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志航
外文名:Gao zhihang
别名:高铭久,子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通化(今属吉林)
出生日期:1907年5月14日
逝世日期:1937年11月21日
职业: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毕业院校: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淞沪会战为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敌机 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军衔:空军少将
人物生平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1907年,出生在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三棵榆树村,为家中长子。
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后,他改名高志航,报名赴法国学习飞行。
1926年,开始主修驱逐机专科,毕业后又授军士军衔前往南锡的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
1927年1月,19岁的高志航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随后被张学良将军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陆军衔)驾驶员,旋转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事变,占领沈阳。当晚高志航不顾家人劝阻,从皇姑屯车站南下寻求抗日出路。由北平奔南京航空署的朋友而去,来到军政部航空署所属的第四队,当了一名少校飞行员。
1935年,高志航奉命去意大利考察空中驱逐技术及购买飞机。
1937年8月13日,爆发了淞沪大战。因大雨中断联系多日的高志航,再也按捺不住焦躁的心情,强迫一架因雷雨迷航降落周家口的外国大福特运输机飞往南京,参加了空军高级将领会议,领受飞往杭州笕桥轰炸日
人物轶事
张学良组建飞行大队,选拔学生到法国学习飞行技术。高志航因身高仅1.67米而落选,但他用法语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并将名字“铭久”改成“志航”,表明决心。最终,他如愿前往法国牟拉纳航空学校和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学习军事飞行。
1927年1月,19岁的高志航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随后被张学良将军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陆军衔)驾驶员,旋转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此间,由于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故每次演习均获得奖励。一次演习,他的右腿被弹出的操纵杆打断。经过两次手术,高志航的腿比原来短了一分。但他坚持要求重上蓝天,并提出试飞。当时的飞机简陋,飞行员没有玻璃罩子,整个身体露在外面。那张学良被高志航的精神打动,任命他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队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命令,高志航誓死救国的壮志难酬。悲愤之下,他带着两个弟弟,躲在火车厕所里逃往关内。经同学介绍,他加入了南京航委会,获
个人生活
高志航从法国回来后,在内蒙古执行任务的时候,遇见白俄流亡贵族葛莉儿,育有两女,夫妻感情极好。1932年,高志航进入中央航空署,但当时中央航空署规定,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在“救国”和“爱情”只能选其一的情况下,高志航和妻子痛苦别离,葛莉儿被驱逐出境,从此音信全无。因为打仗,高志航将4岁的大女儿高丽良留在家乡,之后再未谋面。
父亲:高景文
母亲:李氏
弟弟:高铭魁
妻子:邵文珍
妻子:嘉莉亚(白俄罗斯人,一说葛莉儿),育有两女:高丽良、高友良。
妻子:叶蓉然,育一男高耀汉、一女高忆春
人物纪念
高志航牺牲后,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准备将其灵柩由湖北宜昌经水路送往重庆厚葬。
1937年11月22日,高志航追悼会在汉口举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主持其追悼会,国民政府特追授其少将军衔。汉口上万群众自发上街致哀。
1938年初,由于时况敌机轰炸频繁,宜昌码头混乱,战事紧张,出于安全考虑,由宜昌二马路天主教堂神甫龚澔等人就地为高志航烈士举行安葬。
1946年8月14日,中共方面在延安举行了纪念“八一四”空战大捷座谈会,纪念高志航及其战友的英雄事迹。
1975年9月3日,台湾中华邮政在暨抗战胜利30周年之际,以抗日英烈张自忠、高志航、萨师俊、谢晋元、阎海文、戴安澜等6人遗像为图案,印制邮票一组。邮票编号为专116,版式为雕刻凹版,票幅为27mmX37mm,齿度12,每版100枚,发行量为200万套,中央印制厂印刷。2元,高志航,棕色,发行量500万。
人物评价
蒋介石:高志航是中国空军领域的一柱擎天,因此悲伤不已,并给了这位传奇人物一句很经典的评价:“忧患生忍耐,忍耐生智慧。”他说,“我们宁愿损失一百架飞机,也不愿失去一个高志航”。飞机终于有了,可是“空中天神”却难以复生,可不痛哉。“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
周恩来:追悼会,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
张学良:“东北飞鹰,空军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