命,朱东润先生的三哥因参加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而被清军杀害。三哥的就义,对朱东润先生触动很大,终其一生,他都抱爱国爱民、反对专制、追求民主之旨不移。1913年秋,朱东润先生入留英俭学会,赴英留学,次年进入伦敦西南学院读书,课余从事翻译,以济学费。1916年初,朱东润先生放弃学业,毅然回国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1917年秋朱东润先生应聘至广西省立第二中学任教,开始了他长达七十余年的教学生涯。1919年朱东润先生回到江南,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他出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年表

3

1896年(一岁)12月4日(旧历十月三十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城关功家巷旧宅。谱名属“世”字辈,名世溱。父石庵公,母李氏,泰兴县人,是年皆四十一岁。兄三:世淦、世□、世潆。

1899年(四岁)二哥因肺病夭折。父亲失业,家贫无以为生,赖典当度日。

1900年(五岁)观《三国演义》绣像,父亲为之讲解,从父识字始。

1901年(六岁)入私塾。读《龙文鞭影》等蒙学书。

1904年(九岁)泰兴县创办初等小学,称蒙学堂。初入丙班,旋升乙班。

1905年(十岁)入官办高等小学(时称东门大学堂,其前身为襟江书院)预备班。

旧历三月二十一日,父亲去世,终年五十一。

朱东润

1906年(十一岁)入幼幼小学(初等小学)甲班。从汪民甫先生读《左传》,甚得汪先生器重,并蒙字以“东润”。

1907年(十二岁)年初,三哥世潆应征投军,入清新军第九镇。春,从幼幼小学毕业。以第一名考入襟江小学。秋,得族人资助,赴上海投考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被

展开阅读全文 ∨

伉俪情深

4

朱东润是中国著名的传记史家,他先后撰写了《张居正大传》、《王守仁大传》、《陆游传》、《梅尧臣传》等具有影响的传记作品。朱东润不仅通过他的作品描述了一位位历史名人的一生,也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展现出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时代的变迁,他被称为真正开拓中国现代传记文学领域的第一人。然而在朱东润为数不多、但部部精良的传记作品中,有一部作品却不是以历史名人为题,它就是《李方舟传》。《李方舟传》是中国传记史上少有的一部为中国普通家庭妇女著书立说的作品,甚至李方舟在历史上也并无其人,她的原型其实是朱东润结发49年的妻子邹莲舫。

1920年,23岁的南通中学英语教员朱东润在家庭的包办下与比他小4岁的邹莲舫成婚了。婚后他对邹莲舫恩爱有加,他们一共生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朱东润被调到了四川的大学里任教,抗战八年,朱东润便和邹莲舫分离了八年。八年里,邹莲舫一人操持全家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

学人轶事

5

“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中文系召开了“跃进大会”,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劲”,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在学生、教师纷纷登台,决心要这个“提前”那个“提前”之后,大家把朱东润先生“促”上了讲台,要他表态。他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却如箭在弦上,不“跃进”一下便下不了台。踌躇再三,他终于在敦促的口口声声中开了口。看他那神情,真像要他下地狱似的。他说,原定5年完成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陆游诗选》三部著作,已提前为4年。现在决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不料,他这痛下决心的姿态依旧引起满堂哄笑。那时指出的指标,大家论月计天,一年尚嫌太长,何况3年!人们催逼着他再“鼓足劲”、再加快一点,他却再也不肯改口,只是无可奈何地叹道:“这已经非常紧张,再也不能提前了!”

3年很快就过去了。“跃进”热潮消退之后,人们也早已忘却当年的豪情。但朱东润先生却如期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

他的《诗经》研究,以“国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著作

6

《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上海开明书店民国36

《左传选》朱东润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1

《陆游选集》(宋)陆游著,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华文史论丛》朱东润、钱伯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陆游传》上海古籍1979,海南出版社1993

《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

《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

《梅尧臣集年校注》(宋)梅尧臣著,朱东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诗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张居正大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

《陈子龙及其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7

朱东润先生的崇高品格使曾经与之有过接触、受到其教诲的人们永远难以忘怀。早在1913年,他就曾参与国民党机关报《公论报》(由吴稚晖、蔡元培等主持)的工作;1916年,他放弃了在英国的学业,回国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先生毅然抛下家庭,冒着遍地烽火远走万里,绕道香港、越南,奔赴大后方。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先生受到严重打击,但他始终不肯屈服,不肯“低头认罪”,甚至敢于同按他头的人扭打起来。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他的铮铮铁骨闻名于全复旦。朱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波澜,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漫长的教育与学术生涯中,他的意愿始终是尽力与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张扬努力奋发的民族精神。而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面临怎样的艰难,他从不灰心丧志,从不放弃自己的努力,相信只要人们坚持奋斗,这个民族总会获得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