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林箐简介

林箐

更新时间:2019-10-03 14:18

林箐(1902~1993),男,四川高县人。原名欧阳本义,后改叫阳翰笙,字继修,笔名华汉、塞生等。林箐是著名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组织者,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是周恩来领导国统区文化运动的主要助手。拥有众多作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林箐

别名:欧阳本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902

逝世日期:1993

生平

2

林箐出生于四川省高县罗场一个丝茶商家庭。1920年进入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学习。1923年入上海大学读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上海大学支部书记,中共闸北区委书记。五卅运动期间,参与筹备全国学联和工商学联合会的成立工作,被选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常务理事。1926年初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南昌起义时先后任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党代表、起义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1928年4月到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直属文化支部书记。

1929年,在中华艺术大学任教,讲授文学和戏剧理论,并创作话剧剧本。

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先后任左联党团书记、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创办中共在上海的主要出版机构湖风书店和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和李一氓共同编辑《流沙》,主编《日出旬刊》、《社会科学丛书》等刊物,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3

从1928年年初发表了第一篇小说《马林英》起,林箐进入小说创作的旺盛期。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他冒着杀头的危险,根据自己经历的和搜集到的素材,先后创作了《趸船上的一夜》、《马桶间》等十五篇小说,创作出《女囚》、《两个女性》等八部中篇小说,多层次、多方位地写革命的进程,概括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1933年春,林箐写了第一部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第一次使用阳翰笙的名字。1936年5月,他和田汉合作写了独幕话剧《晚会》,这是他从事话剧的开始,从1936年至1943年,他创作了《前夜》、《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天国春秋》、《草莽英雄》、《天地玄黄》和《槿花之歌》共七个大型话剧,它们都先后搬上舞台,有的在东南亚和南洋一带演出。在文艺生涯中,他先后用过欧阳华汉、继修、华汉、杨钊秀、欧阳翰、寒生、林箐、寒青、阳翰笙、翰笙、小静、一德等笔名,以用华汉和阳翰笙名为最多,林箐的一生创作如此多的文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