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康克清
别名:康桂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罗塘湾
出生日期:1911年(辛亥年)月7日
逝世日期:1992年(壬申年)4月22日
职业:革命家
信仰: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朱德元帅夫人 政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代表作品:《康克清回忆录》
性别:女
配偶:朱德
党派: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11年9月7日,康克清同志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少年时期,她亲身经历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黑暗,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5年在本乡从事妇女工作。
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
大革命失败后,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28年9月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政治指导员。
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三过草地,历尽艰辛。长征途中,她与朱德同志一起同右倾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
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党校总支书记。
1937年,康克清同志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组织股长、政治处主任、党总支书记,晋东南妇女救国会名誉主任,中共中央妇委会委员
感情生活
朱德的第五位妻子是江西姑娘康克清。
康克清在一篇文章中说:
“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有一天,我们的队伍停在遂川附近,听到同志们兴高采烈地互相传说:“朱军长来了。”以前,我还幼稚地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呢,后来才知道是两个人。他们被传说得非常神,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敬仰。我挤在队伍中,顺着别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中等个头,体格健壮,忠厚长者模样的人,正向我们走来。走近了,才看清楚他身穿灰里透白的军服,脚穿着草鞋,一身风尘,面带微笑,威武中透露着慈祥。朱军长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个像农民一样的军人最终成了康克清的丈夫,他们携手走过了47年的婚姻历程,坚韧而执著。
康克清从小生长在贫苦农民的家庭里,没有上过学。上井冈山时,康克清还不识字。参加红军以后,康克清担任了宣传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康克清经常大胆地到朱德那里登门求教。在朱德的
临终时刻
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康克清临终时刻》一文片段:
弥留之际,康克清对围在身边的子孙们断断续续地说:“这次,我可能拖不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
这时,泪水盈满了她的眼眶。
1992年2月28日,81岁的康克清住进了医院,病因是感冒、发烧。可是,她坚持不住院,因为她心里惦记着许多工作: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在医生的劝说下,她终于答应只住两天就出院,然而病魔无情,没料到这一住就再没能回来。
3月初,一些领导同志去看她,她还特别提起即将召开的政协常委会和大会。大家劝她静心养病,可她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康克清病重住院的消息传开后,许多人想来看她,她对秘书说:“我是个闲人,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可她心里却总是装着别人。
1991年,康克清到广州住了四个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夫张碧梧一直陪着她。后来,康克清送给她一床被套。
人物评价
康克清大姐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她始终保持着质朴大方、和蔼和亲的形象,人们崇敬而亲昵地称她“康大姐”。她为祖国的教育和妇幼保健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所著《家庭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少儿成长的重要性;撰写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妇女的解放》,以亲身体验阐明了自己的一贯主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妇女走上解放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妇女,妇女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康克清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孜孜追求,奋进不息。她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她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关心同志,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她在身患重病期间仍然关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进程,关心着我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