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元良
外文名:Sun Yuanli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成都华阳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2007年5月25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籍贯:浙江绍兴
绰号:飞将军
职务: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人物生平
学习经历
孙元良,原籍浙江绍兴,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早年在私塾就学;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附中、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附中,1952年改为南师附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后任第一团团长,参加东征、北伐。
勤奋读书
孙元良父亲孙廷荣是晚清的一名知县,67岁才生下孙元良。孙元良年少时,父亲便去世,但他一心秉承祖训,勤奋读书,成绩优异。
队伍情况
192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事变,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军旅生涯
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正在北大读预科的孙元良闻讯后马上报名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招考非常严
主要功绩
孙元良早年在私塾就学,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1924年,考入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连长、营长,后任第一团团长,东征期间,没有命令率部畏敌后撤,并冒名顶替陈明仁的功劳,遭到何应钦的指责。此后又在北伐时草木皆兵望风而逃,被免职后于1926年被蒋介石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任第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警卫军第一师一旅旅长等职。
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然功劳实为87师517团团长张世希团长率所部官兵抱必死之心向蒋家村拼死发起冲击而获得,孙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是因为他乃是蒋校长嫡系中的嫡系之故。
升任第七十二军军长
1937年8月,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率兵坚守闸北阵地七十六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率八十八师死守闸北阵地七十六日,以四
个人作品
1949年,到台湾任瑞祥针织公司董事长;1956年,旅居日本;1975年,返回台湾;著有《亿万光年中的一瞬》(回忆录)、《世界军事史》。
轶事典故
萨苏先生的文章中提到孙将军的几则轶事:
从新闻中看到,黄埔一期的最后一人孙元良将军以103岁高龄往登他途。回想九十年代初到黄埔军校旧址,所见黄埔军校烈士墓上凝重的“亲爱精诚”题字,这或许标志着那一个时代的结束吧。
孙元良,在近代史上是个不时闪现的名字,北伐,抗日,反共……民间对其评价不一,盖棺论定的事情是说不准的,萨也没有兴趣和资格去评定孙老将军的一生。不过,“孙元良”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年间从国军旧人口中,多少听得一些此人传闻,真实性不敢100%保证,但都有出处,且与大家作一共享。
刚刚听到孙将军西去之讯,曾给一个朋友写到家族中有一长辈,曾专门去孙元良与庞炳勋离开大陆后合开的馆子吃饭,以体会“孙庞斗智”故事。写了之后,与家人通电话,那边就说老辈去吃“孙庞斗智”不假,但里面那个“孙”可不是孙元良,而是原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司令官孙连仲,孙连仲是西北军老将,庞炳勋的侄亲家,与他合开餐馆很正常,
逝世消息
中新社香港(2007年)六月十日电台北消息:“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率部坚守上海的抗日名将孙元良于五月二十五日在台湾过世,享年一百零三岁。
“中央社”十日报道,孙元良家属当天在报纸刊登启事,公告孙元良过世消息。
报道说,孙元良将军遗体于九日火化后,骨灰暂厝林口,家属表示将依孙元良遗愿,未来选择适当时机迁葬南京。
报道说,孙元良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他在过世前已是硕果仅存的黄埔一期校友。
一九三二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孙元良担任国民党军队第八师二五九旅旅长,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即与日军作战。
“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孙元良任八十八师师长,率部坚守上海闸北阵地达一个半月,打碎侵华日军“三月亡华”的迷梦。
淞沪战役告一段落后,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四百多名官兵,固守四行仓库阵地,掩护部队转进,即历史上有名的“八百壮士”。孙元良在回忆录中描述,当时“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由他交给副团长谢晋元。
据了解,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