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有关勤能补拙的名人故事300字(勤能补拙名人短故事)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6 19:19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关于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

1、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清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字叫章学诚。

章学诚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差,身体也很瘦弱。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时,父母送他到私塾念书,别的孩子念书背书,很快就能滚瓜烂熟;而章学诚读书,却感到失分吃力,一天的时间也读不熟几个字。每天放学的时候,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玩耍去了,章学诚却还在一遍一遍地复习当天的功课。父亲看到儿子学习那么吃力,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心里又着急又难受,亲戚朋友们看到章学诚都叹息地说:“这个孩子天生智力差,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每次章学诚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特别难过。

亲戚朋友们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坚定了章学诚学习的信念,他不灰心不丧气,每天坚持读书。有一天,他读了一本叫《礼记》的书,有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说,别人学一次就能学会了的东西,自己学它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能学会了的东西,自己学它一千次。如果真能坚持这样做,再笨的人也能变得聪明强大起来。

章学诚觉得这几句话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并决定要像书上说的这样做,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勤学苦读,从而使自己聪明强大起来。从那以后,他学习更加刻苦了。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章学诚不但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智力也逐渐有了增强,而且还摸索出了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课余时间里,他读了许多古代著名思想家的作品,而且在读书时力求做到脑勤手勤。脑勤就是认真读书,勤于思考;手勤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做好笔记。每次他读古人的作品,遇到精彩的片段,总欧冠要摘抄到自己的小笔记本上;碰到他认为不对的观点,他就给它加上批语,说明他为什么认为不对;碰到自己想不通的问题时,他也随时记录下来,向懂的人请教。章学诚学习真的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后来他写了一部非常有的历史学著作《文史通义》,其中很多章节,就是来自于他平时做的读书笔记。

2、有关童第周勤能补拙的事例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动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职。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没有电灯,他们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若干篇有关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

解放以后,童第周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到了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这种金鱼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这种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3、勤能补拙的名人故事:梅兰芳

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经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自己的奋力苦学。

其实他说的一点也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水里游的金鱼,寻踪觅影。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

4、宋濂——古代勤能补拙的事例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勤能补拙的名人故事曾国藩

曾国藩小时候并不像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聪明过人,他的天资其实并不高,反应也很迟钝,甚至可以说是个并不聪明的“笨孩子”。但他却非常勤奋,读书很刻苦很用功。

嘉庆二十年(1815年),曾国藩还不满5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便开始教他认字。6岁的时候,曾国藩进入家塾读书,起初拜陈雁门为启蒙老师,以《千字文》为课本。后来,他又跟着父亲竹亭先生学八股文,读《四书》,诵《五经》。

竹亭先生对曾国藩期望很高,一直把他带在自己身边,无论是出门还是在家,从早到晚,只要有空闲时间,就给他讲书,耳提面命.如果他不懂就从头再讲,不厌其烦,颇有耐心。

那时候,一般书香人家和耕读人家的孩子取名,都是有名、有字、有别号的,像曾国藩,乳名叫宽一,最初的学名叫“子城”,字“伯涵”。“城”与“成”同音,“子城”也就是望子成龙的意思。后来,曾国藩考中进士之后,觉得“曾子城”这个名字太俗气,这才改名叫曾国藩,号“涤生”。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反复朗读了好多遍,可还是没能背下来。这时,天已经很黑了,家里的人全都进入了梦乡,只有曾国藩的房间里还亮着灯。四周一片寂静,坐在灯下的曾国藩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这篇文章,朗朗的读书声在静夜里传出老远。

就在这时,有个小偷悄悄地潜入了曾家的院子。小偷见房间里亮着灯,从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就没敢轻举妄动,而是悄悄地躲在屋檐下,想等读书人睡觉之后,再潜入屋里。没想到,这个小偷等了半天,眼看着夜越来越深了,可那读书人却毫无睡意,一直坐在灯下翻来覆去地读着同一篇文章。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夜越来越深了。躲在屋檐下的小偷又冷又饿,两条长时间蜷缩着的腿也渐渐麻木了,可还是不见那个读书人去睡觉。小偷恨得牙根痒痒的,可毕竟做贼心虚,没敢轻举妄动。

又等了好大一会儿,屋里的读书人还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同一篇文章,丝毫没有去睡觉的意思。小偷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突然从墙根底下一窜而出,推开房门进入室内,指着正在读书的曾国藩,生气地说:“你真是一个又笨又蠢的家伙!一篇文章背了这么长时间,居然还没有背会,我的耳朵都被你磨出茧子了!你听着,看我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盗贼给你背一遍吧!”说完,小偷当着曾国藩的面,将那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气得一跺脚,转身扬长而去。

曾国藩被这件突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等那小偷背完文章出门走了,他这才反应过来,禁不住哂然一笑,心想:这篇文章我读了那么多遍都还不会背,而他只听了几遍就背得这么熟练,真是厉害啊!看来我还是用功不够,还需要继续苦读!于是,他又坐在灯下继续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篇文章,直到背熟练之后,这才上床睡觉去了。

勤能补拙。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曾国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

关于勤能补拙的名人故事(爱因斯坦!贝多芬!梅兰芳!不要)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在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全神贯注地在读书

勤能补拙的事例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求关于勤能补拙的名人事例. 不少于三个例子,每个不少于300字..

例子

1 世人皆晓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被所有人公认的一个小笨蛋,笨到同学们见到他就议论纷纷,笨到老师也觉得他无可救药了.可是呢,爱因斯坦去具有了常人所没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奋”!在手工课上,别的小朋友都交了一个个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却交了一个工艺粗糙的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话他.老师也讽刺他:“我看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东西了!”可是爱因斯坦却拿出了两个比这个更加糟糕的小凳子,这时,老师和同学们惊呆了,也由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是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奋,他的收获是得到了同学和老师对他新的看法;长大了以后,爱因斯坦更加勤奋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得到了诺贝尔奖、以及许多数都数不清的奖项.瞧,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勤能补拙的例子吗?

2 贝多芬不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勤奋!

3 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