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海南名人小故事100字左右(海南名人小传八百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4 18:34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关于刘少奇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刘少奇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作为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时时处处都能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子女、亲属,从未有过任何特殊,充分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风亮节。

员怨缘怨 年,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有一天,一个厨师跟秘书说:

“少奇同志生日快到了,要不要给他稍微改善一下伙食?”秘书想了想,说:

“可以嘛,给他多做一两个菜,稍微改善一下。”

二人的谈话碰巧被刚走过来的一位当地工作人员听见了:“这么大的事情是该好好庆贺一下。”

秘书急忙道:“可别搞什么庆贺,少奇同志最烦搞这一套了。”那位同志听了,笑着说:“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少奇同志爱护人民,人民也尊敬和爱戴他嘛!”

秘书见这人十分认真,急得连连摇头摆手,“不行,不行,你还不知道少奇同志的脾气,这种事情闹大了,我们准挨批。”那人见秘书急成这样,说了声算了,又扯了些闲话,就走了。

大家都知道了少奇同志的作风,所以生日那天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就在那天下午,当地一个工作人员送来一块用红丝镶嵌着一个“寿”字的大蛋糕。送蛋糕的人说:“我们知道刘主席不喜欢大张旗鼓地庆生日,所以,这块蛋糕,算是我们海南人民对刘主席的一片敬意。”说完,也没等回答,扭头就走了。

这可给大家出了个难题,收吧,谁敢收?不收吧,这是当地人民的一片心意,怎么办?

这事终于被刘少奇知道了。果然不出人们所料,少奇一听说此事很生气,不但让把蛋糕拿走,又叫来王光美同志,问她是否知道此事,为什么没有制止……这天下午,因刘少奇不高兴,大家也都很不安。直到晚饭的时候,刘少奇的气才消了一些,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蛋糕你们拿去吃吧,以后可要注意啊!我们党的干部,只能是人民的公仆,不能当官做老爷,这样做像什么嘛!”

事情过去了,蛋糕谁也没吃,谁也吃不下,可刘少奇的教导却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脑海中。

刘少奇就是这样,从不因为自己是国家主席而有过任何特殊,对子女、亲属更是严格要求。他经常召集家人召开家庭会议,以教导他们不搞特殊化。

扩展资料

刘少奇经典语录:

当别人用言语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年轻人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就是从无数的坎坷中锻炼出来的。

凡是不愿意独立地做艰苦工作的人,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名人故事「简短」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简短」

你们知道有哪些名人故事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100字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一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由于北宋中期的笔记《续湘山野录》记载了“烛影斧声”事件,暗示赵匡胤之死是由赵光义所加害。加上赵匡胤死后,帝位非由其子继承,而是由三弟赵光义登基垂统,违反宗法继承原则,且赵光义即位后实行许多执政措施,欲盖弥彰,而皇室成员亦相继离奇亡故,使得历史上认为赵匡胤的死因并不单纯,成为千古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后唐明宗天成年间(西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闽南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全国大业;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葬于永昌陵,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二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药,比西方的麻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获得了渊博的医学和高超的医术。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三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天王巨星”苏东坡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名人故事100字大全四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

医圣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是中国医学史上首次提出辨证论治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

社会关系

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期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他从小就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公元161年,11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是当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性格沉稳,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因而张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跟张仲景一同学医的,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同乡何颐,他对张仲景刻苦钻研医学的精神十分钦佩。他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生。医圣神奇的治病故事

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最早使用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将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这就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

人工呼吸首创者

还有一次,张仲景外出,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有几个妇女在悲惨地啼哭。他一打听,知道那人因家里穷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杀,被人们发现救下来时已经不能动弹了。张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时间不太长,便赶紧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过棉被为他保暖。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张仲景自己则叉开双脚,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随着手臂一起一落的动作,一松一压。不到一个小时,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张仲景关照大家不要停止动作,继续做下去。又过了一会儿,那人终于清醒过来。这就是现在急救中广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

海南岛历史故事

哥哥姐姐们,请问有没有关于海南岛的历史或故事

黄道婆学织

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少时因不甘当童养媳,搭上了一条商船飘泊于此,寄居这里长达40年。她在学习了当地黎族的纺织技术后,连同黎族的纺织工具一道带回故里广为传授。

范云梯立柱

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在岸边一巨石上题刻下“天涯”二字,后有文人触景生情,在其旁边的一块巨石上又刻下“海角”二字,“天涯海角”由此题名。距这两块题刻巨石不远处,便是共和国1980年发行的贰元面额人民币背面图案中的“南天一柱”石刻。它的作者是位在海南为官十余载、政德清廉、黎民拥戴的老先生,名叫范云梯。他在出任崖州知州时,正值列强疯狂瓜分中国之际,他期望着自己管辖下的海南岛能够成为一根支撑祖国河山的擎天玉柱,于是便在“天涯”、“海角”附近的一块巨石上,题刻下“南天一柱”四个箩筐口般大的字。

海瑞归根

1587年,74岁的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其行囊中仅存俸金八两及旧衣数件。据史书载:海瑞棺椁由南京启运回归故里时,“白衣冠送者夹岸,哭而奠者,百里不绝,家家绘像祭之。”

海南岛古时候被叫什么名字

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的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琼台"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 而根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岛,并有人类活动。据《琼州府志》记载,秦代海南属其遥领的范围,没有任何建制。西汉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儋耳,珠崖两个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仅设一个县叫“朱卢县”。 南北朝梁武帝时,设制为州,称“崖州”。隋朝时设临振、珠崖两郡,唐代设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州五个州。到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无大变更。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 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民国初期,海南废道设公署,后经改行政督寨区、特别行政区。解放后,海南改为行政区,设行政区公署,1988年建省,称为海南省。海南建制的演变,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随着朝代变更,地名也常有改变,故海南地名有称“崖州”、“琼州”、“琼崖”。 在诗文和题词中,有称“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现,民国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为海南地方政区的称谓是解放后的1951年,称“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为省,称“海南省”,简称“琼”。

海南文昌市“记耻桥”有何历史故事记载

“记耻桥”即文城镇中心区的便民桥,1982年重建,改名攻 关桥。便民桥始建于宋朝,明朝正德年间再造,清朝咸丰年间大 水冲毁,后由乡贤林老兰出资重建。林老兰,是文昌市东路镇大丰村人,出身书香门第,才华出 众,父亲林所秩是位出名的举人。林老兰为人正直,敢于打抱不 平。一天,他在文城镇街道上,见一醉汉,大打出手,横行街 市,便上前规劝。不料那醉汉却揪住他胸襟,就要动武。林老兰 一气之下,挥动手中烟筒向醉汉打去。醉汉昏倒后被扶回家中就 死去了。醉汉家人告到县衙。公堂上,林老兰如实陈述:“烟筒 非杀人之物,街市非杀人之地,吾人非杀人之人。人不可以不知 耻,知耻可不耻矣!吾行伤害,愿赔礼道歉。”县官问他如何赔 偿?林老兰答道:“愿重建便民桥记耻。”县官同意由林老兰出 资建桥以记耻赔偿。工匠在建桥时特设计桥栏为人头形状,且大 睁双目,故此桥被叫做“记耻桥”或“公仔桥”。

海南民间故事

海南汉族民间故事汉族自中原地区大量迁入海南是从汉代开始。汉族入琼时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文化发达,宋朝苏东坡在《伏波庙记》中说:“自汉未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斑然矣”。因此,汉族民间流传的故事多是从中原一带流传下来的,带有中原文化的遗风。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薛仁贵东征》等。汉族的民间故事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以及和当地文化的交流交融中,逐渐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在詹州地区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以两人最后团圆为结局,与其他地方的悲剧的结局大为不同。此外民间流传着不少当地群众口头相传的民间故事,其实根本就是汉族迁琼后落地生根的产物,这些故事的地方 *** 就更为浓厚了,实质上就是海南本地的土特产。如琼山的《丘浚买屐》、《达哥计弄刁郎中》、《愚蠢小偷》等,三亚的《钟芳七岁写马契》、陵水的《廖纪传奇》、乐东的《陈二美》《陈圣屿》《日元的故事》等,在民间广为流传。1、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多是随汉族迁入海南而在海南广泛流传起来的。汉族自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第一次进入海南,自唐朝起,封建王朝进一步加强对海南的开发建设,一批批朝庭命官司、戍边将士不断进入海南,随之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自隋代起,海南就成了朝庭贬官谪臣流放之地,单是唐宋时期就有李德裕等六位宰相,苏轼、胡荃等五十多位名士被贬来琼。他们都积极传播中原文化。迁琼 *** 来自内地各地,内地各地的传统民间故事也随之而来并在琼岛各地流传开来,但在流传的过程当中又有了变异,融入了一些海南本地的风俗和植物,因而更加富于海南地方特色,同时也符合海南民众的审美情趣。如《梁山泊与祝英台》等,在乐东,《梁祝》增加了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梁山泊一直对祝英台的身份表示怀疑,于是在祝英台的草席下,悄悄放上一张芭蕉叶。因为女人的体温比较高,若芭蕉叶有些蔫了,说明祝英台就是女子。但祝英台识破了梁山泊的小“诡计”,晚上睡觉时,把芭蕉叶放在外面晒露水,天亮时才垫到草席下。而在儋州流传的《梁祝》则是一个喜庆、团圆的结果:马俊逼婚,祝英台誓死不从。梁山泊考中状元,被招驸马。金銮殿上梁山泊不从君命,被定欺君之罪。祝英台及时赶到,据理力争,皇帝倍受感动,特赐梁祝天地良缘。可见,海南人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和大胆。2、民间传奇故事。汉族的民间传奇故事丰富多彩,题材广泛。人物、动物、植物、名山大川,都有传说故事流传咏唱。这些传说故事,或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歌颂;或是对地方山水古迹由来的美丽有趣的解释;或是借物喻义,表现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鲨鱼故事传说明朝的时候,水南小蛋村书生王邦相从大蛋港坐船去府城赶考,同船的还有七八位生意人。船出大海后遇到了大鲨鱼。船主对大家说,船上有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只有把他投海喂鲨鱼大家才有救。接着船主让船上的人把自己的手帕丢下海,鲨鱼衔谁的手帕谁就得跳下海喂鲨鱼。船上的人都把手帕丢下海里,鲨鱼吃了王邦相的手帕,人们就把他推下海去。可鲨鱼却把王邦相接到背上,一尾巴把船扫翻了,船上的人都做了落水鬼。鲨鱼背着王邦相把他送到岸上,自己却无力返回大海而死在海滩上。王邦相伤心欲绝,他在鲨鱼的身边哭了一天一夜,才把鲨鱼埋葬在海滩上,半年后他又把鲨鱼骨迁到小洞天鳌山脚下安葬。并立了一块墓碑,上写:“鲨恩公之墓”。从此,鲨鱼被尊为王氏一族的祖先。王邦相死后,也埋在鲨鱼墓旁边。他的后代均戒吃鲨鱼,不用鲨鱼油点灯。每年都象祭奉人一样拜祭鲨鱼墓。3、历史名人故事。海南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历史名人和杰出人物,他们的生平故事和传奇经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历代都有传颂,经久不衰。丘浚买屐以前海南人有穿木屐的习惯,有很多卖木屐的店铺。有一回丘浚拿着三文钱去买木屐,但他穿的木屐要卖五文钱,带的钱不够。店主就逗他说:“大家都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个对,你对上了就送一双新木屐给你。”丘浚让店主出题。店主看着丘浚说:“入我门,钱三分。”丘浚听了略一思考,就要求店主先给他木屐穿,丘浚穿上木屐后答对:“出你门,高一步。”就神气地走了。丘浚妙对对子的故事在海南尤其是在琼北地区广为流传,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下面二则:一天丘浚在城外遇到一樵夫,樵夫要出对子考考他,丘浚让他樵夫出题。樵夫便指着肩上挑着的木柴出题:“此木为柴山山出”。此时正是黄昏,家家户户都在做晚饭,炊烟缭绕,丘浚不禁触景生情,对道:“因火成烟夕夕多。”樵夫听罢连连称赞丘浚聪明。又一次,丘浚和一财主的儿子打架,财主听说后怒气冲冲要和丘浚论理。他们见面后财主要和丘浚对句,他用蛮横有口气说:“谁谓犬能欺得虎?”狂妄之极,他竟然把丘浚比做犬(狗),丘浚没有被他的嚣张气焰吓倒,他不甘示弱地给出下联:“焉知鱼化不成龙?”出口不凡,掷地有声,使那财主灰溜溜地拉着他儿子就跑了。张公吃蛋张岳崧小的时候家里穷,但他读私塾的同学却看见他每天都有咸蛋吃,而且。

海南岛的历史简介

在地质时期,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联,大约在人类出现的第四纪,由于地壳断裂才与大陆分离,其间形成15~30公里宽的琼州海峡,此岛孤悬南中国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岛”。

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的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琼台”源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随着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岛上的社会、经济得以蓬勃发展,人们多冠以“热岛”、“椰岛”、“绿岛”、“宝岛”等美称。

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昔日的荒蛮之地,成为今日的建设热土。

海南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50字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海南琼山人。 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济,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和,或编成戏剧、、等。海瑞和宋朝的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100字左右)

1、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石头记》的作者曹雪芹,再晚年时家境贫寒,病魔缠身,使他显得更加苍老,再加上无人照顾,他就更加不幸了。

他就像再风雨中燃烧的蜡烛随时都可能息灭,但在这中困境中他依然写这本书。在他临死前还念念不望他的作品。《石头记》是后人在他的基础上完成的,正是由于他的这中坚强执著的精神才为我国留下了空前绝后的艺术魂宝。

2、曹操兵败赤壁,80万大军被扫荡一空,身边只有数骑。逃亡路上,将士都心情沮丧,无精打采。曹操却谈笑风生,似乎是在凯旋。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周围的人,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久便脱离险境,回到魏地。后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没要太长时间。

3、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这一跤让他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先贬黄州,又贬颖州、惠阳,最远贬到海南儋州,这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面对人生低谷,超强的乐观精神救了他,东坡放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于是,黄州城外赤壁山前开怀一笑,《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便横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4、金圣叹因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日,凄凉肃穆,杀气腾腾。吃完"送行饭",金圣叹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慌忙跑来,没想到他贴近狱卒耳边,故作神秘地说:"花生与豆干同嚼,大有肉之滋味,此中秘密,幸勿外传。"说完,哈哈大笑,声震房宇,面对死神犹能说笑自如,大彻大悟的他走得一定安详。

5、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早年两耳失聪,这个打击对任何一个音乐家多是最大的,一个音乐家连声音都听不到那如何作曲,如何来欣赏曲子呢,那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路的人同样困难。要是一位弱者肯定会退缩,反而却机激起了他对音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努力奋斗,最终成为闻名世的音乐家。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