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鸿业
别名:何昇保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西省崞县
出生日期:1923年11月4日
逝世日期:1998年3月6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政治学院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个人生平
何鸿业同志1923年11月4日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三区西庄村一个农民家庭。他青少年时期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年仅14岁的何鸿业同志毅然投笔从戎,于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7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连政委、副政治教导员、副团长、团长、团政委,卫戍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铁道兵后勤部政委,武警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等职。何鸿业同志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逐步成长为我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员。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何鸿业同志先后任晋西北临县决死四纵队十二总队战士,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一分区二十一团十连排长,晋察冀军区三纵队南进支队教导二队政治指导员、二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十六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十六团一连政治委员,军分区独立大队政治委员,军区第九军分区特务营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抗日与南下讨逆中的大张、李家洼、白庄、古云集、东北庄、高堡、三合镇、小滩、袁庄、南清店、楚旺、柳下屯、八孔桥、六塔集、鸭固集新汴铁路、破击南(乐)清(丰)公路等战役战斗。作战中,他舍生忘死,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沉着机智,指挥果断,以善于打硬仗恶仗而闻名,先后两次负伤不下火线,继续坚持战斗,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三纵队南进支队创“三模”时,被评为模范党员;3月评为模范干部;10月被评为战斗模范。1944年12月参加了冀鲁豫军区、冀鲁豫行署和平原分局联合召开的群英大会。为中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何鸿业同志先后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卫封大队副政治委员,第十五团副团长,十团副团长,十二团团长,三五七团团长,华北军政大学学员。期间,率部队参加了豫北、定陶、陇海、平汉、长垣、滑县、开封等战役,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并荣获冀鲁豫军区授予的一等功臣奖章和奖状。解放战争初期,在坚持豫北地区的斗争中,在敌人重兵压境、环境残酷的条件下,何鸿业同志勇与敌人斗智斗勇,寻机歼敌,屡屡致敌以重创。1946年8月,他率两个连在封丘县代村集,以无一伤亡的代价歼敌整编第三师先头部队一个加强连,为全歼该师作出了贡献,受到晋冀鲁豫军区的通报表彰。1946年9月,在滑县双营村,他指挥一个营的兵力歼敌一个营,创造了解放战争初期在我军力量弱小的情况下歼敌的突出战绩。1947年3月,他率十五团参加了著名的岳王庄伏击战,生俘国民党少将副师长高强斌,击毙敌第四绥靖区中将政治部主任XXX。4月又带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鸿业同志先后担任绥远省军区36军骑兵3团政治委员,第23兵团36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抢修介川、泰川机场的反轰炸战斗。1952年7月回国后,相继担任华北军区司令部警卫处副主任兼警卫团政委,军区司令部军交处北京军运处政委。1956年2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完成系学习(获大专学历)。1959年2月后任北京卫戍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铁道兵后勤部政委等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他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努力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队政治、后勤工作理论,勤奋工作,深入部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部队管理工作的特点,狠抓部队正规化建设,为加强部队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担任北京卫戍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期间,在特定的
个人评价
何鸿业同志在六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火的生死考验,无论道路多么坎坷,始终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他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总是兢兢业业,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身体力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文武兼备,曾在部队、院校、机关的军事、政治、后勤等领导岗位工作过,都出色地完成党所交给的各项任务。何鸿业同志离休期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关心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关心武警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