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广东省名人 > 梅州市名人 > 蕉岭县名人 >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

更新时间:2019-03-01 12:39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音,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林海音

别名:林含英

国籍:中国

出生地: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1918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2001年12月1日

职业:文学家,作家

毕业院校: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主要成就: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 终身成就奖 《城南旧事》: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代表作品:《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

籍贯:台湾苗栗

祖籍:广东蕉岭

人物经历

2

林海音,1918年3月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又随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其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对其童年往事的回忆。

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五〇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林海音16岁时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

1948年11月,林海音在三十岁时回到台湾。1953年受聘于《联合报》副刊,担任主编一职。任职期间(1953-1963),林海音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了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此外,还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执笔再写,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在此期间,林海音自己也出版了其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自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3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为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为台湾板桥人。林海音是家中长女,下有二妹秀英、三妹燕珠、弟弟燕生、四妹燕瑛、五妹燕玢、么弟燕璋。其父林焕文先生于1931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44岁;1932年其四妹燕瑛(6岁)去世,么弟燕璋(3岁)去世。

林海音在京期间,因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1948年11月,林海音与夏承楹携三个孩子、母亲黄爱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乡台湾。在台两人又生育了一个孩子。

1983年,林海音之母林黄爱珍女士于去世,享年81岁;

1988年8月在香港,林海音与分离37年、留在上海的三妹燕珠会面。

主要作品

4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具体见下表:

时间

作品名称

出版社

1995年

《冬青树》

台北:重光文艺

1957年

《绿藻与咸蛋》

台北:文华

1960年

《城南旧事》

台北:光启社

1960年

《晓云》

台北:红蓝

1963年

《婚姻的故事》

台北:文星

1965年

《烛芯》

台北:文星

1965年

《金桥》

台北:台湾

1966年

《蔡家老屋》

台北:台湾书店

1967年

《孟珠的旅程》

台北:纯文学

1967年

《春风丽日》

香港:正文

1967年

《我们都长大了》

台北:台湾书店

1967年

《不怕冷的企鹅》

台北:台湾书店

1968年

《薇薇的周记》

台北:台湾书店

1971年

《春风》

台北:纯文学

1971年

《狡猾的老猫》

台北:纯文学

1971年

《中国竹》

台北:纯文学

1972年

《窗》

台北:纯文学

1975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特点

5

林海音的作品,显得特别,有其特质和与众不同的风格,是由于她更固执地把题材只限囿于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细致的观察来塑成一个世界;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皆透过女人的心身来寻觅表现。可以说,她笔下的女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意思是说,她所描写的女人皆尝过失望,爱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没有一个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虽然这些女人并不缺乏生活上的欢乐或赖以生存的爱情,但她们仍是不幸的一群。不过,幸福是什么?它在那儿?幸福不过是虚渺的幻觉?抑或一只青鸟?这是颇值得思索的。然而,以世俗的观点来说,林海音所雕塑的女人映像,皆面带忧戚,在酸苦的不幸中翻滚的女人;好似围绕她们周围的,命运造成的冰壁,冷森又残酷,显然她们是一群被虐待者。(文选自《叶石涛:林海音论,《台湾文艺》5:18》)

《城南旧事》不论从那个角度阅读都是很好的作品,有人说它是女性作品,因为里面的主角,比如惠安馆里面的秀珍、宋妈,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记录

6

1956年

获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

1982年

《城南旧事》被上海制片厂拍成电影,由吴贻弓导演,该片多次获得国际影展大奖。

1990年

因主编《何凡文集》,获图书主编金鼎奖。

1995年

《城南旧事》绘图本出版(共三册),获《中国时报》开卷版最佳童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童书、金鼎奖推荐奖。

1999年

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城南旧事》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2000年

五月四日,中国文艺协会颁赠“荣誉文艺奖章”。

注:本表资料截自参考资料中的人物年表。

人物评价

7

林海音擅长于表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的爱情婚姻问题。她的笔,近乎固执地游戈于这一领域,不断地挖掘、探索、思考,努力地从爱情和婚姻这一面古老的镜子里,反映历史的变迁与时代风云的起落,或正面、或侧面地映现出清末民初直到抗战以后中国社会的风貌,构成了一部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婚姻史。在这部形象的妇女婚姻史中,她写大家庭里妻妾的复杂关系、小妾的卑下地位;写烈妇贞女们不可为人所道的苦恼;写被遗弃的女人的凄清哀怨;写包办婚姻下的扭曲心灵;也写从旧道德里挣扎出来的女性的甘苦。这些题材和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少见,从许多前辈大师如鲁迅、郭沬若、郁达夫、巴金的作品里,我们不难寻到这类人物的姐妹。但是,林海音有她独具的艺术个性。她努力地继承前辈的文学传统,又勇于探索,争取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文选自《韦体文:试论林海音小说的独特性,《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