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和峤
别名:长舆
国籍:中国(曹魏→西晋)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
逝世日期:公元292年
职业:官员
官职:给事黄门侍郎,中书令
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谥号:简
人物生平
和峤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华。按照当时的封建制度,他世袭父亲的爵位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和峤为政清廉,享盛名于朝野,深得百姓颂赞,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到他赞叹说:“和峤你啊就如千丈松,虽身上多枝桠,但若施之大厦,也有栋梁之用。”贾充亦十分看重他,在晋武帝面前赞美他,向晋武帝推荐和峤。晋武帝根据群臣的推荐,将和峤调入朝中,任黄门侍郎,后迁升中书令,很受晋武帝器重。荀勖为中书监,晋朝中书监与中书令常同乘一车入朝,中书令和峤鄙视荀勖的为人,遂乘坐专车,与之抗衡,这是和峤专车的典故。
和峤向皇帝谏言上策直言不讳,并且能够切中要害。当时,他看到皇太子司马衷不够聪明,就直接向晋武帝提出:“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晋武帝默然不答。立太子事关国家社稷兴衰,太子司马衷难以承担继承皇帝大业的重任,应该更换,另外挑选有才能、品行好的皇子立为太子。晋武帝理解和峤的一片忠心,但是,对于和峤
轶事典故
和峤虽然是晋朝一代名臣,也曾有过清政之绩,但他和他的祖父和洽有些不同。和洽一生清廉,死时家财尽散,而和峤在位时家产丰实胜于王者。最让人不解的是,和峤一生吝啬异常,爱钱如命,杜预曾经认为他有钱癖。也许是因为这一点,使晋朝和峤最终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污点。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王济)向他索求,也只给不过数十个。王武子在和峤当值的时候,带领想吃梨的少年,持斧到和峤的梨园去,吃了个够,又把树给砍了,送一车枝与和峤。问和峤:“跟您的梨比怎么样?”和峤既得,唯笑而已。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晋武帝对刘仲雄说:“你是否多次拜访过王、和?我听说和峤哀苦过礼,使人很是担忧。”刘仲雄说:“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至于和峤自己去世后,则有人哭吊说:“好像巍峨的千丈青松倒下来了。”
和峤专车:荀勖为中书监,晋
历史评价
《晋书》:“和氏条畅,堪施大厦。”
唐太宗赞曰:“和峤预识惠帝不胜重任,力主易储,非古所谓社稷之臣而何?向使武帝毅然听从,择贤而立,则贾后、八王之祸能消弭——惜峤议不行,晋末再传而乱斯矣!邦之兴衰,基于一言。有国者其知所鉴戒哉!”
家族成员
和峤的家族中,祖孙三代均为高官。和峤的爷爷和洽先后辅佐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名声显赫,先后官居侍中、太常。和峤的父亲和逌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和峤的弟弟和郁,西晋太康(公元280年―公元289年)、永嘉(公元307年—公元313年)年间,先后任尚书左右仆射、征北将军、中书令、尚书令等职,参与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