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

(太平天国后期名将)
更新时间:2019-03-19 22:53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汉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在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后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追述自己的经历和太平天国的历史。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年仅四十二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李秀成

别名:李以文,李寿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

出生日期:1823年

逝世日期:1864年8月7日

职业: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忠王

信仰:拜上帝教

主要成就: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李续宾部湘军 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 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立天浙省

代表作品:李秀成自述,李秀成钧谕李昭寿,忠王李秀成给苏郡四乡谆谕,李秀成谆谕赵景贤等

爵位:忠王荣千岁

职位:殿前吏部又副天僚,开朝真忠军师

语言:客家话

生平小传

2

广西省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周围是一片高山峻岭。在十九世纪,附近住的都是贫苦农民。他们大都靠着雇工、种田、烧炭来维持生活。这儿,就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家乡。

李秀成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父亲李世高,母亲陆氏,生他和弟弟李明成。他们给别人垦山种植,“寻食度日”生活贫苦。李秀成的舅父是村塾教师,在八岁那年,把他带去读了两年书,到了十岁,家里生活太苦便不能再读下去了,把他叫了回来帮助父母干活养家。

后来在舅父的帮助下,李秀成获得了在村塾帮工的机会,在这里一边帮工、一边自学。在李秀成一生里面,有一个突出的性格,人们称他为“外柔内刚”,柔是委婉从顺,刚是坚强果断。“外柔”是外在,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内刚”才是本质,既是百炼钢那般刚强,又是绕指柔似的韧性。而正式这段“帮工各塾”的经历,磨练出了李秀成“外柔内刚”的性格。然而在村塾的收入对家庭的帮助有限,不久李秀成就又回到家中,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3

天京地区形势日趋紧张。清将吉尔阿和总兵张国梁,率兵围困镇江,威胁天京。1856年2月,李秀成和秦日纲、陈玉成等去救咽喉之地镇江。进兵至汤头时,为清兵张国梁所拒。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长江边的瓜洲镇,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

李秀成又配合石达开参加破袭江南大营的战斗。李秀成等进驻天京城外东北燕子矶观音门。石达开部进占黄马群,把敌人切成两半。20日,太平军与清军统帅向荣发生激战,攻破孝陵卫满、汉营寨二十余处。杨秀清亲自派人从城内策应。最后向荣败走丹阳,自缢而死,江南大营土崩瓦解。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在“朝无佐政之将”的情况下,洪秀全重建新的领导核心。1857年10月,李秀成被升为副掌率,提兵符令,进入了领导核心。但这时的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专信同姓”。李秀成极力劝告洪秀全,

展开阅读全文 ∨

回忆录

4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19日,天京沦陷,李秀成陪同幼天王突围时失散。

7月23日,李秀成被奸民解送至曾国荃的军营。

7月28日,曾国藩从安庆赶到并首次提讯。

7月30日,李秀成开始写自述。

8月6日,曾国藩再次会见李秀成。

8月7日,李秀成被处死。

1)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2)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3)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4)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4)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5)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6)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7)误主不问政事。

8)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9)误国不用贤才。

10)误立政无章。

传世文书

5

李秀成钧谕李昭寿

副掌率后军主将李钧谕

李昭寿知之:照得投明弃暗,固俊杰志建非常;识势知时,亦英雄心存是耍。本主将自与尔共事以来,觉尔大有作为,将才不俗,故惜尔如珍宝,视尔如手足,揆尔之为人,谅知情义,必知始终如一,必知患难同当。竟不意尔乃反骨之人。早知其如此,悔已迟矣。诫本主将目不识人,自己爱将,除徒教蹈行仁,劝尔从善,谁料尔出乎反乎,辜负我一片同仁同义之心矣。

姑勿再论。尔自投顺天朝,试问所因何事?今又转降胜保,难保不察前因,尔终久总难释其前过。大丈夫岂可且顾眼前,不思后患。何况我主天王待尔不薄,本主将亦待尔有情。无奈尔行为不轨,往往与同朝者争竞;尔统下每每滋扰良民,以致军民怀怨。但尔若在天朝,本主将事事包荒,尔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诛之矣。本主将之前情尔既不念,而我与国诛之大义,岂忘心乎!

尔既归降胜保,为目前之计,陷我滁州、来安,此诚恩仇报也。惟是我耿耿此心,终怀不服,愿尔降妖亦能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

历史评价

6

梁启超极力推崇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并为之作传。《李鸿章》这本传记里有不少章节言及李秀成,一提及时即是一连串的好评:“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论及当时李秀成的功绩则说:“故洪氏未叶,得以扬余烬簸浩劫,使官军疲于奔命,越六七载而后定者,皆秀成与陈玉成二人之力也。玉成纵横长江上游,起台飓于豫、皖、湘、鄂;秀成出没长江下口,激涛浪于苏、杭、常、扬。及玉成既死,而洪秀全所倚为柱石者,秀成一人而已。秀成既智勇绝人,且有大度,仁爱驭下,能得士心,故安庆虽克复,而下游糜烂滋甚。自曾军合围雨花台之后,而于江苏地方及金陵方面之各战。使李鸿章、曾国答费尽心力,以非常之巨价,仅购得战胜之荣誉者,惟李秀成之故。故语李鸿章者不可不知李秀成。”  写到李鸿章建功立勋,却在克复天京一节之末,以大篇幅对李秀成的诸多事迹赞不绝口:“李秀成真豪杰哉。当存亡危急之顷,满城上下,命在旦夕,犹能驱役健儿千数百,突围决战,几歼

展开阅读全文 ∨

变节争议

7

李秀成被曾国藩俘虏后自述变节的问题,这个话题在太平天国史学界争论很久了,一直是各执一说、互论短长。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承认李秀成没有出现陈玉成、洪仁玕那样的大义凛然、不屈而死的场面。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凭借一个不屈而死来看作是英勇的唯一佐证。

可是,作为政治家,首先是服膺他的信念和信仰,并对此作不懈的追求。政治气节是政治家必备的条件,否则,临危苟难岂不和政客无异?说到自述,李秀成洋洋万言除了对天国失误的总结和自己经历的忏悔以外,就是对曾氏兄弟的部分吹捧。大谈收齐章程的要点。如果说这是一个韬晦的话,那么,什么是韬晦?韬晦的最重要的前提是实力的保存和感召力的存在。作为天平天国最高宗教领袖和号召者洪秀全已然死亡,李秀成的让城别走的能够实现的前提就是洪秀全作为主体,后来新捻军首领赖文光不就是以恢复天国为口号的吗?然而,今昔异势,老天王已经不在了,而洪天贵福下落不明,单独的恢复天国已经是基本是画饼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