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江西省名人 > 萍乡市名人 > 上栗县名人 > 张国焘简介

张国焘

更新时间:2019-02-17 13:47

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人(今萍乡市上栗县)。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16年,张国焘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受到批判。1938年4月初,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中国国民党;4月18日被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1974年著有长篇回忆录《我的回忆》。1979年逝世于加拿大多伦多。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张国焘

外文名:阿莫索夫

别名:张特立、张彪、恺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

出生日期:1897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79年12月3日

职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创办人之一 中共一大主席 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代表作品:《我的回忆》

逝世地点:加拿大多伦多

人物生平

2

1897年11月26日,

张国焘少时进私塾读书。

1916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1919年从预科毕业转入本科。但是张没有读完本科,就成为职业革命家。在校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担任北京学联主席,是北京学生领袖之一。

1920年,跟随李大钊参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下旬,在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三人团成员(任组织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8月11日隶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成立,总部设在上海,张国焘任首任总主任。

1922年,中共二大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长。参加领导二七大罢工。

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因为反对与国民党合作,被批判左倾。1924年5月11日,张国焘与他新婚不久的妻子杨子烈在北京被直系军阀政府逮捕,张国焘在回忆录中自称他被逮捕后“咬着牙关,忍着剧痛,一言不发”,使敌人“一无所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事件

3

“五四运动”把张国焘推上历史前台。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时,张国焘是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张国焘把这些人分别组成若干讲演团和讲演小队,到北京城内外街道、火车站以及集镇等地露天讲演,散发及张贴宣传品,宣传抵制日货。

在这场由游行最终演变为痛打卖国贼的事件中,张国焘始终冲在前面,并成为第一批被抓的学生领袖。一次次请愿的失败让张国焘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他开始反对学生请愿,并申诉自己的理由说:“学生无后盾!”他转入北大哲学系,决定一心完成学业,以期将来功成名就。但是张国焘已经被当局列入黑名单,不得不在组织的安排下转移上海,经历了短暂的流亡岁月。

张国焘在上海时期,曾与陈独秀畅谈救国理想,创建中国共产党。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在上海和陈独秀谈到党纲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生活

4

张国焘出身江西萍乡的官绅世家,父亲张鹏霄曾任象山知事,同时经营钱庄,张家生活富足,家世显赫。张国焘是家中长子。

1924年,张国焘和杨子烈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一任妇女部长。张国焘和杨子烈两人有3个儿子:张海威、张湘楚、张渝川,三人皆在美国与加拿大定居,分别是加拿大医生、工程师和大学教师。

张国焘去世后,后事处理十分低调,原始墓碑上连正式的姓名都没有留下,家眷也随后销声匿迹。

主要作品

5

张国焘著.《我的回忆》.刊于1971年至1974年连载于香港明报月刊,后于1974年该出版社结集成书;人民出版社以“现代史料编刊社”名义1980年11月初版,共两册;东方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共三册;2004年3月重排再版,共两册。

在早期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只有张国焘写了长篇回忆录《我的回忆》。张国焘的贴身警卫何福圣也有口述历史,为后人研究张国焘提供了重要史料。

人物评价

6

张国焘这人不是没有能力,但品质不好。(徐向前元帅评)

人物争议

7

2010年,江西上栗县政府决定搁置争议,投资500多万元修缮张国焘和胞弟张国庶故居。社会各界围绕文物保护是否论“出身”热烈争论。

有人喊:“张国焘,党的叛徒,中国革命的败类,历史的罪人!强烈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制止这种荒唐行为!”有人说:“变节分子兼野心家的旧居也花钱修缮,真是不可思议。”历史学家认为,历史人物无论正反,凡是产生过影响的,其遗物遗迹都应给予适当保护,还历史本来面目。

《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规定,“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应受国家保护。据此,张国焘故居当属保护之列,这与张国焘是否历史罪人并无干系。更何况,所谓“历史罪人”,本身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具备相当的弹性。

后世纪念

8

1979年12月,82岁的张国焘离开人世,死前叮嘱儿子,他的墓要朝向东南。1979年12月5日,张国焘被安葬在多伦多松山墓园。松山墓园,位于加拿大多伦多郊外东北方向,距离市中心约30多公里。但是墓园管理处的电脑系统里根本就没有张国焘的中文字样,或近似的英文拼读字母的任何相关记录。墓地职员在电脑系统里找到了一位英文拼读为Kai—YinCheung的先生,经证实是张国焘。这是海外流行的威氏拼读祛,恺荫就是张国焘的字号。碑文上书“张公国焘”和“张杨子烈”两人姓名,后者按照香港和老一代海外华人的习俗,女子出嫁后随夫姓。显然这是张国焘夫妇的合葬墓碑。碑文上除了两人的姓氏用汉字镌刻,其他皆为英文表述,杨子烈的生卒日期为“DEC.9.1902——,MAR27.1994”(即1902.12.9—1994.3.27),从这一细节,可知此张国焘夫妇合葬墓碑的立碑时间应在1994年3月27日之后,也就是杨子烈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