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姬际可
别名:龙峰(龙凤、隆丰、隆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今山西运城永济市
出生日期:1602年
逝世日期:1683年
主要成就:创立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
所处时代:明朝
人物生平
姬际可年少时,在家塾里学文习武。他刻苦用功,聪明过人,深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后来姬际可在终南山访得名师,并得到岳武穆拳谱(岳武穆王拳经)〔未有佐证,疑为后人相传〕。姬际可精通大枪,据说他练“点椽功”时骑战马,手握大枪,每次就在乘马疾驰瞬间,总能刺中屋檐下椽头。又闻“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传出六合枪法。后来因为清朝禁止人民私藏兵器,相传姬际可依照六合枪法创出六合拳法,成为后世形意拳的始祖。
姬际可除了把功夫传授给六个儿子外,传人有河南马学礼,和十余岁从姬际可学拳的山西曹继武。把心意拳授与少林寺武僧,称之为“心意把”。
忠明反清
由于受过传统的教育和曾任职明军武将,际可有强烈的忠明反清思想。甲申之后,际可已届中年,总想组织反清志仁,共图复明大业,于是出走解县,朝关帝庙,往东南越中条山经平陆去河南。马越过中条山时不慎失蹄,将际可翻下深涧,他凭多年功夫,手攀悬崖绝壁,又爬上了小路。到河南后,他听说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寺,便欣然前往。际可在少林寺表演了拳术和枪术,受到少林寺僧人称赞;际可观看少林寺僧人习武,也大受启发。在少林寺居住期间,一天他在寺内读书,忽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何不根据各种动物之长独创新意?于是参照当时盛行于少林寺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创立了新的拳种,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后各六势,概括为: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从学者甚多,后人得其真传者以河南马学礼、山西戴隆邦为最。
际可居少林寺十年,眼看清军节节胜利,复明已成泡影,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姬氏后人称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为“际可拳”。某年黄河西岸
奉先堂
际可去世后,葬于祖茔之内,立碑纪之。后人尊际可为夫子,在村中央建“奉先堂”,画像供奉,每年节日子孙来祠进香朝拜。此风一直延续二百余年,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废家祠、烧画像、毁弓箭而作辍。然而际可的形象仍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瘦长脸、身高约一米八,须发皆白,身穿浅兰色明代服装安详地坐在彩绘木墩上。像旁有后人书写的对联:
创业本艰难要留好样于子孙
守成非容易不可负惭于祖宗
影响
际可所创的心意六合拳(后发展出形意拳)经其门人丰富完善,已成为我国名拳之一,并流传于海外。因此他的名字也会永远留在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心里。
姬际可,字龙峰,今山西永济县张营乡尊村人(古地名:永济县陶邑乡诸冯里),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代不详,据传是六合心意拳的首传者。
姬氏族谱1
据张营乡藏乾隆《姬氏族谱》载:“际可,训次子,字龙峰。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又据拳界流传的《六合拳序》载:“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这是较早记载姬氏名讳的文献。
光绪《永济县志》中的尊村山东孙业民先生曾往永济考察,据他公布的资料,姬际可明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山西蒲州诸冯里北义平村(此为明代地名,清初改称宗村,清中叶又改称尊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去世,娶妻谢氏,生子六,依次为甲杰、甲偦、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