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问题一: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故事一:
仅仅是一把糖果――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
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驻守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少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他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的说道。
“他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不明白他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儿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们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故事二: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cōng)里。”
“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黑,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到街上闲逛去了。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故事三:
吹捧,使他恼火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里,他是举世景仰的大科学家。他从1901年到1955年共发表专门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大约200来篇,但他非常谦虚。
有一次,他的儿子问他:“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有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严肃地对儿子说:“你瞧,一个盲目的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他意识不到它走过的路是弯的,幸而我能意识到。”他的科学成就使许多人称颂他为伟大的天才,可他一再向别人解释:“有人称我为天才,可是我向你们发誓,我并没有这样认为。”在一次 *** 上,有人对他加以过分地吹捧,使他很恼火,他当场就说:“如果我相信了这些话是真诚的,那我该是一个疯子,因为我明明知道我不是一个疯子,所以我不相信。”他曾说居里夫人“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爱因斯坦不为名望所累,不怕否定自己的错误。他说:“像我们这样的工作需要注意两点,毫不疲倦的坚持性和随时准备抛弃为之花费了许多时......
问题二:爱因斯坦的幽默小故事 1.真假司机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举世闻名,此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盛名之下的爱因斯坦每天忙于应付不计其数的大学请他作演讲,搞得他疲惫不堪!爱因斯坦每次到大学去都是由专职司机理查开车送他,一到会场后,理查就在台下听演讲,一直做了30来次听众,而且每次都是聚精会神,从头听到尾。 理查是位风趣的美国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爱因斯坦提建议: “您实在太辛苦了,也一定讲烦了,您的演讲内容我可以背下来了,我想下次演讲时让我穿着您的衣服,让我来代您演讲直到被发现为止,可以吗?” “妙啊,反正那里认得我的人也不多。”同样富于风趣的爱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场演讲,穿着爱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对于相对论的解说没有任何差错,他把爱因斯坦的表情和动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爱氏则打扮成司机,不仅开车送理查来演讲,而且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然而,就在演讲结束,理查准备下台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终于发生了。 一位教授模样的先生站起来,像发连珠炮似的提出了许多问题。 真的爱因斯坦 *** 在会场的角落,心中吃惊不小,但他表情上还是若无其事。 假的爱因斯坦却轻松地对那位教授说: “你的这些问题很简单,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喂,理查,你上来帮我做些说明吧!” 于是,真正的爱因斯坦这时才步上讲台,并迅速地对问题作了说明!
2.诙谐相对论一次,一群青年学生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
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
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这些青年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喏,这就是相对论!” 3.印象--智者自嘲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看他。孩子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
4.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但还穿着那件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去换件新大衣。
“何必呢!”他说,“反正这儿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5.宴会的故事爱因斯坦出席了一次为他举办的正式宴会,男宾都打领带,女宾都穿裸肩的礼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参加,见爱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询问宴会的情形。
于是,爱因斯坦告诉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出席。
太太打断他的话,问:“不要管那些,你告诉我太太们穿的什么衣服?”
“我可真的不知道,”爱因斯坦认真地回答,“从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们没有穿什么东西。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6.记忆也过人
爱因斯坦在美国演讲,有人问:“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记下许多东西?”
爱因斯坦轻松答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必须查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着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7.谈笑对批判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
问题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5分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
问题四: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1、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 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 *** 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2、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爱因斯坦罕见青年旧照
韦伯先生是讲对了,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3、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的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便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问题五:爱因斯坦的小故事五十字。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童年:在妹妹头上敲了个窟窿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时,有一个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脑勺,母亲以为是个畸形婴儿。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骑脚踏车的小妹妹,他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是的,可是她的小轮子究竟在哪里呢?5岁时脾气狂躁,把家庭教师吓跑了,还用儿童锄头在妹妹头上敲了一个“大窟窿”。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却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已经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问题六:有什么关于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故事一:
仅仅是一把糖果――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
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驻守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少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他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的说道。
“他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不明白他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儿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们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故事二: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cōng)里。”
“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黑,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到街上闲逛去了。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问题七:爱因斯坦的简短小故事 童年:在妹妹头上敲了个窟窿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时,有一个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脑勺,母亲以为是个畸形婴儿。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骑脚踏车的小妹妹,他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是的,可是她的小轮子究竟在哪里呢?5岁时脾气狂躁,把家庭教师吓跑了,还用儿童锄头在妹妹头上敲了一个“大窟窿”。
但这个小孩子也有让家长得意的地方。他5岁开始拉小提琴,特别喜欢莫扎特,长大后,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诣,甚至达到了艺术家的完美境地。三四岁穿过慕尼黑最繁华的大街时,第一次给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观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胆怯地穿过去。不到10岁,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层”高的楼房,显示了他的耐心与毅力
求学:被教授断言将庸常无为
爱因斯坦的拉丁语不错,但希腊语和现代外国语言则很糟糕,有一次教授看了他的作业后,火冒三丈,断定他一生绝不会有什么作为。16岁时,他又受到班主任的严厉叱责,爱因斯坦忍无可忍,坚定地向班主任宣布:我再不会来了。
这次他遇到了一所好学校――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在这里,既听不到任何一点命令的声调,也看不到任何一点培养崇敬权威的痕迹。学生是个别对待的,独立的、有充分根据的思考比博学更受人重视。恋爱:必须找到共鸣板
爱因斯坦一生有过三次恋爱。第一次是读大学前,和房东的女儿相爱,发现找不到共鸣,很快结束。第二次和大学同学,这个女孩在受到的中学教育中包括物理学,这在当时的妇女中很罕见。两人一有空闲就在一起,爱因斯坦称她是自己思想的共鸣板,但由于父母反对,两人在生了女儿一年后,才结了婚。1912年,爱因斯坦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姐开始恋情,双方曾刻意中断了一年的来往,之后,又按捺不住重新开始通信。对待异性,爱因斯坦始终需要的是思想的共鸣板。
日常:风趣幽默
在爱因斯坦书信中,有他与20世纪著名科学家诸如洛伦兹、薛定谔、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弗洛伊德、罗素、萧伯纳、罗斯福等人的通信。但更多的是他与亲朋好友的通信。幽默的语言,现在读来都令人忍俊不禁。他把亲爱的朋友称为“你这个讨厌的家伙”、“但愿今晚我能用魔法把你招来”。有一次,他称一女士为老太太,那女士来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说用不着巴结他。爱因斯坦在旁边注了评语,说“哦,哦,好像我是什么大人物!”
他对女友建议他雨天游泳、晴天跑步不以为然。他说:我已下定决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毙,也尽量少用医疗手段。在此之前,将按我罪恶之心的愿望任意行动。我日常的生活是:吸烟像烟囱,工作像骡马。饮食无所顾忌不加选择,至于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愿意进行。
问题八:爱因斯坦的故事(简短) 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保里诺・爱因斯坦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名人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的故事
名人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的故事
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那么,这样一位科学巨子的童年时代,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1882年,爱因斯坦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年了,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天真活泼,爱说爱笑。他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客厅里,歪着脑袋认真地倾听从母亲的指间流淌出来的优美动人的音乐。母亲看着他那聚精会神的憨样,开心地笑了,说道:“瞧你一本正经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个教授!嗨,我的小宝贝,你为什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动了动嘴唇,没有回答母亲的问话,但他那对亮晶晶的眼睛却扑闪扑闪地不断眨动着,显示出快乐的光芒,他的内心已经体会到音乐的优美流畅,但他却说不出口。
爱因斯坦的父亲喜欢郊游,经常兴高采烈地带着全家人到野外去游玩。小爱因斯坦十分喜欢这种活动,那美丽动人的湖光山色,那耸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那颂歌般的松涛,那金色的阳光,都使他沉醉,然而,他却不爱说话,不能用语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而比他小的妹妹却象一只百灵鸟,一路上欢快地唱着、叫着。
邻居家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小家伙们在一起尽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这里面却没有爱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的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天,然后默默地坐着,忘情地欣赏自己的杰作。就这样,小爱因斯坦已经四五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这时,父母有点儿着急了:“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父母亲赶紧为他请来了医生,却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
小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无知的问题,原来出自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求知欲。爱因斯坦那被人误认为平庸低能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
在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一天,爸爸送给他一件小玩具――罗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小爱因斯坦为此心花怒放,立刻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
罗盘中间有一根指北针,尖端一头涂着红色,颤巍巍地抖动着,总是顽固而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方。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转动盘子,想偷偷改变指针的方向,但无论他怎样转来转去那根针就是不听指挥,红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小爱因斯坦急了,猛的一转身子,从朝北转向朝南,心想:“这个指北针总该跟着我走了吧?”但是定睛一瞧,他不由大吃一惊:红色的一端依旧指着北方!
“太奇怪了……”爱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想去向父亲询问,可灵机一动,他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对,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
于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什么也没找到。这个童年之谜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也许,爱因斯坦日后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就是源于童年时代那谜一样的小玩具罗盘呢。
爱因斯坦的童年本来就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如今有了罗盘这个有趣的伙伴,他整天精神恍惚,越发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
这件有关罗盘的童年往事,给爱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许多年后,他还常津津有味地回忆。
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小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虽然很愚笨,然而却很善良、虔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老实头”。
6岁时,爱因斯坦迷上音乐,开始学习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优美音乐将他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音乐曾一度使他着迷。然而,练习小提琴时机械、重复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厌倦。就这样,小爱因斯坦以平淡无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又以平淡无奇而结束。此时的小爱因斯坦与同龄人相比,不仅没有超长之处,反而多几分笨拙。
10岁那年,小爱因斯坦告别了小学,成了一名中学生。此时的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如洪水猛兽般到处泛滥,到处横冲直撞。在学校里也不例外。那些老师像军人一样将希腊文、拉丁文一个劲儿地往学生头脑里塞,而学生的职责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对这种学习方式,小爱因斯坦烦透了,有意无意间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了自学数学上,数学成了他中学时代的最大的业余爱好。
爱因斯坦的叔叔是一个工程师,对数学也很喜欢,有一次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写了ab2+bc2=ad2,并满脸神秘地爱因斯坦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就会证明了,你也来试一试。”12岁的爱因斯坦此时还不懂得什么叫几何,但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决心试一试,他一连几个星期苦苦思索,寻找着证明的方法,到第三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时,竟然被他证明出来了。他第一次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萌动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爱因斯坦的眼界逐渐开阔,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12岁时,爱因斯坦得到一本硬皮精装的几何教科书。他怀着兴奋神秘而又略带恐惧敬畏的心情把书翻开,从头一页欧几里德的第一条定理读起,越看越入迷,竟然一口气把全读完,深深为几何定理的精密、明确和严整所折服。对一些定理,他反复地进行琢磨和思考,有时还尝试着撇开已有的论证方法,另辟蹊径,自己来重新证明,爱因斯坦总会高兴得欣喜若狂,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发现真理的巨大快乐。
爱因斯坦幼年时代的'好奇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强。不久,他又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里的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当他的同学们还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时,小爱因斯坦已经遨游在微积分的天地里了。
爱因斯坦在数学王国里成绩卓着,而其他学科引不起小爱因斯坦的兴趣,成绩就很差,不少老师对他这种学习态度都很看不惯,并多次责备过他。一次,小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老师竟直言说道:“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这位老师对小爱因斯坦的成见非常深,认为他是一块朽木,已再无雕刻的价值,竟勒令他退学。就这样,爱因斯坦15岁那年就失学了,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爱因斯坦自幼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一段时期,他对《大众物理科学丛书》这本通俗科学读物着了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时时翻阅。正是这本书,不但使爱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权威的迷信,而且引导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宏图大志。
在少年爱因斯坦的身边,还总是带着一个小笔记本,那是为随时记下灵感的火花而用的。16岁那年,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占据了他的头脑:假如某种光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眼睛或者是摄影机,跟随在光的后面,用光速飞奔,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形呢?他把问题捕捉住,记在本子上。但正确的答案又去哪里寻找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新的难题、新的挑战。
正是这个令爱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难问题,孕育了未来相对论的神奇萌芽。也许,这可以看作是小爱因斯坦向科学堡垒发起的第一次勇敢进攻。
小爱因斯坦日后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与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他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他是十分宽容的。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就是保护他的气质与性格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当爱因斯坦的“天才”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显得很笨拙的时候,他的母亲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成,而他的父亲则说道:“不用把此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及学校机械的教学罢了。等他长大了,了解了周围的一切后,就可以顺利适应了。”父母没有将他视“弱智儿”,没有因为功课不好、被学校开除而责打他,而是给他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成长与发展。
1895年的秋天,1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亲人,独自登上开往苏黎世的列车,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
;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的故事4篇
爱因斯坦的故事 篇1
从前的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做什么事都不会为它人找想,所以从前的我很少有朋友,可现在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自私自利的小女孩了,现在的我变的乐观开朗,身边也多出了几个朋友。有人问我为什么变了,我告诉他我是因为爱因斯坦的故事改变了我。
爱因斯坦出生在柏林的一个家庭,他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还有一个名叫玛丽的妹妹,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曾因为是犹太人,而被学校中的孩子们的侮骂,当时的种族不公平的事很长见,可爱因斯坦没有因为种族不公平的事而不上学,他更加努力的学习,当他长大后来到了德国的一所学校当教授,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可这时有些教授不相信他,嘲笑他说说他是一想天开,而爱因斯坦没有放在心上,总是虚心请教它人,从来不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在学生的眼中爱因斯坦总是已慈祥的的笑脸走进教室,在“法西斯”战争中,学习会委员中的很多教授都被抓起来,其中有很多都是从前嘲笑过爱因斯坦和侮骂他的教授,可爱因斯坦没有笑他们,而是想尽办法救出那些教授。而且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生了重病,有一位他的朋友来看他,他带着生病的身体下楼去接朋友。
爱因斯坦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心胸宽广,不能小肚鸡肠,也让我明白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要在意它人的不良言语,也要开朗生活,不要因为它人,让自己不开心。
爱因斯坦的故事 篇2
在电视节目中,偶然见识了一位神童。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当场表演拿手绝活:背《新华字典》。主持人随便报了几个汉字,小男孩不假思索,脱口就能说出该字所在的页码。主持人将信将疑,翻开一本砖头厚的《新华字典》一一核对后,嘴巴再也合不拢了——竟然分毫不差!有观众站起来表示怀疑,报了自己的姓名,请他说出那三个字的页码。小男孩依然对答如流,一字不差。刹那间,掌声雷动,现场观众无不折服,纷纷竖起大拇指。
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难以相信世上竟有如此高人,我不由得锁定了频道。
现场表演完毕,神童的父母被请上台,向观众介绍教子经验。那是一对中年夫妇,看到儿子大大地露了脸,母亲显得异常兴奋。她说,儿子从小就记忆力非凡,在他五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逼他背字典,经过整整六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成绩。
节目尾声,主持人问小男孩:“等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他一脸稚气地回答:“我想当科学家,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理想远大,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只可惜,爱因斯坦无法听到这句话了,如果他老人家地下有知,肯定会被气得够呛。
当年,爱因斯坦遭受纳粹迫害,被迫移民美国。当他搭乘飞机到达美国时,机场已被欢迎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的场面当然少不了记者。有个记者没话找话,问了他一个物理学上的数字,可是谁也没料到,爱因斯坦直截了当地回答:“不知道。”简直难以置信,这不过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就连在场的不少外行都知道答案,按理说,绝不可能难倒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难道是他觉得问题过于简单,想摆摆架子,不屑作答?
时隔不久,有人问起此事,爱因斯坦诚恳地说:“我确实不记得那个数字。”看到对方的不可思议,爱因斯坦解释道:“我没有必要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只要在百科全书里面一翻就能翻到的数字,我从来不去记它。”
原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背出来的!
看完节目,我忽然来了兴致,上网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结果又被吓了一大跳。神州大地,竟然神童辈出,除了背字典的,更有熟背圆周率小数点后350位的四岁女童,熟记千首唐诗的五岁男童。嫌顺着背显不出能耐的,就倒背圆周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此言非虚。
难道背下一部字典就能当语言学家,记住了千首唐诗就能当诗人,背下了圆周率就能成为数学家?当然不行。如果说顺着背还有一点点意义的话,那么倒着背就实在令人费解了,这样的神童要来何用?
既然毫无意义,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前仆后继呢?这恐怕不是孩子的本意,倒是家长能借此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看,咱家孩子多有能耐!殊不知,如此教子,训练出来的不过是一部背诵机器,是以牺牲孩子宝贵的童真和想象力为代价的,有百害而无一利。道理很简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绝不是机械的重复。
毕竟,即使孩子能倒背《辞海》外加《大英百科全书》,也背不出“相对论”来,您说呢?
爱因斯坦的故事 篇3
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后,我了解了他三件事,深深受到感动。
第一件事讲他爱思考问题。当他从梯子摔下来时,首先不是考虑摔伤哪里,而是在思考:人为什么会笔直摔下来呢?然后从这件事受启发。
第二件事讲他非常珍惜时间,连等人都在思考问题。
第三件事讲他在不成名与成名时生活都非常俭朴。
从这三件事例中,我深受启发。一是在学习上更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思考、多动脑筋,遇到事情多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二是在生活上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用在学习方面,多买学习书籍、学习文具之类的东西。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伟人!我除了学习他的思想外,长大后更要争取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因斯坦的故事 篇4
今年暑假,我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爱因斯坦好学上进、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商不高,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笨蛋,而且由于他是犹太人,更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和鄙视,但他的好奇心很强,碰到问题会不断地思索。小时候他收到了一个礼物——微型罗盘,他发现,不管怎样翻转罗盘,里面的指针永远指着同一个方向,他爸爸告诉他,那是地球的磁力使指针永远指向北方。于是,“磁力是什么?它究竟藏在哪里?为什么我就感觉不到周围有它的存在呢?”这些问题使爱因斯坦对磁力的问题产生了深深的兴趣,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家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我觉得,好奇心真是一位好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不断地探索新的事物,这样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成就。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也即将成为我的座右铭。爱因斯坦成年后,整天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写论文,每天只吃几片面包,废寝忘食,和一些资深的科学家在一起讨论相关问题,并认真做实验来验证结果。他不善言辞,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行动上。正因为爱因斯坦有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坚强的毅力,所以他在宇宙学、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他用科学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努力,赢得了全世界对他的敬仰。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科学巨人,更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美好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榜样是无比强大的精神源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因斯坦就是这样,无论我们从哪方面看,都会觉得无比震撼,这就是巨人的力量、人类的骄傲!我想,爱因斯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