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奉献的人物事迹是什么?
为国奉献的人物事迹包括:
1、袁隆平:
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三大难题。培养出了具有强大优势的混合动力大米“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广泛应用于生产。还提出“野生稻和种植稻的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找到了培育雄性不稔系的有效方法。
2、钱学森: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飞机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士。钱学森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章获得者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
3、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开发和发展的主要组织和领导人,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率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的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世界先进水平。
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为祖国做贡献的人有:
1、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d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邓世昌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
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精选
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有哪些,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邓小平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陈鹤琴
陈鹤琴,浙江人,毕业于清华大学,1917年获得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他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出自他手,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他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系也是他创办的,他提出的学前教育理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李振声
李振声,山东人,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他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他在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方面成就极大,他的“小偃”系列品种,影响力极大,尤其是“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为国奉献的人物事迹有哪些?
为国奉献的人物事迹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4、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中国历史为国捐躯的人物和事迹有哪些50字?
一、张自忠壮烈殉国
二、崖山一战天下亡
三、文天祥宁死不屈
四、南明英烈不北王
五、史可法扬州抗清
六、李定国客死异乡
七、岳飞尽忠风波亭
八、夏完淳为国赴难
九、石湖奉命出使日
十、张巡尽节睢阳城
一、张自忠壮烈殉国
张自忠作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所以将他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仅仅是张自忠将军一人,更是代表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存亡而牺牲的抗日英烈。
张自忠将军在日军四面围攻之下,身中七弹,弥留之际只说了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凭这一句话,张将军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二、崖山一战天下亡
亡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崖山一战,亡的却是天下。崖山海战,作为宋朝与元朝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存亡,乃至于华夏民族的存亡,另人扼腕的是,实力上的巨大悬殊,最终的结果,就是亡了天下。
以“宋末三杰”为们,却在这一战中,发出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吼声。这一仗虽然南宋军队惨败,但是十万宋朝军民,却在目睹了陆秀夫抱着年幼的小皇帝蹈海殉国后,齐齐的跳入大海。
三、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蒙元入侵中原,马踏长江,南宋政权风雨飘摇。
文天祥本来是个文官,可是为了反对蒙元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祥兴元年,即公元1278年,文天祥不幸兵败被俘。
在元兵押送北京路上,文天祥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浩然的诗句,遂成一曲千古不
朽的壮歌。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赴难。
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四、南明英烈不北王
“宁作南鬼,不为北王”是南明英烈的真实写照。从史可法到张苍水,历史告诉了人们,华夏民族不只有贪慕富贵、屈膝投降的六大汉奸,更有高风亮节、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
想来史可法、张公若投降满清,绝对可以封王拜侯,但是,可以毁灭一个民族,却无法让一个民族降尊屈膝。看到一个个壮烈殉节的英雄,实实在在的感叹中华文明作为历史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确实有着所独具的原因。
当投降满清的南明故将刘良佐,妄图劝降死守江阴孤城的南明守将阎应元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每读此话,不觉泪流满面。
五、史可法扬州抗清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弘光元年,即公元1645年,满清入侵中原,兵困扬州。史可法率兵抗清,督师扬州。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清军多铎劝降,史可法大呼:“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于是,壮烈殉国。
清军疯狂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清代诗人张尔荩为其撰写楹联曰:“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十四个字言简意赅,让后世领略到史可法与扬州共存亡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