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邦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丹徒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70年
职业:苔藓植物学家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
个人经历
1921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考入中央大学植物学系学习至毕业。1932年在四川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教。
1936年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1939年获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
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曾当选为第三届中国人大代表,第二届江苏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南京分社组织部副部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江苏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
研究经过
当时中国苔藓植物研究一片空白,几千种苔藓植物没有一个中文名字,也没有一个模式标本、甚至连苔和藓的概念也十分混乱;搞苔藓植物研究,即没有经费,也没标本柜,甚至连包标本的纸也买不起,面对这种状况,陈邦杰用旧肥箱改制成标本箱、用旧报卷和旧报纸包标本,深入四川东部、峨眉山、金佛山和大小凉山、马边、雷池等地,采集了几千号标本。陈邦杰的第一篇苔藓植物著作是他1940年的博士论文《东亚丛藓科的研究》(德文),论文讨论了丛藓科的分类特征及内部变异、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提出一个丛藓科的系统图解,这篇论文,为他在苔藓植物学领域中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后,陈邦杰又发表了《海南岛苔藓植物》、《中国藓类植物标本第一辑》、《中国雉尾藓属之报告》等等,这些浸润着他心血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植物学课本中以及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着苔类和藓类的中文名称与拉丁文原名之间的混乱甚至相反的情况
个人成就
六十年代,陈邦杰完成了《中国藓类植物属志》的编著,这是他终身致力的巨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藓类植物科属的概况,并结合生态和群落组合上的特性,讨论了中国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成为植物科学工作者、从事植被调查和林业经营等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被行家们誉为中国藓类植物学的第一本经典。《中国藓类植物属志》出版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贝姆脱(BemtoC·T)博士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说:“这两卷书看来会成为中国藓类学的经典,无疑其内容表现了陈邦杰教授在60年代他的职业生涯高潮中所具有的丰富知识……我高度热情地推荐这两本书给我的同事们,即使不懂中文,不读中文,还可以利用图解和英文索引。无论如何,这书毕竟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关于中国这个第三大国藓类植物区系的现代知识的唯一文献来源。”1985年10月,该书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研究重大成果二等奖。
在60多年的生涯中,陈邦杰为中国苔藓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我
人物评价
中国苔藓植物学奠基人陈邦杰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匈牙利、日本等国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与会代表也拜竭了敬立在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的陈邦杰先生雕塑。
陈邦杰教授曾留学德国洪堡大学,是中国苔藓植物学的奠基人,是杰出的植物学家和教育家,曾当选为中国人大代表,曾为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苔藓研究方面成就巨大,蜚声中外,被誉称为“中国苔藓之父”。正像黎兴江研究员在大会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苔藓研究所取得的成就都得归功于陈邦杰教授当年的苦心教育和影响,尤以老师严谨治学,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在座的中国苔藓学子们一定要以先师为榜样,努力工作,不怕艰苦,不断地将中国的苔藓学事业推向前进”。
个人荣誉
鉴于陈邦杰教授在苔藓植物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他被公认为中国苔藓植物研究的奠基人和学术权威,在国外同行中也享有很高的威信。1956年他作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成员出访西欧和苏联,他的研究受到国际植物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前苏联、美国、日本、芬兰、德国等十六个国家六十八位著名学者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经常互换资料和标本。他还应邀为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鉴定标本。
80年代后陈邦杰教授的学生到国外进修访问时,外国专家谈起陈邦杰总是赞不绝口,美国著名苔藓植物学家斯第尔博士看了华师大教授胡人亮绘制的植物图说“中国学者都是艺术家,陈邦杰博士对你们进行了很好的训练,他自己的《东亚丛藓科》的插图就画得非常出色,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至今,陈邦杰教授的论文和著作仍为国内外学者所引用。
1978年12月,世界生物学会秘书长格林先生写信给陈邦杰教授说:“鉴于您在苔藓植物方面的杰出成就,我代表世界生物学会邀请您参加1
宏大志愿
陈邦杰在中央大学读书期间,就立志为国争光,让中国的植物科学登上世界舞台。他曾奔赴各地采集了许多标本。新中国成立后,陈先生的苔藓植物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拨款修建了一幢苔藓植物标本室,添置了必要的设备,配备了多名助手,使他的研究工作得到顺利的发展。陈教授经常带领助手和学生到各地采集标本,观察生态环境。他们先后到过大小兴安岭、内蒙古荒漠区、阿尔泰林区、陕西秦岭、海南岛热带雨林、福建武夷山区、安徽黄山、浙江西天目山等地,采集了四万多号标本,其中包括苔类46科,130属,600多种;藓类62科,354属,1600多种。为我国苔藓植物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由于翻译和习惯的原因,苔类和藓类的名词名称十分混乱,甚至错误。有鉴于此,陈教授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了科学命名原则。这样,苔藓植物的名称有了科学的分类。另外,他还为许多苔藓植物拟订了生动而形象的中文名称,如金发藓、提灯藓、葫
人物专著
陈邦杰教授发表了很多专著和论文,这些都是他呕心沥血留给后人的不朽之作,他出版的主要书稿有:《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下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苔藓植物部分)、《黄山植物研究》(苔藓植物部分)、《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报告》(苔藓植物部分)。陈邦杰还主编了《植物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出版时署名南京师范学院生物学系)、发表的重要论文有“东亚丛藓科”(德文)、“中国雉尾藓属的研究”(德文)、“苔和藓名称的改订和商榷”、“中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等等。
1985年他的专著《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下册)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