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芜

更新时间:2019-03-23 23:25

舒芜,男,1922年7月2日生, 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学名方硅德,字重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38年向《广西日报》副刊《南方》投稿时始用“舒芜”的笔名。1937年考入高中时适逢抗战爆发,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为《桐报》主编副刊《十月》。1940年辍学,在湖北、四川等地农村任小学、中学教师。1944年至1949年,历任国立女子和师范学院、江苏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进行文学、哲学的教学与研究。1945年初在胡风主编的《七月》上发表《论主观》一文,成为一场长达5年之久的文艺论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这时期还创作了不少杂文,结为《挂剑集》。1949年后任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部长、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南宁中学校长。1952年到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编审。1979年开始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致力于周作人研究,著作甚丰。2009年8月18日23时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舒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1922年7月2日

逝世日期:2009年8月18日

职业:现代作家

代表作品:挂剑集

成就与争议

2

上海《文汇报》笔会主编刘绪源与舒芜交往甚密,他认为在学术上舒芜至少在三方面成绩卓著。首先,解放后研究兴趣主要在古典文学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早出版的一批古籍就是由舒芜参与整理出版;其次,退休后更多的研究兴趣转向了对“五四”、鲁迅以及周作人的研究;最后,作为一个书评家,舒芜先生把一些评论和理论艰涩的文章写得文笔优美,可以作为随笔和散文来读,他与老一辈学人季羡林、金克木等使得自五四以来开创的文体得到延续,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文风,这在年轻一代中非常少见。

但有人也指出舒芜在胡风事件中主动“反戈一击”,永远是其历史的尴尬。1952年,舒芜相继公开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致路翎的公开信》,率先点了老朋友路翎以及吕荧的名字。胡风事件中,舒芜因提供胡风给他的信件使势态迅速转向而成为人们眼中的“犹大”不被人原谅。

《彭小莲:因为没有奴气他们的灵魂站立着》:对于我,最大的疑惑就是舒芜,他曾经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经历

3

舒芜出身于安徽桐城的书香门第,上世纪四十年代刚出道时,曾得到胡风的大力扶植,从而在文坛崭露头角。50年代,当时文坛一次次论战,著名人物纷纷表态,无一幸免。在这个过程中,舒芜把胡风写给自己的信交了出去,并层层转到最高领导人手中,由此,胡风被定为反革命分子,从而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场文字冤案。也正因此,舒芜被认为是可耻的叛卖者。对舒芜的评价和论争,从“文革”后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

胡风于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一直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对进步文化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文艺派别。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他作为进步作家和朋友,1949年邀他参加了全国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解放后他担任了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编辑委员等职务,1954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52年文艺界整风,有人要求对胡风的文艺思想批评。6月8日,《人民日报》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4

挂剑集(杂文集)1947,海燕

说梦录(杂文集)1982,古籍

倾盖集(旧体诗词集)与王以铸等9人合集了,1984,福建人民

挂剑新集(杂文集)1985,花城

毋忘草(杂文集)1986,湖南人民

周作人概观(论文)1986,湖南人民

空白(散文集)1986,北岳

书与现实(书评、序跋、读书随笔合集)1986,三联

从秋水兼葭到春蚕蜡炬(论文集)1987,人文

李白诗选编选,1954,人文

康有为诗文选主编,1958,人文

《红楼梦》问题讨论集主编,1959,人文

中国近代文论选主编,1959,人文

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刘师培著,校点,1959,人文

论文偶记·初月楼古文绪论·春觉刘大櫆、吴德旋、林纾著,校点,1959,人文

饮冰室诗话梁启超著,校点,1959,人文

舒芜集(共八卷),2001,河北人民

舒芜口述自传,许福芦笔录,2002,中国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