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南仁东人物素材简短(南仁东300字人物事迹)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6 22:13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南仁东是什么人物

南仁东是中国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男,满族,吉林辽源人,中国射电天文学家,“中国天眼”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天文台原副台长。

由于南仁东是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他也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

南仁东196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起,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

人物评价

南仁东潜心天文研究,坚持自主创新,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堪称楷模,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南仁东感动中国颁奖词

南仁东获得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当时的颁奖词介绍是:

南仁东(1945--2017),男,生前系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为了给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常年的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冬天实在冷得受不了就与同事燃起篝火相拥取暖。

在工地上,南仁东和他带领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们生活极其节俭,每个房间住四人,洗浴、厕所全是公用的,食堂里做的是大锅饭菜。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推辞了国外高薪水的聘请,他们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2016年9月25日,举世瞩目的“大射电”竣工,被称为中国“天眼”。今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首批观测成果对外公布:探测到来自数千光年甚至几万光年的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获得国际认证,这使得中国走在了世界天文界的前列。

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自己却永远地离去了。

南仁东的其他荣誉称号

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16年12月,获“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7年1月,获“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2017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天眼之父”南仁东 |因为执着,所以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导读】

他曾写给自己的诗句:“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南仁东把人生当中最宝贵的20年时间献给了天眼。从FAST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到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模型试验, 所以他的发明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被评为人民科学家。他在建设天眼的时候有哪些传奇故事?又会遇到了哪些困难?

【简介】

生于1945年2月的南仁东先生,是吉林辽源人。他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名单。2019年9月17日,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也是为南老的付出的一种极大认可。

南仁东先生还是我国天眼(FAST),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建造的发起者,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截止2017年9月,南仁东已发表科技论文222篇,专著7部,技术报告6本,专利36项,论文被SCI收录56篇,被EI收录65篇,SC和BI引进,引用近900次。此 外还多次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工作。

⑴高考状元

1945年,南仁东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的一个小镇,成绩优异的他先后就读于辽源中兴小学校、辽源四中、辽源五中,屡获学校表彰。

1963年,南仁东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 的优异成绩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 ,并成为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的一名学生。

⑵出现契机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这样就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要为10年、20年后的射电天文学发展做打算。

南仁东转身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所以 中国要用外国的射电望远镜研究,是以一小时计算的,费用很高,时间很短。 这也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开始的契机。

⑶准备回国

有人说,FAST成就了南仁东。但实际上,早在FAST之前, 南仁东就已经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南仁东年轻时曾应邀前往荷兰、苏联等国的著名天文台进行考察访问。

南仁东当时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 任客座教授 ,拥有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待遇 。 在1994年,他 一天的工资顶得上国内一年,可他却说:“我得回国。”

因为外国先进的科研设备、优厚的生活待遇,都不曾使南仁东心动分毫, 在目睹了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后他的信念愈加坚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超级望远镜。

多年的突出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赞誉和认可,他于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射电天文分部选为主席。

1994年,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又是困难重重, 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

从此,年近50岁的他再也停不下来 。因为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

⑴ 无先例可循

在国际上,用钢结构建造的射电望远镜,口径突破100米已经是工程的极限。想建更大口径的望远镜,就要选择一个又大又圆的坑, 依靠地势来实现。 当南仁东得知西南边陲的深山里有着建设“中国天眼”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

带 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 他迫不及待地登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绿皮火车,咣 当咣当地要开行近50个小时,他一趟一趟往返 。 时间长达12年。

十多年间,他寻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踏遍了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十多年间他得到了很多干部和农民的帮助,他常常像农民那样穿一条短裤,屁股上挂一把柴刀。 因为有的地方有路,只能从石头缝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聂远平曾经有过一个深刻的经历,那就是初见刚回国的南仁东都是穿着这很时髦,打着领带穿着西装。

南仁东变成了一副民工打扮,给人的感觉就是根本就不像天眼总设计师。

⑵ 摔倒

在1995年,他毅然坚持下窝里考察,突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 他却在攀爬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滚了下来。 但是他却丝毫不在意。他认为这是在选址当中很平常的一件事。 南仁东就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 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 凼 。

1995年11月,以北京天文台为主,还有国内20余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了“大型射电望远镜”建设中国推进委员会,南仁东先生为主要带头人。

作为“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主任的他 ,除了要负责立项和组织调研、实施工作,还要提出科学策略,确定优先的观测计划。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

项目开工后,几千工人同时进场, 南仁东和工人们扎堆在一起工作 。他的学生这样说他在深山寻址的南仁东,在农民堆里分不清哪个是南仁东。在建设工地上的南仁东,在工人堆里也分不清谁是南仁东。

⑴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南仁东总是这样说:“好好干,不能对不起国家和百姓。”“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 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所以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在多少个灯火通明的深夜多少次仔细核审、反复计算,埋头钻研、耐心沟通

⑵创新

天体无线电波的固有本性,是射电天文观测的一个棘手难题。天体的无线电波是平行的,当反射面是球面时,无线电波会汇聚成一条线,只有当反射面是抛物面形状的时候,它才能汇聚成一点,进入到接收机。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南仁东带领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设计,那就是 主动变形反射面,它可以使球形的反射面实时变形为抛物面。

这个设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所组成的复杂的索网结构,FAST系统可以灵活地控制 由4450块独立面板所组成的反射面,对准天体目标,再由6根钢索拖动重达30吨的馈源舱,抵达焦点位置,实时接收天体发射的电波。

当第一眼看到FAST时,SKA国际组织前任总干事理查德·斯基利说自己所能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震惊"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设计理念。"

南仁东却硬是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带领一群有着同样科学梦想的人,把不可思议的设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FAST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多,每个领域都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作为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必须做出决策。 而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懂行。

⑴领域宽泛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FAST工程的艰难程度远超想象,关键技术又无先例可循。而且,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测量学,甚至岩土工程等各个领域。 从纸面设计到建造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南仁东生前曾多次跟老同事斯可克提起,FAST项目做不好 ,他没法向国家交代,所以不敢有半点疏忽。 所以,南仁东穿的与施工工人无异,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工程的各个细节查看。 他表情严肃,声音沙哑,不停地向施工单位提建议、挑毛病。

在台址勘察期间,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正确的危岩治理方案,65岁的南仁东和年轻人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 在去陡峭山顶时,大家劝他在山下等着,看完结果向他汇报,他却坚持:“我要和你们一起上去,看看实际的情况。”

⑵需要工程预算

除了选址的困难,经费问题是阻碍工程进度的重要原因。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他开始到处游说,为了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大会还是小会, 南仁东逢人就讲大射电项目。他满怀激情、不厌其烦地向不同的人解释FAST的每一个创新概念。

他自掏路费,从东北到东南再到西北,先后联络了全国二十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 有人说,FAST代表了中国科技的长征,它更是南仁东生命里的长征。

⑶索网实验失败,无法正常工作

2010年,FAST曾经历一场近乎灾难性的风险——索网疲劳问题。 当时购买的钢索进行疲劳实验后,无法承受重量,会变形,没有一例能满足FAST的使用要求。

FAST反射面的结构形式也因此迟迟定不下来。南仁东寝食难安,天天与技术人员沟通。经 历近百次失败后,他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满足要求的钢索结构。

⑶反射板

反射板变成带洞的结构,方便雨水流淌和阳光洒入,重量从2300吨,变成了1300吨,天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南仁东的科学目标分析,创造突破机遇。天眼的独特造型的设计验证了中国的那句,过谷雨,中华眼,望上苍,斗转星移。

8000多个日日夜夜,FAST就像南仁东亲手拉扯大的孩子。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一个工程难题,带 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

2016年9月25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它的诞生代表着中国海外领域又前进了一大步。

⑴艰苦的条件

从预研到建成的22年时间里,我国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南仁东和同事们毫不退缩, 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混水,吃的是自带的冷干粮,冬天实在是冷得受不了了,就捡几根柴火一起抱团取暖。

在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他就和大家一起住在彩钢房里,生活极其节约,每个房间住4个人,洗浴厕所都是公用的,食堂里坐着是大锅饭。他觉得就像一个牢牢扎根的工人一样, 他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

⑵得了肺癌

FAST是个有挑战性、冲击性、超越性的项目,南仁东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疲惫不堪的重负让他积劳成疾。在2016年9月南仁东患了肺癌, 在做手术的时候,他伤到了声带。但是他却始终坚持参与天眼建设,因为他觉得时间转瞬即逝。

南仁东一向不要别人照顾,在患病后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尽管身体不适合舟车劳顿,但他仍坚持从北京飞赴贵州,亲 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2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在南仁东逝世时,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

⑶淡漠名利

多年来,FAST项目成为享誉世界的超级大工程,其创新技术得到了各方认可,获得了各种奖励,但属于南仁东个人的荣誉却只有“CCTV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寥寥几项。

他对名利淡漠, 却对现场的工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十分上心。 他曾给来自云南的工人买运动服,还常带些瓜果与工人们。每次晚饭后,他都会到工人的工棚坐坐,他的记忆力极好,几乎知道每个工人的名字、工种、收入情况,还知道一些他们家里的琐事。

他看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苦,了解当地小孩子上学的不易,于是他出资捐助十余位儿童上学。 时至今日,仍有受资助的学生给他写信。

目前,FAST项目还在紧张调试。到目前为止,“中国天眼”已经发现了102颗脉冲星,其数量已经超过了众多国家的数量和。其中92颗为新的脉冲星。

【树叶有话说】

2017年9月15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此前的23年时间里,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南仁东的科学目标分析,创造突破机遇。天眼的独特造型的设计验证了中国的那句,过谷雨,中华眼,望上苍,斗转星移。

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人们习惯称它为“中国天眼”。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借助这只“天眼”,科学家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有望在未来10年到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人民科学家·南仁东

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只为让人类看到更为浩瀚的宇宙!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总工程师- 人民科学家南仁东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发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

我国自主制造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TAST捕获到了分别来之1.6万光年和4100光年外的两颗脉冲星信号。

而南仁东这个名字也随着FAST的正式启用而广为人知,这个深藏在中国贵州省深山中的巨型仪器,承载着全人类对于浩瀚宇宙的 探索 和渴望,也承载着作为总设计师人生最后20多年的执着。

FAST不仅是科学家一个跨时代的杰作,也是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建造他的首席工程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2019年也被授予了“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那么南仁东到底有那些传奇的人生故事呢?建造FAST又有着怎样难以逾越的困难呢?

我们在纪录片《天眼》中找到了南仁东珍贵的采访素材,也是南仁东生前接受过唯一一次的长时间采访所说的话:

您好,我是南仁东,在FAST项目担任首席科学家兼项目的总工程师,我没有特别多的成就感!我有过高兴。转瞬即逝,你享受了你的生命过程

南仁东讲述了他之所以选择 科技 报国的初衷,曾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的他,于1963年就读于清华无线电系,上个世纪90年代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而同时期我国天文学家们却面临着一个窘境,因为声情国外天文望远镜时间是以小时计算,能拿到一小时的观察时间都相当不容易。

当时南仁东在日本的薪资大约是国内的300倍,但是1994年,他还是毅然返回中国,决心在祖国的土地上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让中国的天文学家看到更深远的星空。

就这样,以南仁东为首的逐梦者们开始了他们长达20余年的FAST之梦。

追梦创新,似乎一直是科学发展最大的动力,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是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而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仅25米。想要赶超,谈何容易?

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但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首先要找到能安置巨型望远镜的地方,就并不容易。

在选址的十几年时间里,各种险情一直伴随着南仁东,他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洼地,走过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寨。

2005年,南仁东带领的科研团队一行来到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经过3个半小时的步行后,一个完美的圆形洼地呈现在他面前,在这个人称大窝凼的地方,终于南仁东认定此地便是FAST的完美选址。

选定台址后,南仁东带领团队构建了这个巨型科学装置最初的样子,FAST突破了工程极限的羁绊,成为世界天文学 历史 上的创举,FAST的设计绝无仅有。

FAST系统灵活的控制着由4450块独立反射板组成的反射面,对准天体目标,再由六根钢索拖动重达30吨的馈源舱,抵达焦点位置,跟踪天体发射的电波。

FAST将帮助全世界全世界天文学家 探索 天文学中最重要的一些课题

其中包括: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生命起源

截至2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2022社会热点人物素材简短整理摘抄

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时事人物素材

1、黄旭华:30年隐姓埋名,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潜艇数据;

一生都为国家核潜艇呕心沥血,与惊涛骇浪相伴,抛家舍业,隐姓埋名,30年没回过老家;他默默地一生,就像深海中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从1958开始,黄旭华至今仍战斗在核潜艇研制领域,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南仁东:24年心无旁骛,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

“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这是南仁东生前常说的话。为了给“中国天眼”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台址,他拄着竹竿翻山越岭,踏遍了贵州大山里的所有洼地,一找就是12年。“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高了”,要像南仁东一样为了事业,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磨练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3、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20多年,参与主持决策30多次核试验;

4、孙家栋:为航天事业奋斗了一辈子,被钱学森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87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5、卢永根

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的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共捐出8809446元,用毕生继续为学校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做最后的贡献”。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在人们心中。

高考作文万能人物素材精选

梵高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

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

杨绛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话,也是她一生的人生哲学。也正是有着“不争哲学”,她才能把不平常的岁月当成平常的日子,始终以宁静的心情对待这忙碌甚至庸俗的世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杨绛会留下这么多文字,会有这么多虔诚的读者,会被人由衷地称为先生。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