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常书鸿简介

常书鸿

更新时间:2019-11-27 20:35

常书鸿(1904~1994年)满族,老姓:伊尔根觉罗氏。别名:廷芳、鸿,河北省头田佐人。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1932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校,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历任北平艺专教授,国立艺专校务委员、造型部主任、教授,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1943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主席,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文联委员。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常书鸿

别名:廷芳、鸿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04年4月6日

逝世日期:1994年

职业:美学家,美术史学家,美术教育家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品:《梳妆》、《病妇》、《裸女》等

姓氏:伊尔根觉罗

人物小传

2

常书鸿(1904年—1994年),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满洲人。1904年4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满姓伊尔根觉罗。祖父名少峰,为清代驻防浙江杭县并安家落户的“世袭云骑尉”。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人物简历

3

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

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杭州市,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预科,学习染织专业,1923年染织毕业,留校任教。

1925年任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美术教员,1926年,学校转为浙江大学工业学院,任本科美术教员。

1927年6月,带职自费赴法国留学,11月考入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后提前升入专科,学习油画。

1936年受教育部部长王世杰之邀,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38年抗战爆发后,随国立艺专迁校云南,任代理校长之职。

1940年离开艺专,任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1942年9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成立,任副主任。

1943年3月到达敦煌。

1944年元旦,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任所长。

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文化事业局,转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任所长。

1956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元月,“敦煌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介绍

4

敦煌艺术的“守护神”、现代油画大师常书鸿,出身于杭州驻防旗人,辛亥年间他尚年幼,对革命军攻打当地旗营存有难以泯灭之惶恐记忆。后来笔者曾造访常老,老人证实此事说,那时我还是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家人把我单独藏在南高峰上的一所小寺庙,叮嘱我有人来切不可承认是旗人,但是我脑袋后边有一条小辫子,生怕被认出来,那种幼时的恐慌是久久都忘不掉的。

常先生自幼喜欢艺术,而他的父亲又是个倍奉实业救国的人。所以,执拗地把他送到工业学校去读书。无奈,他选择了与绘画有关系的染织专业,并参加了由名画家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在那里学到很多知识。为了进一步深造,1927年他去了法国,在那里他把一切时间用来学习法文和绘画技术,后来终于考上了里昂中法大学公费生,毕业后他取得了里昂市公费奖学金,并转到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留学十年间,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许多油画作品获金奖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虽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荣誉和良好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

逆水行舟

5

1943年3月27日,常先生肩负着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任,经过几个月艰苦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盼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初到莫高窟,他心旷神怡,犹如步入仙境,心情非常激动,真是彻夜难眠。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面临的是重重困难,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与在法国的条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对于他来说,人生第一次到了如此艰苦的地方。按他自己的话说:“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的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的心头,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由此可知,敦煌莫高窟的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着,无论困难有多大,其信念一点也没改变。

到了1944年的秋天,教育部才正式批准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常先生任所长。 然而,正当他们干得起劲的时候,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才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研究所,因政局不稳,财力紧张,教育部宣布解散“敦煌艺术研究所”。这是1945年春天。对于任何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

九三创始人

6

无私艺术风范与世长存不朽.

艺贯中外,名扬四海。

敦煌卫士,勋功永在。

一生苦斗业,日人亦感怀:

苦卫数十载,珍贵文化财。

赤诚中心念,后继有人来。

美术出宝洞,红日升天中。

世界齐赞赏,万民仰威容。

纵横四万五,壁画安危伫。

画郎黄沙筑,空前绝后无。

塑像逾数千,华美似昔年。

山河兴亡史,民族耀光时。

——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

敦煌这座人类艺术宝库在浩劫后能得以保存并获新生,多赖于被称为“守护神”的常书鸿。他捍卫国宝的献身精神,出于对祖国的忠诚,也是由于他临终前所说的“深蒙党和人民厚爱”。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结合,在这位杰出艺术家的身上得到生动体现。■为复兴祖国文艺毅然回国,又选择了荒凉的西北大漠中的敦煌

■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五十多年,在日本被称为中国的“人间国宝”

■临终前向江泽民主席提出的请求,是让妻儿继续进行敦煌研究

常书鸿,1904年出生于杭州一个满族驻防旗兵的骑尉之家。他自幼学画,8岁入书院读书,高小毕业后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贡献

7

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艺术家学会”参加者有常书鸿、王临乙、吕斯百、刘开渠、陈之秀、王子云、余炳烈等20多人。在此期间所绘油画《梳妆》、《病妇》、《裸女》静物画《葡萄》等作品,曾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葡萄》后来被时任法国教育部次长亲选,收归法国国有,《沙娜画像》被巴黎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裸妇》在1934年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并被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在法国国家沙龙展中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1936年秋回国在北平国立艺专任西画系主任兼教授,并于年底担任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2019年4月5日至11日,《当代敦煌绘画作品巡展》携全国优秀敦煌画派创作精品亮相甘肃艺术馆,将“纸上莫高窟”“搬”到都市,既有几乎1:1比例临摹的精美洞窟画,还结合中西方艺术和现代文化审美,用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