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迈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1918年9月
逝世日期:1951年11月
少年英才
朱迈先(1918年9月—1951年11月),朱自清先生的长子,他就是朱自清在《儿女》散文中提到的,让朱自清先生年纪轻轻就背上“蜗牛壳”的头生子。阿九自幼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三侠五义》。朱迈先在1918年9月出生在扬州,那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朱自清只有21岁。
朱自清北京大学毕业后,辗转于江苏、浙江一带的几所中学教书,因此,童年时代的朱迈先大部分时间都在扬州祖父母身边度过。1925年,父亲朱自清北上,只身去清华任教,随后母亲武仲谦带着最小的两个弟妹去了北京,他们兄妹四人仍留在祖父母身边。不久母亲去世,父亲于1932年新娶了后母,第二年,父亲和继母陈竹隐才将他接到北平去念书。这时他已14岁了。父亲将朱迈先送进北平城里的崇德中学(现北京31中)念书,他很快成了班上的高才生,日后成为电影界名人的孙道临那时与他是同班同学。
在崇德中学读书期间,朱迈先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在校期间,朱迈先还负责编辑
含恨冤死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朱迈先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了老家扬州中学读书。在这里,朱迈先一面读书,一面从事救亡活动,并受命担任中共扬州特委支部书记,还和中共地下党员江上青等人在扬州组织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宣传抗日,慰劳抗日战士。
1939年,朱迈先组织的宣传团接受“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朱迈先来到武汉后,曾向董必武提出要去延安学习的要求,董必武根据他的能力,劝他不去延安,直接进入广西的11集团军从事政治工作。朱迈先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该军131师一个团的上尉指导员。1942年,131师调守南宁,曾参加过桂柳会战。次年,朱迈先被派往19师工作,在师长蒋雄手下任中校政工队长。
抗战期间,朱迈先一直在中国国民党部队里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和统战工作。由于他文化水平高,加之党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他没有养成国民党军队中那些军官的官僚作风,又能平等待人。那时的他,已是一位很受部队战士欢迎的军官。抗战胜利
身后之事
朱迈先死时,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傅丽卿女士三个年幼的孩子。
傅丽卿女士和朱迈先是1945年在三亚的海军医院认识的,那时她26岁,朱迈先29岁。朱迈先患了肺病,送进医院时,已经昏迷不醒。在医院一年多的时间里,正是由于护士小姐傅丽卿的精心照料,他才得以很快恢复健康。傅丽卿是满族人,1921年出生在广州。祖父是清政府的一位武官。父亲为人正直、善良。她曾在广东国民大学附中教书。
1946年10月,这对恋人终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开始了甜蜜而艰难的生活。那时物价高得可怕,朱迈先每月90元的薪金,仅够买两斤黑市花生油。其他国民党军官则拼命贪污军饷,搜掠民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朱迈先面对身怀有孕需要营养的妻子,却连饭都几乎吃不饱。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他内心深感惭愧,对妻子说:“丽卿,太委屈你了,你跟着我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买一件好看的衣服,连回家探亲的路费都没有。”
1950年年底,一群公安人员突然来到了
平反昭雪
时隔不久,“镇反”运动开始,曾任国民党师长的蒋雄被捕,长期在蒋雄部下工作并受到蒋雄提携的朱迈先随之也被逮捕。朱迈先被捕后,没有工作的傅丽卿难以抚养两儿一女三个孩子。一次,傅丽卿去探监,朱迈先对她说,我和父亲一样,是爱国的,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坏事,组织上会查清的,你放心。你现在没有工作,生活困难,先把孩子送给北京的母亲抚养。傅丽卿没有见过婆母,也不知婆母的生活情况,生怕婆母受累,便写了封信给婆母陈竹隐,陈述朱迈先和自己的困难处境。不久,便收到婆母从清华园寄来的30元以解燃眉之急。朱迈先虽不是这位婆母所生,但婆母把他们视同己出,关心备至。她在丽卿最困难的时候,一再劝慰她,要她挺起胸膛,抚育好孩子,她一定会尽力接济她们母子生活的。此后,每个月都能收到婆母寄来的钱,以维持一家四口人的最低生活费用。婆母确实是尽了最大力量的。因为她每月工资只有60元,身边也有两儿一女,同样是四口之家,穿衣吃饭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