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建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
出生日期:1892年
逝世日期:1938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云南讲武堂
信仰: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原籍江西金溪,生于云南宣威。其父周义忠清末时在云南省宣威县做一小官,周建屏就出生在宣威县倘塘村,少年时期的周宗尧,攻读《四书》、《五经》。
1908年投入云南军队当兵,1909年,更名周建屏考入云南讲武堂,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八期,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入黄埔军校学习。
1915年护国战争时在朱德部下任连长,后在云南军中逐渐升任至旅参谋长。
1924年弃职返江西祖籍务农,后又复出,先在黄埔军校学习,于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期间,周建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营长。
1927年8月1日,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后在三河负伤,与部队失散。其后,前往上海,与中共中央恢复联系。
1929年,被派往闽浙赣苏区担任军事指挥,与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合作,打下景德镇等多处要地,屡次击败国民革命军。
1930年9月,周建屏所部被扩编为红十军,担任军长。
1933年初红十军被调往中央苏区,整编成为红十一军,周建屏继续担任军
人物事迹
少年时期的周建屏,攻读《四书》、《五经》。
1908年,云贵总督锡良在云南成立陆军第19军。翌年,刚满19岁的周建屏,怀着报国为民的心情,更名周建屏,参加了新军。
1911年至1923年,周建屏随军转战滇、川、粤,参加过著名的云南辛亥起义、护国倒袁起义、反对张勋复辟等重大军事活动,先后任过连长、营长、上尉参谋等职。
1923年9月他离开了滇军,解甲归田,回祖籍江西省金溪县双塘左源村。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使周建屏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唤起了这位写实的青年军官的报国之心。
1925年,周建屏离开金溪老家到了赣州,在驻守江西赣州的杨如轩师任辎重营营长。
1926年底,朱德受党的委派到南昌工作,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和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周建屏在南昌会见了阔别多年的老上级——朱德。
1927年春,经朱德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进入军官教育团,协助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8月1日,南昌武装起义,周建
人物纪念
1940年八月,以平山、井陉、获鹿各一部分区域置建屏县(俗称"东建屏"),1945年10月撤销建屏县,把平山县西部区域析出置建屏县(俗称"西建屏"),东部区域仍为平山县。
1958年9月,将建屏、平山合并,称平山县至今。
周建屏,原籍江西金溪县左原村,出生在云南宣威县倘塘村。云南讲武堂毕生,曾在滇军任旅参谋长。因感滇军腐败,1924年毅然辞职。后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到赣东北与方志敏共同组建农民起义团(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任团、师、军长。长征后任陕甘宁边区武装部长、115师343旅副旅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
1937年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与政委刘道生带一教导营,在滹沱河上游开辟抗日根据地,并成为晋察冀边区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13日,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因病去世,终年4
荣誉影响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7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将军军衔。
1937年11月奉命和刘道生率部开辟晋察冀军区4分区,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
周建屏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你们替我转告官兵和民众,要抗日到底……”后人评价,铁骨铮铮,抗日到底。他去世后,当地群众在太行山山腰里,为周建屏建起一座烈士墓。日军先后三次“扫荡”小觉镇,三次炸毁周建屏烈士墓,可是群众又三次修复起烈士墓。新中国建立后,周建屏的遗骨移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小觉镇上的烈士墓至今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太行山上。广大网名朋友们纷纷在网站建立周建屏纪念馆,以另一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