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汝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70年
逝世日期:1943年
职业: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
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
人物生平
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少年时代,父亲早丧,家境清贫,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得富裕姻亲资助读书、赴考。在县学考取优廪生后,入读广雅书院。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贡第一名、再于北京会考,得一等第十一名。
光绪二十四年上京朝考之后获得钦点,授职衔“七品小京官”,旋升刑部六品主事。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诰南书房行走、奏翰林院编修。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选派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法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回国。
宣统元年(1909年)为了拟定「商业法」,奉派往中国各地商埠调查现代商业操作习惯,提交长达数十万言的调查报告。
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举办第一次法官招聘考试,委派往贵州出任主考。
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的一天,刚刚通车3年的苏州火车站迎来了一批头戴花翎、披挂齐整的
名失状元
原来,朱汝珍本来应该是清代末科的状元,但是由于姓名和籍贯的缘故而与状元无缘——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该卷虽然文词畅顺华丽,但字体却为粗笔楷书,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故看后不禁连连摇头。
当她看到“朱汝珍”这个名字时,心中更是不由得陡然升起一股厌恶之感: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人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是出叛逆的地方。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状元之门对他关闭了。
相反,慈禧觉
故居隘园
隘园是清代末科榜眼朱汝珍的故居,在今清城南门街左四巷内,原为占地约14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三间二廊式传统民居。现传统民居已不存,但有朱汝珍纪念馆在此。
朱汝珍父亲朱猷章是五品武官,在清城南门街有房屋多座,其中的太守第占地约700平方米。朱猷章于光绪三年去世,家道逐渐低落,竟至于后来太守第被用于抵债。朱汝珍有兄弟八人,住房并不充裕,朱汝珍青少年时代长期在外,家里并无安排独立住所,待他取得功名后,其兄弟就把位于太守第对面巷内的一座房子让给他住,就是今天的朱汝珍故居。
朱汝珍自觉住所狭窄,自笑之取其名曰“隘园”。1920年,他50周岁生日时,写有《五十自寿》诗四首,其中有句云:“隘园一亩足幽清,秋菊经霜可掇英”,说明“隘园”一名,出现较早。他又以“隘园”自号,以示安贫乐道。
建国初,隘园由朱汝珍堂侄朱世明代管。1994年,旧城改造红线所至,隘园被拆。
汝珍公园
为了纪念清朝末代榜眼、爱国爱乡的大才子朱汝珍,广东清远市政府在清城区横荷广清高速公路出口对面兴建了朱汝珍公园,并在公园内修建了巨幅朱汝珍铜像。
朱汝珍公园占地23194.3平方米,项目投资1228万元。公园内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雕塑、八骏雕塑、朱汝珍塑像、景观小品和主要景区的文化墙浮雕等园林景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游憩环境。市民既可欣赏末代榜眼雕像,沉醉于古典园林之美,又可感受清远的人文魅力。
代表作品
朱汝珍写得一手好诗文,又擅长书法艺术,行书疏淡和平,娴静爽利,有晋唐遗风。他知道刘春霖、商衍鎏、张启后也有书画作品,便将四人的作品配成一套,名为“四屏”,成为当时极享盛名的书画作品。参与创定《大清商律草案》、《大清民法草案》及纂修《德宗景皇帝实录》,著有《词林辑略》(附词林姓氏韵编)、《本纪圣训》、《中外刑法比较》,以及乡试、会试、廷试的立论七篇以及飞来寺石刻《爱山亭记》等,惜大多散失。他关心家乡文化事业,先后于民国4年、民国23年和26年,编纂有《藏霞集》,受聘总纂了《清远县志》和《阳山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