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陕西省名人 > 榆林市名人 > 定边县名人 > 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

(明末农民军领袖)
更新时间:2018-10-02 23:26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张献忠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过去封建统治阶级把张献忠诬蔑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深,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谓“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 2015年年底,相关机构专家对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进行了鉴定,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基本确认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最为珍贵的是发现了张献忠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目录

基本资料

1

本名:张献忠

别称:八大王、大西王

字号: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

所处时代:明朝、大西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陕西柳树涧堡

出生时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

去世时间:清顺治三年(1647年)1月2日

主要作品:圣谕碑

主要成就:领导农民军起义反明起义,建立大西政权。

人物生平

2

大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十八日,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少时曾读书,后参军,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参见:张献忠起义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明朝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铤而走险。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暴民队伍。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参见:大西政权

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成都城开始大兴土木,蜀王府里进行大规模装修改建,作为新朝的王宫。设立成立内阁、六部等机构,内阁有左右丞相,六部各设尚书,及委派地方官吏。又颁行新的历书,叫作“通天历”。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分为举人、进士等名目,录取者大都用为地方官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根据地逐步稳定。

参见: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措施却乏善可陈。最初他依靠没收官府和贵族的财产来支持财政,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久这些钱就花光了。后大西政权于大顺年间(1644—1645年)设立铸钱局,铸造“大顺通宝”。版式为小平钱,多阔缘大样,制作较为精细,铜色金黄。有光背和背“工”,“户”,“川户”等字样。发行时间短,如今存世量不多,光背相对较多,背川户价格最高。

参见:大西军

在明末诸雄中,张献忠部能脱颖而出,横行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

历史评价

4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农民军的重要领袖。在明末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农民起农民军中,他领导的队伍卓有战绩,称雄一方,是推翻以崇侦帝为首的朱明王朝统治的重要方面军,也是李自成大败后重整旅鼓的重要借助和支持力量。他骁勇刚毅,慓悍顽强,又多谋善战,机诈幽默。他的起义,反映了革命农民的利益,而他的生活道路,又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缺点和局限性。封建文人与资产阶级学者,将他描绘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嗜杀成性的神经病狂。解放后史学界发掘了很多为张献忠辨诬的材料,逐步还原了他的真实面目。

张献忠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张献忠不仅敢于战斗,而且善于战斗。而在2010年召开的首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也都肯定了张献忠的军事才华。张献忠既带领苦难中的人民群众起义,英勇反抗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又领导农民军中的爱国将士,奋起抗击清朝满族贵族入侵者,其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没有给任何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5

清朝人编纂的《明史》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不过七杀碑是否真实存在,考古学家们却众说纷纭。有人说"七杀碑"实为张献忠的"圣谕碑",上面所书句子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之所以会有七杀碑流传是因为清廷为营造张献忠嗜杀的形象。

参见:张献忠黄金盘、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成都民间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

张献忠携带的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遭到川西官僚杨展的突袭,千船金银珠宝绝大都分随船队沉落江中。

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槽时,一铲就铲出一捆共10枚银锭,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十两”字样清晰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成员

6

关于张献忠的家族成员,史书上只有零星的记载,均没有留下姓氏。

妻妾与儿子

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战败的时候,他的妻妾就被官军俘获,结果不知。在成都时候,根据《蜀破镜》记载张献忠把自己的数十妻妾和年幼的儿子统统杀掉。仅留了20个后妃。

义子

张献忠主要的义子有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

人物争议

7

有关张献忠屠蜀的争议由来已久。清廷和当时的一些文人就曾指控张献忠在四川进行过多次大屠杀,这一说后来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也有人认为,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是基于为了讨好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和政治上的对立(张属于“贼寇”)而非客观事实。

首先前提是:四川人口的锐减。四川的人口在万历六年(1578年)有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朝当时赋税与人头挂钩,所以明末四川人口当远远大于前面数据,甚至上千万。),至清初顺治十八年,只剩下8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50万)。总之,人口的大量锐减是肯定的。而且,从近几年研究湖广填四川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村庄中,基本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所以说当时肯定是有过人口大锐减,而且不是那种减掉十分之二三的锐减,而是接近灭绝的大锐减。

正方观点

(1)史书和笔记记载。

张献忠屠蜀的一些史书和当时人的笔记记载,《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记载:

《客滇述》记载:

《蜀乱》记载:

《后鉴录》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

史书记载

8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第七十七卷·张献忠之乱》。

沈荀蔚,《蜀难叙略》。

查良佐,《罪惟录》。

彭孙贻,《平寇志》。

毛奇龄,《后鉴录》。

顾山贞,《客滇述》。

吴伟业,《绥寇纪略》。

刘景伯,《蜀龟鉴》。

张烺,《烬余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