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姓名:阎又文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62年9月25日
职业:革命家
毕业院校:山西大学法学院
主要成就:北平和平解放功臣
简介
阎又文,男,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人。1936年,就读于山西大学法学院。1938年,在傅作义部队的我党地下党员潘纪文经长时间观察阎又文后将其秘密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11月在延安七里铺训练班第二期结业后,被中共西北局社会部安排到国民党西北军阀马鸿逵部队。寻机转入晋军傅作义部。阎又文与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同乡,逐步取得傅的信任后,在傅作义处担任文书,秘书。升任少将新闻处长、奋斗日报社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
革命奉献
1949年1月,解放军一举攻克天津,切断了傅作义海上逃跑路线。10日,阎又文接到王玉指示:了解傅作义动向。组织很快从王玉处得知傅作义设计的三条道路:一、南逃会蒋;二、往西投靠马家军;三、固守北平,继续顽抗。究竟倾向哪一条路,决心难下。于是,阎又文力劝傅,我部非蒋嫡系,投靠蒋绝非上策,如今丢掉整个华北,老蒋怎能放过你。与马会和,如今整个北平被共军百万大军包围,所以此路不通。第三条道路更不可采纳。如果对抗共军,北平文化古城将遭到毁灭性破坏,你将成千古罪人。最终,阎又文指出第四条道路——跟共产党谈判。
根据党的指示,阎又文对傅作义大力度攻心工作——争取傅作义起义。后来,阎又文曾代表傅作义与中共和谈。1949年1月22日下午6时30分,阎又文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的身份,正式宣布北平和平协议和傅作义的文告。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成为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的办公厅主任。1961年,阎又文调农业部。1
身份谜团
1962年,在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任上的阎又文在京病逝,时年48岁。阎又文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碑文:“阎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阎又文同志,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这段碑文,有几处措辞让人颇费思量:既为共产党员,按常理该写明参加革命时间和入党时间,但碑文中没有。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的历任职务清楚,但新中国成立前的部分却代之以语焉不详的“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但在1962年,阎又文的家人面对这个不同寻常的碑文,心中有许多问号却无处释疑。阎又文有六个子女。他去世时,老大24岁,最小的只有8岁。他们填写家庭出身时都是“革干”(革命干部),1949年以前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及其亲属都是如此。他们没想到,若干年后,父亲的身份却成了一个自己家人也解不开的谜团
再次搭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就在日本投降几天后,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简称边保)工作的王玉接到了上级交派的任务:到绥远(今内蒙古)傅作义部队中去找一个叫阎又文的地下党员。此时,党组织已经和阎又文失去联系快7年了。音信全无7年,阎又文还会是当年的阎又文吗?边保的领导提醒王玉,阎又文有变坏的可能,但以组织对他的了解,更大的可能是他仍然是党的好党员,忠于党的信仰。阎又文1914年出生,与傅作义是小同乡,同为山西省荣河县(今万荣县)人。在山西大学读书时,阎又文就参加了地下党员杜任之、张友渔等领导的进步文化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阎又文原计划到延安参加革命,后来按照邢西萍(徐冰)的安排,到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的部队中从事抗日工作。阎又文才华出众、文笔锋锐,很快得到傅作义的赏识,做了傅的私人秘书。1938年,国共合作期间,中共中央特派员潘纪文在傅作义的部队协助政工,秘密发展阎又文入党。1939年下半年,国民
绝密单线
阎又文领着王玉上了大街,走进自己投资开设的一家布店。两人进了经理室,把门一关,这才畅谈起来。此后,这家布店就成了两人的联络点。王玉来之前,边保的领导交代任务时,特意嘱咐,一是和阎又文建立绝密单线联系,不允许和任何地方组织发生关系;二是要阎又文了解和掌握重大的具有战略性的政治军事情报,了解和掌握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别的一律不要搞”,以免增加暴露的风险。在敌占区,与阎又文联系的只有王玉一个人。而即使在解放区,知晓阎又文身份的也只有边保和中央社会部的几位高层领导,再往上,则直接联系到周恩来、毛泽东。后来阎又文的关系转到中央社会部,这条情报线更被压缩到阎又文——王玉——罗青长(时任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主管情报工作)、李克农(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足见中央对这条情报线的重视和保护。这也成了日后阎又文的真实身份难以被世人知晓的重要原因。彼时,阎又文已是国民党第十二战区政治部副主任,上校军衔,并兼任十
暗战北平
1947年底,傅作义升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坐镇北平,不但有自己的20万嫡系部队,还手握华北地区40万蒋系部队的指挥权。掌握了傅作义的思想动向,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华北地区的军事动态。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内线阎又文,作用至关重要。1948年5月,李克农找来王玉,派他进入北平联系阎又文。其时,党中央已经开始酝酿辽沈战役的战略设想,同时也考虑在华北与国民党进行大会战。阎又文的任务仍然是搜集战略层面的情报: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国民党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和作战计划,傅和蒋的关系。和阎又文接头后,阎又文把王玉安排住进了北平饭店。此时的阎又文,仍是傅作义的秘书,但军衔已升至少将,兼任华北“剿总”办公室副主任、政工处副处长、新闻处处长和新闻发言人,进入了华北“剿总”的决策核心。他给王玉办了一张《平明日报》的记者证。每周六,阎又文都会在北海漪澜堂主持中外记者招待会,王玉就持记者证参加。有关的绝密情报,就通过记者招待会这
战事紧急
牵一发而动全身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胜局已定。东北问题解决后,就要着手解决华北问题了。中央最初的战略构想,是先夺取归绥,攻克太原,解放绥远和山西全境,然后集中华北解放军全部和经过休整的东北野战军主力,解决傅作义集团。针对傅作义制定新的战略,又到了起用阎又文的时候。李克农派王玉再次潜入北平,限两个星期拿到傅作义的作战计划,最迟不能超过三个星期。仅仅一个多星期后,王玉就从北平回到了东黄泥村,带回了傅作义的详细作战计划。阎又文提供的这份情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华北乃至全国战局都起到了影响。研究平津战役20多年的北京卫戍区退休干部董世贵,详细整理出了中央对辽沈和平津战役战略不断临机调整的全部过程。10月31日,毛泽东在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指出:“在沈营线战斗结束后,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准备于战争第三年的下半年,即明年一月至六月期间……”直到11月9日深夜
重要影响
影响傅作义
围城期间,傅作义顾虑重重,摇摆在战、和之间,情绪极不稳定。他的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进行着秘密谈判,而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特使也轮番飞到北平,甚至拿着蒋的“手谕”命其南撤。从1948年12月底到1949年1月中旬,驻守在天津、塘沽、张家口、新保安的国民党部队全部被歼灭。特别是新保安战役中,傅作义的“王牌”35军被全歼,给傅的军事力量和他个人心理造成了巨大打击。12月25日,党中央宣布了以蒋介石为首的43名头等战犯,傅作义的名字也在其中。阎又文反过来对傅作义进行了劝导。对傅作义冲击最大的是被中共列为了头等战犯。阎又文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猜想:蒋介石对你不率部南撤肯定会生疑。华北丢了再去南方,蒋不会饶过你。共产党正在和我们和谈,这时把你和蒋绑在一起,应该是为了解除蒋的怀疑。不久之后,解放军密使转来了一封毛泽东亲拟的电报,证实了阎又文的猜测。电报告诉傅作义:“我们这样一宣布,你在蒋和蒋的部队面前地位加
正名评价
王玉、罗青长的出现与证明终于解开了阎又文身上的谜团。然而,证明仅局限于其子女单位。1997年播出的电视剧《第二条战线》,把阎又文描写成了一个反面人物。罗青长于1997年7月10日专门在《北京日报》发表《丹心一片照后人》,为阎又文正名。
在文章结尾,罗青长饱含深情地写道:“阎又文才华出众,文笔锋锐,行必踏实,事繁勿慌,和若春风,外圆内方。我借毛主席的《咏梅》词怀念他‘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党的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人周恩来曾经要求情工人员“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阎又文的一生,就是这16个字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