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哲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吉林永吉(今吉林省九台)
出生日期:1880
逝世日期:1954
职业:官员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
个人简介
刘哲,字敬舆,吉林永吉(今吉林省九台)人。其家族系打牲乌拉衙门下人丁,满族正白旗,祖先系顺治十一年由厢红旗抬入正白旗,家族至今在九台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刘哲早年宦游外地,先在北京政府任民国教育总长后迁往南京政府任监察院副院长,其兄刘耀也离乡迁吉林经商,刘哲在外面为官做事与故乡联系甚少。他自幼聪颖,品格端庄,行为稳健,颇知礼仪。他在乡村学校从启蒙教育时起,从来不与同学和村里孩子吵架,见到尊长也是彬彬有礼,说话无半句粗俗之言。他在家时,有时见父兄对扛年作月的工夫匠有些苛刻,便告诉自己的父兄说道“为人不易,不要那样对待比自己贫苦之人,人都是三贫三富过到老,说不定人在啥时遇到啥样情况,当有担待才是。”正因为这样,他受到了乡村亲友、邻居和长工们的喜欢,都说他仁义,将来能有出息。刘哲做事认真,做啥象啥,从不敷衍了事。他读书极勤恳,很努力,成绩循序渐进,在班级诸生中总是名列前茅。他对自己要求也极严格,自己又
生平经历
1900年11月,考入北京大学师范科、后转入北京大学文科学习,26岁时毕业。北京大学毕业后,他曾去日本作过短时期的留学生,不久便归国了。1907年刘哲由日本归国后,先任吉林政法专门学校校长。1915年取缔法政学校后,任吉林督军署顾问。由于他的名望较高,为人厚重,先后当选为吉林省第二届、第三届参议院议员,不久又当选为吉林省参议院议长。后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参议院议员、大总统府顾问。1921年底随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九国会议。1924年,他应张作霖之邀请,赴沈阳出任东三省财政巡阅使兼帅府一等秘书官,后来又出任东北政府教育总长。1924年1O月11日被选为中东铁路理事会理事。在此期间,他与张任霖交往甚密。作为一名文人秀士,能够与一个绿林出身的草头王结交,实在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这点,除他俩都是东北故土之人一说而外,再未找出其他原因。由于他结识了张作霖,张作霖在当时诸军阀中是一个最有实力
其它信息
刘哲也是造诣很深的诗人和书法家。1926年哈尔滨兴建的"霁虹桥"的桥名,就是出于他的手笔。“霁虹"是引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用"霁虹"定名为"霁虹桥"。成多禄出版的行书字帖,就是刘哲作的序,此篇序文在吉林文坛中被誉为杰作。1928年由其侄子刘毅之居住的宝山屯刘哲的故居,重修门楼时,永吉县政府赠送匾额,刘毅之请阎魁书写门对,送吉林制作时,正好刘哲回吉林,认为联语中有一字不当,刘哲改动后便自己另写。待到挂匾宴请宾客时,刘毅之接阎魁赴宴,见门对被刘哲改写,便怒不入门,经亲友劝解,后来刘哲又修书道歉,才算了事。两位书法家纷争的故事,在街头巷尾曾传议一时。阎魁曾评价刘哲摹张猛龙的隶书很成功,不可多得。光复后南京市面的商业匾额,多是于右任、居正、刘哲所题写。南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