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程侃声简介

程侃声

更新时间:2019-08-30 09:33

程侃声(1908-1999),中国水稻种质资源学家。他联系云南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对稻种资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稻种起源、演变、分类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丁颖的学术观点,形成了自己的新见解,为发展我国水稻科学作出了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程侃声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99年

职业:水稻种质资源学家

主要成就:在稻种起源、演变、分类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丁颖的学术观点

代表作品:程侃声稻作研究文集

简介

2

程侃声,字鹤西,1908年3月生于湖北省安陆市曹家冲。10岁前在家读私塾,10岁后随父到北京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附小和附中。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经常在《晨报诗刊》、《小说月报》、《华北日报》、《新中华日报》上发表诗文和译稿,得到叶圣陶先生的赏识与鼓励。1935年,朱自清编的《新文学大系》的诗集就收录了他早年的作品《城上》。

中学毕业后,程侃声正准备和父亲一起回乡务农时,恰好收到他翻译的《镜中世界》一书的稿费,解决了上大学的学费问题,于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戏剧性地踏上了学农的道路。

在农学院中,他从一些师长那里获得了深刻教益。汪厥明先生原为农艺系主任,当精明能干的王善佺先生应聘来校后汪即主动让贤,并全力协助王搞好教学和系务工作。这种虚怀若谷,坦荡胸襟,不为个人名誉、地位的高尚品德给他以深刻的教育,并一生引为典范。另一次在家禽课实习时,分给他观察的那只鸡,羽毛既不像母鸡那样圆,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1950年程侃声开始了水稻科研生涯。他一到云南,就着手发展云南水稻的生产。这里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水稻单产低而不稳,低的只有二三百斤,高的达千斤。为总结群众经验和普及科学知识,他写过不少有关水稻生产的科普文章和小册子。他认为,没有优良的品种取代农家品种,产量就难以突破。于是,他和同志们一起考察、鉴定、提纯,并选育出适合云南各种不同气候特点的山间盆地应用的优良品种,为“李子黄”、“红帽樱”、“174”、“373”、“云粳136”等,推广面积几度超过百万亩,为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直到90年代,有的品种如“云粳136”仍然是滇中北部地区的当家品种。他主持配制的一批杂交组合,先后通过审定投入生产。

水稻作为云南省第一大作物,由于受所处的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影响,在稻田分布、品种类型、栽培技术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程侃声不辞辛劳,考察了海拔高度从80米到3000米的广大农区,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

实践追求

4

程侃声在从事水稻品种资源研究的几十年中,一向对知识不保守,对材料不“保密”。有些和他共事的人曾开玩笑说:“我们把你的东西都挖走了。”而他却认为:“如果一挖就挖尽了,那只能说明我没有出息。”他相信,只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就会有不断的进步。他也常说:“人不可没有自信,但不能自恃。”所以他在坚持独立思考的同时,更乐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他和北京农业大学的王象坤教授当年在“籼粳中间型”稻种的有无上有过争论,但志趣一致,意见不同并没有影响他们密切协作共事。他重视不同的意见,总是毫不迟疑地和其它方面比自己训练有素的人合作。他认为在学科、专业日益分化而又互相交叉的今天,一方面需要持之以恒的专门研究,更需要能集各家之长,综揽全局的“通家”。所以他希望真诚、团结、互相协作的学风能够广为传播,让年青的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

在工作中,程侃声总是勤而忘倦、锲而不舍。他进入耄耋之年时,仍然和大家一样准时上、下班,有时晚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历

5

1908年3月 生于湖北省安陆市曹家冲。

1931年 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1931—1933年 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助教。

1933—1945年 先后在广西农事试验场河北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湖北农业改进所、云南开远植棉试验场任职任教。

1946—1947年 任湖北省立农学院教授。

1948—1949年 任云南开远裕云木棉场场长。

1950—1957年 任云南省农业试验站站长。

1958—1966年 任云南省农科所粮作系主任。

1967—1980年 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1980—1983年 任云南省农科院院长、名誉院长。

1999年1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昆明。

主要论著

6

1 程侃声,王育才.棉作田间试验技术之研究.鄂棉,1937.

2 程侃声,孙方,陈翠云.中国黄麻品类及其栽培之初步研究.云南建设,1944,(4),(5).

3 程侃声.木棉绒长变异之初报.裕云棉场丛刊,1947.

4 程侃声,冉英.木棉枝叶发育之观察.中国棉业,1948.

5 程侃声.棉作田间试验技术之研究(英文).学艺,1948.

6 K.SCheng.SomeObservationsontheRootDevelopmentofTree—CottoninYunnan.theEmpireCottonGrowingReview,1949:119—122.

7 程侃声.我怎样了解和接受米丘林原则(1951年2月11日云南省米丘林学会上的报告).正义报,1951,3,25.

8 程侃声,周季维,李士彰等.水稻栽培技术初步研究总结.农林业务通讯(云南),1954,(5):1—18.

9 程侃声,周季维,张廷智.整

展开阅读全文 ∨

缅怀

7

作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陈其本

程侃声教授,1908年3月28日生于湖北省安陆县曹家冲,祖父是前清的孝廉,父亲曾留学日本,对文学颇有研究。程侃声幼时在家读私塾,1918年,随父到北京,就读于北师大附小,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完成中学学业。192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其时,“五四运动”方兴未艾,爱国主义思潮和新文化运动在深受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欺凌的国土上风起云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行动起来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少年程侃声以“鹤西”为笔名,奋然投身新文化运动,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文和出版译作,如“城上”这首诗,刊于1926年徐志摩和闻一多合编的《晨报副刊》第6期。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的童话故事《镜中世界》是他高中毕业前翻译的;与张骏祥合译的小说《红笑》是1929年由歧山书店出版的。春潮书局还出版了他翻译的《梦幻与青春》(原文名叫洛蒂卡),歧山书店出版了他翻译的《一朵红的红的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