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潘柳黛简介

潘柳黛

更新时间:2020-01-02 14:56

潘柳黛(1920~2001),笔名南宫夫人等。出身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八岁时只身南下到南京报馆求职,由誊稿员晋升到采访记者。后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发展,以直抒胸臆的散文和小说崛起于上海文坛,与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为“文坛四才女”。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潘柳黛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北京

出生日期:1920年

逝世日期:2001年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退职夫人自传》

人物介绍

2

潘柳黛心直口快、幽默、尖刻,能一针见血戳到某些人痛处。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包括胡兰成和张爱玲,原来他们都是有往来的朋友,后来不再理睬。几年后张爱玲到香港,有人告诉她潘柳黛也在香港,张爱玲回答说:“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显然余怒未消。

矛盾发生在胡兰成的一篇文章上。那时张爱玲在上海崭露头角,胡兰成狂热地追求张爱玲,并挥笔写了一篇吹捧张爱玲的文章《论张爱玲》。胡兰成原是汪伪宣传部次长,是专写政治评论的大汉奸,这篇文章竟写得软绵绵的,把张爱玲的文章形容成“横看成岭侧成峰”,除外,对张爱玲的“贵族血液”更是大肆吹嘘一番。

人物事迹

3

1940年代,上海文坛出现了四大才女──潘柳黛、张爱玲、关露、苏青。

1948年,《退职夫人自传》出版与苏青名作《结婚十年》堪称「双璧」。

1949年上海政权易手;1950年潘柳黛孤身闯荡香港,继续卖文为生的征途。

1952年之后,出版《明星小传》与《妇人之言》,并撰写多部邵氏电影剧本。

1957年香港海燕影业公司拍摄<<春色无边>>电影而潘柳黛既是该片主题歌词的作者又应邀担任客串演员

1960~1970年代,成为香港知名记者、编剧和邵氏公司《南国电影》杂志《嘉禾电影》杂志副总编辑。

1980年代,继续在各大报纸、杂志开辟专栏;1988年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

1990年代,持续出版书籍,并成为《维多利亚州老人福利指南》封面人物。

2001年10月病逝于澳大利亚。

作品

4

代表作《退职夫人自传》,另有《明星小传》、《妇人之言》等书。

邵氏经典电影《不了情》编剧,经典老歌《忘不了》真正填词人。

家人

5

潘柳黛与蒋经国侄辈远亲蒋孝忠结婚,育有两子,次子艺名蒋金,曾是香港影星。丈夫病逝后,她守寡近四十年直到逝世。

作品

6

《记张爱玲》

张爱玲到香港来,好像是四年前春天的事。她来之后几个相熟的朋友看见我时,都把她来的事告诉我,并且同我跟她碰见过没有?当时,我住在九龙,没有事情很少出门,而听说张爱玲是住在香港半山的一家女子宿舍,如果不是她特意来看我,或是我特意去看她,我知道我们是很少机会能够在那地遇见的、尤其张爱玲的脾气,在这几个人当中,比较是有点怪的。她不像丁芝那么念旧,也不像张宛青那么通俗,更不像苏青的人情味那么浓厚,说她像关露,但她却比关露更矜持,更孤芳自赏。关员还肯手捧鲜花,将花比人;希望能够表现得相得益彰。张爱玲的自标高格,不要说鲜花,就是清风明月,她觉得好像也不足以陪衬她似的。

张爱玲的被发掘.是苏青办《天地月刊》的时候,她投了一篇稿子给苏青。苏青一见此人文笔不见,于是便函约晤谈,从此变成了朋友,而且把她拉进文坛,大力推荐,以为得力的左右手。果然张爱玲也感恩知进,不负所望,迈进文坛以后,接连写了几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

7

潘柳黛的直

潘柳黛是个心直口快、幽默而又有些尖刻的人。话说其时张爱玲在上海崭露头角,胡兰成正狂热的追求张,挥笔写了一篇吹捧张爱玲的文章《论张爱玲》。胡兰成曾是汪伪宣传部次长,专写政治评论,可这篇文章却写得柔情万种,把张爱玲文章形容成“横看成岭侧成峰”,除外,对张爱玲身染“贵族血液”更是大肆吹嘘一番。潘柳黛和张爱玲是有交往的朋友,对张爱玲思路、文笔很是赞赏,但对她喜欢大肆渲染自己的贵族家庭却不以为然。这时看见胡兰成如此肉麻,潘柳黛也心血来潮以戏谑的口吻发表了一篇《论胡兰成论张爱玲》的游戏文章,以“幽他一默”的姿态,把胡兰成大大调侃了一顿。首先把胡兰成自诩当时“政论家第一把交椅”,“和平运动时位居第五”的事大大挖苦了几句,接着用断章取义的手法问胡兰成对张爱玲赞美“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什么时候“横看”?什么时候“侧看”?这还不算,最后把张爱玲的“贵族血液”损得更厉害。胡兰成说张爱玲有贵族血液——李鸿章

展开阅读全文 ∨

恩怨张爱玲

8

《民国才女传奇:潘柳黛挤兑排揎张爱玲》

摘自《惊鸿伤影:民国才女传奇》陈家萍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1月版

一个“隐”字,可以说是千年中华女性的性别常态,她们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在历史大潮中飘摇不定,鲜有留名者。民国年间,世态动荡,却有一批女子从此被人们铭记。从女性角度看历史上那些才情各异的女子,更有一番不同。本书中,作者不为直叙史实,而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感受,用细腻笔调梳理了她们的情感与经历。本版摘选其中片段。

40年代。上海。报童扬着小报:“看文坛最走红的三位女作家的漫画《钢笔与口红》……”

报纸一抢而空。漫画上的三位女作家着实令人莞尔:“事务繁忙的苏青”一手挟稿件,一手拎公文包;“弄蛇人潘柳黛”,手上盘弄着一条蛇;“奇装炫人的张爱玲”,穿着一件古装短祆。

苏青是真忙,又办杂志,又组稿,还忙着兜售《结婚十年》。她忙得俗,亦忙得雅。爱玲古装短袄,华衣炫世,自弹破了人们的眼珠,还算正面形象。相形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