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梁漱溟简介

梁漱溟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更新时间:2019-03-25 16:20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男,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梁漱溟

外文名:Liang Shuming

别名:焕鼎、寿铭、寿名、瘦民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公元1893年10月18日

逝世日期:公元1988年6月23日

职业: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

毕业院校:顺天中学

信仰:佛学,儒学

主要成就:研究国学、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代表作品:《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

祖籍:广西桂林

人物生平

2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梁漱溟生于北京,先祖为元世祖五子忽哥赤,故入籍河南开封。6岁,入中西小学堂。8岁后,先后就读于公立小学堂、蒙养学堂。13岁,考入地安门外顺天中学堂。

清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顺天中学毕业后任京津同盟会《民国报》编辑兼记者。

民国元年(1912年),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总编辑孙炳文为其拟“漱溟”作笔名。同年开始读佛典。

民国二年(1913年)正月,赴西安期间开始素食。年初,读幸得秋水《社会主义之神髓》,年末写出《社会主义粹言》。七月,向父兄表示志愿出家为沙门。

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在《正谊》发表《谈佛》。

民国四年(1916年)九月,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蔡元培聘请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

民国五年(1917年),欲往衡山出家为僧,未能成志。十二月五日到北京大学任教,为哲学门三年级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民国六年(1918年)三月,在北大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成就

3

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在东西文化观上,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称“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国其根本精神的”,与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别。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要来得“高妙”,认定“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认为只有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的真味”。断定中国是一个“职业分途”、“伦理本位”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

政治主张

4

梁漱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同时代的志士仁人一样,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积极追求探索。他曾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实现,先赞成“君主立宪”,随后又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他转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必须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并积极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但由于他认为中国缺乏阶级,不赞成用暴力革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到头来他虽付出“一生心血、全副肝胆”的努力,仍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他的宿愿。新中国建立后,他“醒悟”到自己走的是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漱溟坚决主张团结抗日,一致对外,提出“一多相容,透明政权”的主张。他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挑起“党争”、破坏抗战,忧心如焚。为联合中间势力,形成政团力量,促进联合抗日,梁先生发起参与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又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轶事

5

1916年,在其时的内阁司法部任秘书期间,梁漱溟曾经杜门研佛三年。梁漱溟终身不坐人力车,据他自己说是因为年轻时碰见一个老人拉着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其后一年因为研究印度哲学被蔡元培延请到北大,中学毕业而荣登大学教授座席。在北大的七年时间,他发表了诸多影响深远的专著,1919年《印度哲学概论》问世,其后两年《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此书一度再版八次。

信佛的梁漱溟却也有自己的规矩,后来在抗战时梁漱溟曾带着学生深入前线,他写信给儿子梁培宽称“时人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行盖践之以。”

尽管对佛学钻研很深,但1918年其父亲梁济沉潭自尽后,梁漱溟开始折入儒学,多年以后有人称梁漱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濑溟曾对学生说,他与哲学无缘。他不懂什么叫哲学。他就是这样,误打误撞地进了哲学的门。

梁漱溟认为,东西方教育存在根本的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教育侧重“情意”教育,例如孝悌之教;而西方人侧重“知识”教育,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评价

6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①为什么他又能当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呢?中共为什么提他做这个委员呢?就是因为他还能欺骗一部分人,还有一点欺骗的作用。他就是凭这个骗人的资格,他就是有这个骗人的资格。②在梁漱溟看来,点头承认他是正确的,这就叫有“雅量”;不承认他是正确的,那就叫没有“雅量”。那样的“雅量”,我们大概不会有。但是,我们这一点“雅量”还是有的:你梁漱溟的政协委员还可以继续当下去。”

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在梁漱溟身上看见了甘地。

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

著名学者许纪霖:①现在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学者专家,为稻粱谋,有专业精神,但不再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中国社会仍然处在转型期,我们还需要梁漱溟式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著述

7

专著

《究元决疑论》初刊于1916年《东方杂志》,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后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印度哲学概论》1918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转年12月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唯识述义》(第一册)1920年1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刷,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后收入《全集》第一卷。《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10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初版,1922年1月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乡村建设大意》1936年1月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初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乡村建设理论》1937年3月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初版。后收入《全集》第二卷。《答乡村建设批判》写成于1940年8月,1941年2月由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中国文化要义》写作于1942年至1949年。1949年11月由成都路明书店初版。1987年6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重印。后收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成员

8

梁漱溟远祖为元朝宗室,父梁济(巨川)(1858-1918年),内阁侍读,著有《桂林梁先生遗书》。母张氏,大理人,白族。曾在北京女学传习所任教。兄焕鼐,日本明治大学商科毕业;妹焕诘、焕绅,均毕业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梁漱溟原配夫人黄靖贤(1893—1935年),1921年与梁漱溟结婚。育有长子:梁培宽,次子:梁培恕。第二任妻子陈树芬。

人物纪念

9

山东梁漱溟纪念馆

梁漱溟纪念馆,始建于1993年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山东邹平县一中、县政协、梁漱溟在京家属联合创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题写馆名。2013年,为纪念梁先生诞辰120周年,邹平一中又对纪念馆进行了扩建。该馆为全国唯一的梁漱溟纪念馆。新馆位于邹平一中务本楼七楼,建筑面积600平米,建有“生平馆”“乡建馆”“书画馆”三个展厅,共展出展板200多块,图片1000多幅,梁先生生前遗物、各种版本的图书、手稿、书画900多件。

重庆漱溟馆

重庆勉仁中学位于嘉陵江畔缙云山下的金刚碑五指山11号。漱溟馆位于学校门口左边的一角,由梁漱溟半身雕像和一道扇型的回廊组成,石雕像的基座上有费孝通题写的“漱溟馆”三个大字,回廊里陈设着梁漱溟生平简介、在重庆时期的主要活动照片和各个时期的书法复印件。

北京小铜井一号

梁漱溟在北京所居多处,但以西城积水潭畔小铜井一号居住最久。小铜井一号,原为其父梁济(字巨川)

展开阅读全文 ∨

影视形象

10

2003年电视剧《延安颂》:由立平饰演梁漱溟;

2011年电影《建党伟业》:赵宁宇饰演梁漱溟;

2016年电视剧《东方战场》:施大生饰演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