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武兆堤
国籍:中国
出生地:美国匹兹堡
出生日期:1920
逝世日期:1992
职业:导演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主要成就:捷克第六届电影节国际和平奖
代表作品:《英雄儿女》《山重水复》《平原游击队》
人物经历
武兆堤的父母均为留美知识分子。父亲从事冶金业,因在美国钢铁城匹兹堡生下儿子,故为之取名“董钢”。1925年,武兆堤跟随父母回到中国。1932年,武兆堤小学毕业,升入太原成成中学,其间受到处于地下活动的共产党的影响,开始产生投身革命的向往。
1936年,参加中共影响下的抗日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后又加入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1937年,辗转赴西北战地委员会游击四支队剧团担任演员。
1938年2月,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文艺;同年秋天,毕业分到二战区文工团。1939年1月,因不满国民党军中上级官员的作为,与同学结伴从团部出逃,前往延安。在逃亡途中,为掩人耳目,从此改名“武兆堤”。到延安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于抗大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担任戏剧队长、导演、演员等。
1948年,与苏里、吴茵共同创作歌剧《钢骨铁筋》,后由成荫改编为剧情电影《钢铁战
人物评价
在武兆堤创作的一批影片里,一以贯之地感悟着英雄的品质并尽其所能地呈现出英雄的壮举,努力探索并推动着新中国电影的英雄叙事,流露出新中国电影特有的、充满着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气质。当然,新中国电影所遭遇的政治风云及其坎坷命运,也同样体现在武兆堤的电影实践中,使其成为一个无法独立于所处时代并超越自身境界的中国电影人(《电影艺术》评)。他以自身深厚的军旅生活积淀,以及他对中国北方普通劳动者、士兵日常生活的深切体验,很大程度弥补了当时电影艺术家普遍存在的艺术观念、技巧、方法上的匮乏和不足,从而使他的作品散发出一股拙朴清新、浑然天成的趣味和美感(《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