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维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屋脊洼村
出生日期:1915年8月
逝世日期:2000年5月9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军衔:中将(1955年)
主要经历:参加长征
人物生平
1915年8月,郑维山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屋脊洼村(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泗店乡泗店村屋脊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一年私塾,放牛为生。黄麻起义前,受父辈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替父为地下党送信。1927年,黄麻起义后,加入童子团,任分队长,站岗放哨查路条。
1928年(民国十七年),13岁的郑维山投身革命,担任乡少先队中队长。
1930年(民国十九年)1月,郑维山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任赤卫队副指导员,同年6月带领70多名赤卫队员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参加红军后,郑维山担任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的传令兵。后调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队,历任班长、分队长、指导员,参加了花园、新集、双桥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及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进攻战役。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秋,随主力西征,参加了枣阳、新集、漫川关等战斗。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春,
人物轶事
郑维山18岁就任红88师政委。这支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铁拳。二过草地,两翻雪山,再取懋功,西征“二马”……凡大战、险战、恶战,战战离不开郑维山和他的部队。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他敢于挺身而出,大胆负责。
在围歼敌35军战役中,按命令,郑维山的“任务是在新保安的西面围堵,东面、东南面如有敌人不归他管”。但当时敌104军西进接应敌35军,他果断下令分兵东进阻敌,断其两军会合。这不仅要两面受敌,且属“自作主张”、“擅自行动”,一旦有什么闪失,“要担负违令抗命的罪责”。但郑维山说:“杀头杀我的!”
在朝鲜金城反击战中,郑维山先打“883·7”高地的主张不符合“志司”意图。他又是那句话:“杀头杀我的!”“错了我一个脑袋顶着!”时任志愿军政委、代司令员邓华知道情况后,立即电告郑维山:“打‘883·7’高地的条件不成熟。我们的意见是不要打。”他回答:“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事实证明,郑维山是对的。
亲属成员
父亲:郑国麒,曾是村苏维埃农协主席,参加过黄麻暴动。
妻子:孙景波(又名孙香燕)曾任262医院政委。
儿子:郑勤、郑伟。
所获荣誉
1955年,郑维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曾当选为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八、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著作
著有《从华北到西北》、《郑维山回忆录:从华北到西北》、《郑维山作战笔记: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等。
人物评价
毛泽东主席曾盛赞:“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周恩来说:“郑维山是个红小鬼,十四五岁参加红军,一直在前方作战,是有战功的”。
聂荣臻赋诗称赞郑维山:“打仗心细如绣花”。
邓小平对郑维山说:“你去兰州军区当司令,我是放心的。”
李先念说:“郑维山不是能不能打仗的问题,是能打大仗、打恶仗的问题!”
郑维山,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革命前辈郑维山将军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高级将领,被誉为“铁血战将”、“霹雳战将”。
将军亭上的一幅长联精辟地概括了郑维山将军的一生:十三岁革命出生入死历经百战功勋赫赫垂青史,十五岁入党赤胆不改一身正气忠心耿耿昭后人。
人物纪念
郑维山故居位于新县泗店乡泗店村屋脊洼,有砖木结构的普通民居三间和一个70余平方米的院落,占地158平方米。2003年,将军故居被公布为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位处屋脊洼自然村东南面,北靠山脊,面临一口大池塘,公路由门前沿伸至“将军石”山上。
将军故里有将军故居、将军石、将军亭、藏枪池、碑林、点将台、消息树、红军洞、蝴蝶洞、太平寨、花氏寨等。
注:郑维山将军故里图册来源
报告文学:《一代名将郑维山》
采访真实记录:《笔记开国将帅》
长篇人物传记:《快马加鞭未下鞍——铁血战将郑维山的传奇人生》
注:人物纪念图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