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山东省名人 > 菏泽市名人 > 曹县名人 > 崔兰田简介

崔兰田

更新时间:2019-03-08 20:31

崔兰田 (1926年-2003年),女,豫剧大师,生于山东省曹县,历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安阳市戏曲学校校长;政协河南省第五、第六届委员,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中国豫剧功勋杯奖获得者。崔兰田的艺术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4次应邀到北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亲切接见。崔兰田创造的崔派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许多观众中流传的“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口溜,表达了群众对崔派艺术的热爱。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崔兰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曹县

出生日期:1926年农历9月20日

逝世日期:2003年4月5日

职业:艺术家,戏曲教育家,豫剧大师

毕业院校:太乙班

主要成就:创立豫剧崔派艺术 豫剧六大名旦之一

代表作品:《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

人物经历

2

1926年农历9月20日出生于山东曹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六大名旦之一。戏曲教育家,“崔派”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她自幼家境贫寒。5岁随父母逃荒至郑州,11岁入太乙班学艺,师从周海水、贾锁学须生,3个月后即能登台演出。开始是和师姐毛兰花同台合演。不久便主演《东吴大报仇》、《胡迪骂闫》等须生戏。

1942年出科后,应邀入洛阳楚公民班为头牌主演,与“狗尾巴”、“地牤牛”、“狗头”、“崔照”等豫西名艺人同台演出,后拜豫西名旦张庆官为师改学旦角,进一步深造。1943年冬季在洛阳拜有豫剧皇后、豫剧大王之称的陈素真为师,后自成风格独立称派。1944年赴西安,先后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领衔主演,活动于西安、宝鸡、灵宝、陕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卖苗郎》等剧。

在西北剧坛享有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成就

3

崔兰田同志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她所开创的“崔派艺术”是中国豫剧六大艺术流派之一,艺术功底颇为深厚,艺术造诣亦达较高境界,和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闫立品等同志一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她的嫡传弟子、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宝英得其真传,现已两次赴台,走红祖国宝岛台湾,她在老师崔兰田的指导下拍摄的电影豫剧艺术片《包青天》已唱响了祖国明珠香港。

崔兰田艺术档案,内涵极为丰富,艺术研究价值也十分珍贵。1997年6月,安阳市档案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共同向安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请示征集崔兰田艺术档案的意见。同年10月23日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秘书长为组长的13人领导小组,由市档案局负责征集的具体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经过认真筛选,共收集保存照片1100余张,按不同时期不同内容分5个类别,编辑影集23册,并编制有检索目录。

2003年4月5日13时,豫剧艺术大师崔兰田带着观众和同行的思念,走完了她77年

展开阅读全文 ∨

唱腔特点

4

崔兰田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艺术风格

5

已故著名豫剧大师崔兰田1926年生于山东省曹县,5岁随父母逃荒到郑州。她自幼酷爱戏曲,常常以乞讨所得买票看戏。她11岁入豫剧名艺人周海水科班学习须生,仅3个月便崭露头角。5年出科又向豫西调名艺人张庆官学习旦角,并搭班演出于豫西一带。1944年,她在西安首演《秦香莲》一炮打响,从此跨入了名演员行列,并立足于西安。她不断汲取京剧、汉剧、秦腔、河北梆子、河南曲剧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使演唱更为丰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她的艺术水平又有了大幅度提高,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国家领导人观看过她的演出。夏衍、田汉、梅兰芳等戏剧界前辈也曾给与她热心的指导。崔兰田嗓音宽宏清亮,纯净圆润,吐字讲究,功力非凡,唱腔质朴坚实,韵味淳厚。“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成为观众对她的盛赞。她对旧社会受压迫妇女有深切的感受和精细的观察,尤其擅演悲剧,其唱腔哀怨深沉,缠绵委婉,感人肺腑。《

展开阅读全文 ∨

外界评价

6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了党的戏剧事业,甘愿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就是崔兰田的政治思想品德。凡是跟她接触过的人都说她人品好,艺德高尚。说她象一枝兰花,是那么的清新、淡雅,时时吐露着芬芳,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我还是个穷要饭的,”这是崔兰田经常讲的一句话。她非常珍惜新中国的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爱党,爱祖国,甘愿用自己的艺术才能为党,为社会服务一辈子。无论是在“抗美援朝”的年代,还是在“大跃进”的岁月里,她都积极主动地到部队慰问解放军,到炼钢炉前,到田间地头慰问工人、农民,表现了一位人民艺术家的赤胆忠心.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崔兰田的人生信条,她对待自己的师傅如同亲生爹娘。五十年代初,她落户安阳刚刚有了固定的家,就把已经70多岁孤苦伶仃一辈子的“奶师”贾锁接到自己身边奉养。贾师傅逝世后,崔兰田披麻戴孝,挑幡摔老盆为老人送终。她曾经声泪俱下地说:“没有师傅教我本事,我哪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