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正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人具体事例(失败是成功之母,名人事例)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4 23:42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事例要是名人的具体点

1、爱因斯坦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张小板凳。当老师看到爱因斯坦交上来的那个小板凳的时候,便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老老实实地回答:“有。”说着把他做的前两个板凳拿出来。

最后,爱因斯坦成了世界上很伟大的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2、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的一个故事。他在探究著名数学难题——梅森素数分布时就困难重重,有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凭着坚强的意志继续研究。

1992年周海中终于给出了梅森素数分布的精确表达式。目前这项重要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科学》杂志有一篇文章指出:这一成果为人们探究梅森素数提供了方便,是素数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

3、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再清楚不过了。

他根据自己认真画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证明了那句哲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4、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有关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人事例三个

1、爱迪生实验电灯泡的时候,失败了八千多次,但是他没放弃,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他说我虽然失败了八千次,但是我知道了这八千多种东西不能用来当做电灯泡的原料,我坚信我一定会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2、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再清楚不过了。

他根据自己认真画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没有打退堂鼓,继续坚持不懈,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证明了那句哲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3、山德士上校是位退伍的军人,退伍后他身无分文。他有一个炸鸡的秘方,为了生活开始向各大食品公司推荐,但每家公司面对这一个衣衫褴褛的人都拒绝了。

经过N+1次的努力,他终于被一家食品公司认可,并且在之后短短的一年半之内,开了三百家连锁店,受到人们的喜欢,这就是肯德基的创业故事。

4、在19世纪初期,有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雨中拼命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

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5、1898年7月居里夫人发现沥青铀矿残渣铋盐组分中的钋后,在更加难溶的硫酸盐中发现钡盐具有更强大的放射性。同年12月她预言新元素镭的存在。她历时4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从几吨矿渣中提炼出0.1克氯化镭晶体。

将不溶解的硫酸盐用碳酸钠转换成碳酸盐,除净SO4,再用盐酸转变成可溶解的氯化物。利用溶解度的差别(BaCl2 1041g/L RaCl2 706 g/L)采用分级结晶提纯,经过千辛万苦才完成宿愿。后来又用RaCl2 电解出单质镭。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经典事例?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大的成功,相信自己一定行!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篇1:凡尔纳的失败与成功

凡尔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挫折!这里记录的,就是凡尔纳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递员。

邮递员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这样的邮件已经是第十四次了。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书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出版,特此奉还。”

每看到这样一封封退稿信,凡尔纳心里都是一陈绞痛。这次是第十五次了,还是未被采用。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书稿紧紧抱在怀里。 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语言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书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书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没有他妻子的疏导,没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我们也许根本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类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篇2:周华创业时期,归零多次

从中国到美国,又从北京到悉尼,在周华的发展轨迹里,他喜欢用“从自行车到宾利”来形容自己取得的成绩。从最初怀揣4000澳元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到现在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王国——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周华的交通工具已经从那辆旧自行车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宾利汽车。

如今,周华已经在悉尼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地产投资品牌,经历了6年多的高速发展,亚太集团总共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即使在去年全球经济衰退、地产投资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亚太集团仍然创造了数亿澳元的业绩。他的成功经历不仅是希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打拼自己事业的准移民群体的榜样,也为如何投资海外市场、如何参与海外竞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984年,两个大学生在北京大学32楼232宿舍畅谈“愿望”。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另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保时捷轿车”。

25年过去了。2009年12月,这两个同学在北京大学相聚,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车”的是俞敏洪,他如今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想要“保时捷轿车”的是周华,他如今是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总裁。

靠自己本事做事

1991年,周华毅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怀揣4000澳元,带着梦想在澳大利亚开始创业。当时,他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上大学前,周华自称是一个“很简单,但不服输,靠自己本事做事的人”。他强迫自己把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习英语口语。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由不敢张嘴说英语变成班上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之一。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著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

刚到澳大利亚,周华去面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没有“当地经验”而失败。后来,他申请到为一家比萨饼店送外卖的工作,另外,他还“带着极大的热情”负责关店门和擦洗地板。晚上送比萨饼,白天去挨家挨户敲门卖货,他至少每天要敲200户人家的门。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贩货。”“我曾是外交官,可现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坚信:“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思维改变了,人生就改变了。从1991年以后接下来的7年,周华做过保险生意,做过各种小买卖,生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于是他一次次地选择放弃,他始终认为,如果你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

“把每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1998年,曾经一起做过保险的同事的经历启发了周华,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生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拥有了25套商品房。3年之后,那位朋友凭借出售这些房产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朋友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周华,他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他又放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翻译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投资经营。

他首先应聘到未来集团去做一名普通员工,几年风雨之后,周华做到了年入200万澳元以上的职位。然而,他再一次在别人的惊异中离开,入主澳帝集团,并在2003年10月成立澳帝集团悉尼分部。经过几年的努力,澳帝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2006年7月,周华放弃了澳帝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成为澳帝悉尼公司的完全和唯一的股东,同时将公司更名为亚太集团,8月15日亚太集团墨尔本分部成立,9月15日亚太集团阿德雷德分部成立。亚太集团在几年里,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

外表文质彬彬、温和稳重的周华其实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冒险家,他人生中的一次次归零和关键时刻的果断抉择也清清楚楚地凸显出他的野心勃勃和冒险精神。

“我对当时做出放弃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定感到自豪,并对祖国以及第二故乡——澳大利亚充满感激和热爱。”周华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时这样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种极强烈的自信,而且永不言败。这种近乎天成的自信,加上敢做他人不愿做之事的勇气,使我在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以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而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在中国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澳洲社会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清晰地指引着他。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周华对于梦想和成功的执著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始终理智而清醒,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停止追求的脚步,甚至不惜舍弃巨大成就,选择归零,重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周华在不断重新整理创业的“履历”。善于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不冒任何风险”

“很多人回避风险,而成功人士则会分析风险。”周华说,善于分析风险并拥有驾驭风险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进。

2009年12月14日,寒风刺骨。为了听周华的励志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如今,俞敏洪和周华在大学时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额”实现。俞敏洪拥有的资产早已不知道可以买多少辆自行车,而周华也开着崭新的宾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驶。2009年相聚,他们又开始谈论新的“梦想”——创办一个成功学院,俞敏洪负责培训语言,周华负责教授成功的方法。

展望“波音737时代”

周华是一个永不止步的人,他总是在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虽然他早已达到初来澳洲创业时岁入百万的梦想,他的财富王国亚太集团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但他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把亚太集团建成为价值10亿澳元甚至百亿澳元的跨国企业。

这是一个大胆的宣言,但周华却不惮于将这样大胆的宣言公之于众,在他看来,10亿澳元只是100个百万元。“我早已在玩百万元、千万元的生意游戏了,只需把1000个百万元聚敛起来并留住就可以了。”

周华是一个敢冒风险的企业家,但是在没有经营和管理过一个迅速成长的大企业的情况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带领一个企业冒风险,更不能把公司员工的饭碗和前途当儿戏,他为自己找到一位导师,一位曾经成功经营过10亿澳元公司的前总裁,为自己的发展和企业长远规划做顾问。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周华更是计划将业务扩充套件至主流社会以及海外,最终成为一个跨国地产投资服务平台。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篇3: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例有:

1、法国小说家小仲马年轻时用笔名写了很多文章,都被退稿,但他不自暴自弃,最终发表了轰动欧洲文坛的《茶花女》;

2、爱迪生发明出一个东西前经常失败成千甚至上万次,但他从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获得了千余项发明专利;

3、著名导演、演员史泰龙在成名前拜访了几百家电影公司都被拒绝,在他的坚持下终于有一个公司接受了他的剧本,电影《洛奇》拍成后大获成功;

4、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发明的炸鸡配方被多家公司拒绝,在他的坚持下终于被一家食品公司认可,最终创造了如今的肯德基;

5、数学家祖冲之在简陋的条件下,在无数次复杂计算都失败后,成功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

6、越王勾践被吴国击败俘虏后,表面上对吴王服从,暗中训练精兵、锻炼意志,最终找到时机,消灭了吴国。

有哪些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实论据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实论据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然终没能如愿。

从此,他不得不在乡间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准备应试。

正在这时,他的爱妻陈淑卿离开了人世,这使他悲恸欲绝,生活更加清苦。但生活的艰辛与爱妻的去世并没有动摇他追求成功意志。他化悲痛为力量,自作了一副对联来激励自己,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向时间索取知识和财富。他说:“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

 他还坚持不懈地从群众中获取知识;他在家乡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树下面,铺一张芦席,设茶备烟,凡是路过此地的人,他都免费供茶供烟,请他们讲一两个民间故事。就这样,年夏一年,日复一日,他广泛搜集素材,勤奋写作。

 历经20年,他终于写了闻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著作通过说狐谈鬼的表现方式,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批判,并“寓赏罚于嬉笑”,具有百诵不厌的艺术魅力。同时,他还完成了《聊斋文集》四卷、《聊斋诗集》六卷、《聊斋俚曲》十四种及其他杂著。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人具体事例

1、爱迪生的永不放弃。

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时,一共失败了25000次,有人嘲笑他的失败,但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却如此回答:“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4999种蓄电池不管用的原因。”

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共得到1093项发明专利,例如留声机、电影、电动笔,蜡纸及日光灯,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他非凡的生涯中,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我们要庆幸他有拒绝接受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肯德基的创始人是山德士上校,山德士上校是位退伍的军人,退伍后他身无分文,每个月的生活只能靠政府发的补贴金来维持。山德士有一个炸鸡的秘方,他决定向各大食品公司推荐他的秘方,但每家公司面对这一个衣衫褴褛的人都拒绝了。

经过1001次的努力,他终于被一家食品公司认可。在而后短短的一年半之内,他开了三百家连锁店,受到人们的喜欢,使他成功的是一次次失败后他都不放弃。

扩展资料:

爱迪生的主要成就

1、留声机

1877年,爱迪生发现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振动的现象,便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8月15日,爱迪生让助手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制成之后,爱迪生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然后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歌。

之后把针又放回原处,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就回放出爱迪生的声音。12月,爱迪生公开展示这台“锡箔筒式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

2、电灯

与人们通常的认识恰恰相反,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

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

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称之为“碳化棉丝白炽灯”,随后大量投产,并成立公司设立发电站和输电网等相应基础设施,很快使电灯在美国被普遍使用。

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迪生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