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白文冠
别名:大冠姐,大冠姑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河北省河间市
出生日期:1873年1月
逝世日期:1941年9月
职业:农民
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性别:女
次子:尤素夫·马本斋
人物生平
白文冠(1878—1941年),女,回族。
1878年1月生于清直隶河间县城(今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白狮子街。
1898年(21岁时)嫁与献县(河北沧州献县)东辛庄贫苦农民马永常为妻,马家仅有薄田五亩,丰年勉强度日,凶年则食不果腹。
1905年,华北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枕道。马永常被迫携他的两个弟弟到口外(即张家口、喜峰口等长城隘口以北的地区)谋生。
白文冠独立撑持一家生计,她心地善良,秉性刚烈,乐于助人,经常周济更贫苦的乡邻,深得村民敬重。本斋兄弟懂事后,白文冠经常给他们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的故事,鼓励孩子们“身要直,心要正,不要损人利己,人穷志不可短,长大要为咱穷回回争口气。”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本斋兄弟幼小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文冠见次子本斋聪敏好学,便节衣缩食,供本斋读了二年私塾,后因家境益艰而辍学。本斋13岁别母离家,千里寻父,闯荡口外关东,历尽艰辛。后投身行伍,以军功升至东北军团
人物评价
1941年9月3日,终因绝食多天我们伟大坚强的母亲倒下了,延安、解放区各大报刊纷纷加以报道,她的事迹编入了小学课本。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
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位于沧州市献县本斋乡本斋村北,是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母子而修建的,占地105亩,分南、北两院。南院为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匾额由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院中央高大的汉白玉石纪念碑直插云霄,正反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的题词。抬头望去,蓝天白云引人许多遐思。岁月悠悠,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纪念碑南面是马本斋母子的陵墓,被一座汉白玉铺
底的月牙形花坛环抱着,为伊斯兰风格。广场东西两侧是长青柏树,巍峨挺立,庄严肃穆。此外,另有影视厅、追忆厅,影视厅以放映记录片光盘资料和影视资料为主;追忆厅为马本斋生前领导、战友追忆的题词、字画,不乏名人,如张爱萍将军、吕正操将军、杨成武将军等。
北院与南院一路之隔,为马本斋纪念馆主馆,匾额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进入院门迎面是一条笔直宽阔的甬路,紧贴路两侧是百位将军碑林,碑林的外侧各有一座母子湖。路的尽头为一方形广场,
追悼会
冀中党、政、军、群各界,为白文冠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号召全区人民向白文冠学习,化悲痛为力量,坚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白文冠和抗日英烈报仇,极大地推动了冀中乃至晋察冀边区抗日斗争的开展。延安各界也举行悼念活动。《解放日报》两次以较大的篇幅报道了白文冠的英雄事迹。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冀中军区,称赞:“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1944年马本斋身经百战,率部所向披靡,屡建奇功的马本斋积劳成疾,病殁军中。去世后,党中央主要领导都敬献了挽联。其中朱德总司令的挽联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高度评价了白文冠和马本斋母子两位民族英雄。毛泽东主席为白文冠爱子马本斋敬献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