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丁果仙简介

丁果仙

更新时间:2019-11-10 14:11

丁果仙(1909年-1972年),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丁步云,艺名“果子红” 。她创造的晋剧须生“丁派”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故有“山西梆子大王”的称誉。1972年被"四人帮"残酷折磨致死。她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她那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虽然她在十年动乱中过早地凋落了,但她创造的晋剧丁派艺术以及她的艺术功绩,都将永载史册。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丁果仙

别名:果子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束鹿县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72年

职业: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空城计》,《捉放曹》,《太白醉酒》

主要成就:创造了晋剧须生“丁派”唱腔艺术

人物简介

2

丁果仙(1909-1972),女,原名丁步云,小名果子,艺名果子红。

丁果仙于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现在的河北省辛集市小辛庄乡丁家庄村)农村的一个钱姓贫苦农民家中,小名“果子”。

3岁丧父,她四岁时因家中生活艰难,被卖与山西太原的丁家。七岁开始了她的学艺生涯。始学青衣,后改须生,九岁清唱卖艺,十三岁正式登台演出。在无情的责打下,她每天披星戴月地练功。并选择了胡子生的行当。

她在生活中潜心观察男人的声情举止,有时还把自己装扮成男子汉,留短发,着男装,学骑马,大模大样地出现在太原街上。

由于山西梆子中把“胡子生”这个行当称做“红”,所以“果子红”也就成了丁果仙的艺名。

丁果仙一投身艺海,便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涉足而又充满风险道路。

以往在晋剧舞台还没有女扮男装的先例,丁果仙由青衣改学须生,一心想要打破常规,以一个男子汉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经过许多艰辛的磨炼,终于在她十七八岁

展开阅读全文 ∨

风雨一生

3

丁果仙(1909—1972),原名丁步云,曾用名丁淑勤,小名果子,艺名“果子红”。是晋剧史上第一个坤角儿胡子生。她用自己四十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使晋剧须生门(胡子生)的表演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晋剧丁派表演艺术的开山鼻祖,有晋剧“须生大王”之誉。

丁果仙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王口村一个姓钱的贫苦农民家庭里,1910年就随母亲沿村乞讨度日,她3岁时,当长工的爸爸在困苦生活的煎熬下,一病不起,生活更加贫困,只好用几斗粮食把她换给邻村丁家庄(历史上向属束鹿县,1946年3月划归冀县)的丁凤鸣为养女。在丁家,整天挨打受气,受尽折磨。1912年时,家乡遭受灾害,无法生活。养父丁凤鸣就带着她来到山西省太原市,投奔她的养叔丁凤章,开了一个杂货铺,住在斗鸡场。1914年她6岁时,养母死了,养父又把她送给养叔丁凤章为童养媳,时间不长,他的儿子死了,就作了他的养女,但没去他家生活。1915年7岁时

展开阅读全文 ∨

演艺生涯

4

丁果仙演出的《空城计》、《捉放曹》、《太白醉酒》等戏,塑造了一批儒雅俊逸的人物形象,显露出很高的艺术造诣。

抗日战争期间,中止舞台生涯,隐居忻县山村。建国后,丁果仙的生命和艺术才得以重新发出光辉。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她率领晋剧艺人参加民主改革,组成了以她为首的新型文艺团体-太原新新晋剧团。参加赴朝鲜和福建前线的慰问演出。在艺术上,她精进不懈。她塑造的被侮辱被损害而富于正义感的苍头院公-白髯青衫角色;居官廉正而仕途坎坷的七品县令-官衣纱帽角色,被誉为晋剧"绝技"。

1952年她以演出的《打金枝》、《蝴蝶杯》等剧目参加全国第一次戏曲观摩演出,荣获了一等奖。1955年,她主演的《打金枝》被拍摄成了电影。

1956年,她受到毛主席接见,并给毛主席清唱了晋剧移植剧目《屈原》中的"桔颂"一段。昆剧《十五贯》在北京上演时,周总理指名邀请丁果仙到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任职情况

5

丁果仙在解放后曾历任太原市晋剧团团长、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太原市戏曲学校校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

主要弟子

6

她非常注意培养晋剧艺术接班人,培养了大批学生,如马玉楼、刘宝俊、武忠、阎慧贞、刘汉银、张鸣琴等都是晋剧舞台比较有影响的须生演员。

活动年表

7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程砚秋、马连良合演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