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汤用彤
别名:字锡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渭源
出生日期:1893年(癸巳年)
逝世日期:1964年(甲辰年)
职业:教授、哲学家、国学大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近代著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代表作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
籍贯:湖北黄梅
生平介绍
幼承庭训
1893年8月4日(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生于甘肃渭源,随父在任上束发修学,启蒙于父亲任教的学馆,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其父汤霖,字雨三,晚年号颐园老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
辛亥革命前.汤用彤便离开父亲的教馆,求学于北京顺天府学堂(河北师范大学前身),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与梁漱溟共读印度哲学与佛教典籍。
清华学堂
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与同学吴宓、柳诒徵志趣相投,结为契友,“互相督促、切磋”,1916年毕业,考取官费留美。后因治砂眼而未成行,留在清华教国文,并兼任《清华周刊》总编辑。
大洋彼岸
1918年,与吴宓一起,用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先在明尼苏达州汉姆林大学哲学系,主要选修哲学、普通心理学、发生心理学。
1919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与陈寅恪同时学习梵文、巴利文及佛学,仍进修西方哲学。后经吴宓、梅光迪引见白壁德(Babbit)教授。白氏是美国当时著名的新人文主义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在
学术成就
正如西方哲学的创始人泰勒斯所说,哲学的意义在于“不将自己交给一个简单的信仰,而是不间断地探索本原”,汤用彤先生一生都在为此孜孜以求。其学术探索主要集中在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和魏晋玄学等领域,而尤以中国佛教史的学术成就最为突出。
佛学领域
汤用彤在中国佛教方面最著名的成果就是出版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其《跋》中自云:“十余年来,教学南北,常以中国佛教史授学者,讲义积年,汇成卷铁”。但他每次讲课都要对原来的讲义作出修改。从20年代初就开始撰写,20年代末完成初稿,30年代又全部修改和补充了一次,再花了近四年的时间才完成。其原因正如他对钱穆先生所说,总是心感不满。直到芦沟桥事变,由于担心手稿遗失,才考虑将其中一部交付出版。因此本书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这部著作,开辟了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新纪元,受到学术界的广泛称赞。胡适在校阅该书稿本第一册时,称赞此书极好,“锡予训练极精,工具也好,方法又
人物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我们常用“学贯中西”来称道一些著名学者的博学多识,但对于用彤先生来说,“学贯中西”就显得狭隘而不够用了。因为先生是中国十分罕见的学贯中、西、印的大师,他在中、西、印文化与哲学思想研究上,都有独到的造诣和重大的贡献,在这三大文化领域内都立下了一座座丰碑。先生并不是将中、西、印哲学与文化孤立起来进行研究,而是着眼于三者的相互关系。他广搜精考事实,系统地研究了中印文化交流和融汇的历史,总结出其历史发展的规律;他依据历史的经验和规律,对出现在国人面前的中西文化冲突与调和的状况及趋势进行了高瞻远瞩而又切中时弊的考察,提出了许多至今仍在熠熠生辉、吸引我们去发扬光大的真知灼见。先生在这一领域中的建树和观点,构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
汤用彤从“昌明国故,理学救国”而至“中西互补,因革损益”的文化系统工程建设,以及对其学术思想的催化与导引而开创的学术黄金时代。从而再现了一代学术大
人物轶事
望重南开
1926年至1927年间,汤用彤曾在南开大学执教。到南开时,年方33岁,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之时。其时南开大学成立不久,校长张伯苓和大学部主任凌冰正在海内外延揽人才,尤其注意学有所成的归国新秀。归国不久且小有成就的哈佛大学高材生汤用彤亦在收揽之列。1926年,汤用彤正式接受聘请,担任南开大学文科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汤用彤来南开是被寄予厚望的,一来便被委以重任。在现存南开大学“文科课程纲要(1925-1926)”中,可以看出,有关哲学的主要课程大都由他亲自讲授。其中包括逻辑学(形式论理学)、西洋哲学史、现今哲学、印度哲学史、实用主义、社会学纲要。
与此同时,汤用彤与日俱增的学术造诣和成就也为其赢得了南开师生的推崇与尊重。1927年5月,汤用彤离开南开大学,赴中央大学哲学系任职。离校前,南开师生为他举行欢送会,充满惜别之情。然而,汤用彤与南开的缘分并未因此而终结,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时期
治学态度
尊重原著
汤用彤对他所讲述的理性派与经验派诸家的哲学思想都要求有事实的根据,这个根据就是哲学家们的原著。
—般说来,汤用彤决不按照他人的转述——哪怕是西方的著名专家的著作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严格地按照所讲哲学家本人的主要著作(一种或两种,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致汤用彤的讲课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看作是哲学家原著的导读。同时,在讲到哲学家某个观点或问题时,汤用彤都要指明见其某本著作的某章某节或某命题(如对斯宾诺莎)。汤用彤的讲授显示了其讲课有根有据、客观真实、可靠可信的鲜明风格,同时汤用彤也仿佛是在要求听众亲自去看看原著,并这样地亲自检验一下、判定一下他所讲的是否正确,是否真实可信。
推陈出新
汤用彤的讲授虽然是严格按照原著,但绝不是“照本宣科”。
他在通盘把握哲学家的思想和各方面(如有关时代思潮、科学发展、同时的和先后的哲学家的思想等等)的关系的基础上,以西方哲学传统所固有的通过分析和推论以求知求真的精神
人物纪念
汤用彤学术基金
1993年8月,海内外近百名学者在北京隆重纪念汤用彤先生诞辰百周年学术座谈会,并筹资设立汤用彤学术基金,奖励研究佛教、魏晋玄学和汤用彤学术思想卓有建树的青年学者。
汤用彤纪念馆
为纪念汤用彤丰硕的学术成就,再现大师崇高风范,弘扬国学文化,湖北黄梅县社会各界筹资,于2012年10月动工兴建汤用彤纪念馆。纪念馆落成后,以汤一介为代表的汤用彤后人心系桑梓,捐献大批珍贵的文物资料,北京大学还为纪念馆史料的收集、整理、复印、复制以及有关史实的文字说明提供指导与帮助,使纪念馆资料翔实、收录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