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更新时间:2019-02-28 08:17

方腊(?~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今浙江淳安县有郭沫若题字的方腊洞、方腊塑像等。杭州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方腊起义的传说,留存着这些传说的遗迹。

目录

基本资料

1

本名:方腊

别称:方十三

所处时代:宋徽宗宣和年间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睦州青溪县

出生时间:约1078年

去世时间:1121年

主要成就:发动民变,建立政权

生平经历

2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好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

浙江青溪县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因而深受剥削压迫之苦,农民无法求生。方腊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他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宣和二年(1120年)秋天在帮源起义。

参见:方腊起义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义军无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七月,大旱,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百姓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百姓从山地里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干净。百姓的肚皮饿得精瘪,可粮食却一车一车把县里的粮库装满满。方腊出了张假告示,拿了这张告示,领着全村的穷人,到县城里去。凭着假的告示和官印,方腊和百姓终于得到了救命的粮食。

历史评价

4

蔡东藩:“方腊、宋江,虽皆亡命之徒,而非贪官污吏之有以激之,则必不能为叛逆之举。就令潜图不轨,而附和无人,亦宁能孑身起事?盖自来盗贼蜂起,未有不从官吏所致,苛征横敛,民不聊生,则往往铤而走险,啸聚成群,大则揭竿,小则越货,方腊、宋江,其已事也。惟方腊之为乱大,而宋江之为乱小,方腊之作恶多,而宋江之作恶少,本回分段叙述,于方腊无恕词,于宋江犹有曲笔,而总意则归咎于官吏。”

家族成员

5

妻子:邵氏

儿子:方书、方亳

后世纪念

6

方腊洞,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叶家乡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原名帮源洞,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失败后避难之所。洞口朝南偏西7度。进深(除去底部二室)总长22.1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宽度0.7米。从洞口至9米处最狭,仅0.36米。至22.1米处分为两岔,往下垂直3米为第一室,长1.8米,宽0.9米。往南向下7.1米为第二室,长3.4米,宽2.3米。离洞口20米处竖有“方腊洞”一碑,是郭沫若于1964年题写。

方腊起义的帮(洞)源村,群山巍峨,山石峥嵘,洞源溪自西北流向东南。方腊洞朝南偏西7度,隔溪与百旗山、擂鼓台等起义遗址遥遥相望,为了纪念历史上这次农民起义,当地群众将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洞前石碑上“方腊洞”三字系郭沫若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