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安徽省名人 > 宣城市名人 > 泾县名人 > 王稼祥简介

王稼祥

更新时间:2019-02-20 02:54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原名嘉祥,又名稼啬,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6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1月至1956年9月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7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等;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8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10届中央委员等。1969年10月下放河南信阳,1970年冬回北京治病。1943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长期从事的外交工作被污蔑为“三和一少”的投降主义路线,遭受到严重的迫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不幸猝然逝世,终年68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王稼祥

别名:王嘉祥,王稼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泾县

出生日期:1906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1974年1月25日

职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联部部长 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人物生平

2

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在安徽省泾县厚岸村。

1913年进入本村柳溪小学学习,成绩优异。

1919年小学毕业后又读了一段私塾。

1922年到安徽南陵县乐育学校求学。

1924年春就读于安徽芜湖圣雅阁中学。

1925年5月领导同学参加反帝爱国运动。8月进入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担任学生会主席。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进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同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3月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

1931年1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和《红旗》、《实话》总编辑。4月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外交人民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4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负重伤。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思想

3

■处理国内问题有世界眼光,对待国际问题又能考虑到中国利益。同时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从王稼祥的外貌看,他面容消瘦,总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年轻时留学苏联五年,他被称为“红色教授”型的人物。

王稼祥当年英语、俄语成绩都非常突出,在国外学习得心应手。但他与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安徽同乡王明等人完全不同,不是像他们那样依照苏联人的观念来思考中国的问题。毛泽东在党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注:指中国问题)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

王稼祥却始终从中国人的立场考虑国际问题,面向世界时又总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既有模仿国外建起的大城市,更有停留在古代生产方式上的广大农村。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人,往往把目光只限于较为发达的城市,这样促使许多自认为先进者却脱离本国实际。所以他们纵然有千条万条妙计,结果却无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轶事

4

有见地的思想家

■儒雅的学者,曾经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红色教授

■1933年4月,遇空袭被炸穿了肠子—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历经了八小时手术,胜过关公刮骨疗毒

■在长征担架上,王稼祥向毛泽东表示:这样下去不行,应该让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德籍顾问李德下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投向毛泽东“关键的一票”。

■1962年初,大胆建议“改变援外数量过大的状况,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四面树敌”。

在苏联期间,王稼祥对马列主义有深入的研究。因没有参加过党内的实际工作,他曾拥护王明的教条主义见解,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不过,王稼祥为人正派,鄙视小集团活动。1930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干事,随后任党报委员会秘书长。1931年4月,王稼祥赴中央苏区,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他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委副主席和外交人民委员(相当于外交部长)。

1933年4月王稼祥遇空袭被炸穿了肠子——在没有麻药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家庭

5

原配查瑞香(1904-1926),由王稼祥的父亲包办成婚,于1925年结婚,1926年产后病逝。

1928年在莫斯科与一乌克兰姑娘结婚,1929年离婚。

1939年3月5日与湖南姑娘朱仲丽(1915年—2014年)在延安结婚。

与原配生有一子王命先,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毕业后,留校当老师,文革中受迫害投河自杀。王命先有两个儿子(王稼祥之孙)。一子王光龙现任十一届民盟河南省委委员。

故居纪念

6

王稼祥故居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位于泾县厚岸乡,距县城45公里。

这里群山环绕,烟树茫茫。绿竹茸茸,景色十分秀丽。故居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三间两厢,前有庭院,庭院有花圃,其间花木杂错有致,一厢为书房,书房虽小,但简洁雅致,窗明几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此之谓也。王稼祥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先入

柳溪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又跟王惠久和王谈人先生补习一年,1920年离开家乡赴南陵县乐育中学初中,后转入芜湖圣雅各中学读高中,不处去上海就读于上海大学附中,从此走向革命道路。王稼祥从小好学善思,爱憎分明,对社会的时弊恶习,疾恶如仇,对贫困人民的饥饿困苦,倾注同情。家乡周围的一切,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憎恨黑暗的社会现实,是他后来追求真理走向革命的思想基础。王稼祥故居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