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世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威远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46年8月18日
职业:革命家
毕业院校:重庆甲等商业学校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1904年,罗世文出生在当地一个颇具盛名的大盐商家庭。但就在他出生那一年,由于清政府横加税额,其父破产入狱,而后病死狱中。罗世文自幼丧父,受尽歧视和冷遇,但他牢记母训,发愤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不久,罗世文与堂弟罗世良、罗世法等十余人组织起“读书会”,阅读进步书报。
1923年夏,罗世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重庆地区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
1924年,罗世文与杨闇公、萧楚女等人发起“四川劳工互助社”等进步团体,为重庆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5年夏,党组织决定派罗世文赴苏联留学深造,并在出国前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世文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县)威(远)、广汉、梁山、德阳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兵变。
1933年,罗世文和廖承志一起到川陕根据地工作,由于对张国焘的错误提出过批评,遭到非法关押。长征途中,在被人监视的情
幼年影响
1907年6月,罗世文的父亲因为在重庆经营的盐号破了产,欠了官府的税债,冤死狱中。7月,浑身重孝的罗郭氏,携着年仅3岁的儿子罗世文,扶着丈夫的灵枢,黯然来到威远河的观音滩上。棺木在杠夫的咄喝中起灵了,年轻的孀妇呼天号地,哀痛欲绝。孝子罗世文,裹在头上的孝帕象顶了一块磨盘,双手捧着灵牌,颠簸不稳地走在棺木前面,在别人的挟持下,惶惶然地走进他在此呱呱坠地的罗家大院老宅。罗家靠凿并煎盐发迹。在观音滩聚族而居已是好几代了,特别是在“洪、杨事发”(太平天国革命)后,淮盐西溯受阻,由川盐济楚、湘之际,刺激了自贡盐业兴旺,罗家亦达鼎盛之时,从而大兴土木,营造豪华府第。院内有被天井回廊间隔开的套房内宅,厅堂栉比,匾额争辉;楼台高饰,雕梁画栋,五彩纷呈,水榭流筋,别具匠心,整个建筑面积达4千多平方米。宅后的大花园里,龙池、听雨轩、知止斋、莲舫、吟风馆、花曹山房、钓鱼台、留香壁等布局有致,自然妙成。
“一洞天”门
人物经历
1924年,罗世文在重庆被组织安排任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在肖楚女、杨闇公等革命家领导下积极发展团的组织,在青年中开展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工作。暑假回到家,又同罗世良等人发动佃农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成立了“农协小组”,取得了“看谷减租”的胜利。这时期自发地组织的领导佃农的斗争,增强了罗世文革命的信心,为他后来从事党的地下斗争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基础。
1925年,罗世文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受组织派遣到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东方大学是共产国际为以中国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培养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人才的学校。罗世文在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革命理论学说,同时因其俄语成绩突出,被安排任东方大学军事训练班的翻译和助教。在东方大学的学习结束后,罗世文又到德国进修炮科专业。那时德国反共势力嚣张,迫害和打击共产党。罗世文到德国后虽然没有公开中共党员身份,但因是从苏联过去的,所以处境也十分危险,只好回到莫斯科,
个人影响
罗世文烈士的堂弟、什邡市市委党校教师罗世展,应邀到自贡市蜀光中学“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英烈报告会”上作报告。罗世展以慷慨激昂、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学子们讲述了罗世文烈士等革命英烈的不朽事迹,大大地激发和鼓舞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牺牲时年仅42岁。年近七旬的罗世展系罗世文烈士堂弟,他历时近十年,行程十万余公里,在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市、县及上千个乡镇,举行以罗世文等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讲座1580场次,听众达100多万人次。
威远县是罗世文烈士的家乡,是全省瞩目的工业强县,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希望威远人民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省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纪念罗世文烈士诞辰100周年大型明星演唱会—“永远的颂歌”在威远中学体育场隆重举行,宋祖英、刘晓庆、倪萍
人物轶事
罗世文(一首)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
本诗注释
本诗是罗世文在遇难前在白公馆朗诵的。
群情:指群众都盼望解放。“英雄”是对蒋介石的讽刺,他们曾经夸口要“统一全国”,把全国人民置于独裁统治之下,可是他们的妄想注定失败,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人民,最后笑的必然还是人民。
罗世文重情,他对同志、难友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难友得病,他嘘寒问暖,精心护理。他对母亲也怀有一片深情。由于长年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罗世文没有时间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思念儿子,每天就朝门口望着大路叫:“自元(罗世文小名),你还不回来呀?”1944年中秋节,身陷囹圄的罗世文从亲友口中知道这事后,倚着铁窗,写下《无题》一首:“慈母千行泪,顽儿百战身。可怜今夜月,两处各凄情。”
人物评价
曾任罗世文家乡威远县史志办主任的冷国文参与了罗世文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他告诉记者:“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阅读罗世文那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切感受他英勇无畏的革命风范的同时,我还看到了一个更加可亲可敬的罗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