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本名:长孙无忌
字号:字辅机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民族族群:鲜卑族
出生时间:594年
去世时间:659年
主要作品:《唐律疏议》
主要成就:凌烟阁功臣第一位
官职: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爵位:上党县公→齐国公→赵国公
籍贯:洛阳
人物生平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长孙无忌在高祖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于是,长孙无
主要成就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立法典范。它贯彻“先存百姓”的指导思想及“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使立法宽平,顺乎历史潮流,因而促进了唐初封建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对后世立法如《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等都有深远影响。
人物评价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李世民:①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②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朕自居藩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③司空、齐国公无忌等,并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④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而总兵攻战,非所长也。⑤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
李恪: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陷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许敬宗:①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②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
吕温:①昔者舜以九官致理,周以十乱反正,高皇以三杰祚汉,光武以二十八将中兴,若夫错综勋贤,牢笼今古,雄四代而高视者,其唯圣唐乎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
墓葬纪念
长孙无忌墓是昭陵陪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199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乌江河畔薄刀岭的令旗山下,俗称“皇坟”、“天子坟”。古黔州即今天的武隆、彭水一带。墓地规模原占地三亩,主基古朴庄重、楼亭阁工艺精湛,石碑、石狮、石兔、石马排列有序,栩栩如生,然而风雨沦桑,现存墓高5.35米、直径30米的圆形黄土冢。
墓前有明万年历间彭水知县吴元凤立“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58米,宽0.73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彭水知县立“长孙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4米,宽0.49米,厚0.11米;清咸丰十年(1860年),彭水邑令诗碑一方,高1.55米,宽0.7米,厚0.1米,诗文32句,244字,褒功颂德,堪称缅怀忠良的好诗篇。1984年,武隆县人民政府立“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正碑一方,以示纪念,并定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
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