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八卦 > 正文

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读后感400(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读后感五十字一百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24 14:18 来源:淘名人 阅读:

《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读后感350字左右

原本,读者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积累知识,写好中考语文作

文得高分,但渐渐的,我发现了它的价值,透过这本书我深刻的认

识到读者本书的初衷是狭隘的 。

我怎么没想到要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呢,反而只是为读而读。读

书的目的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自由舒展的空间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这些有趣

的小故事简单易懂,但却令人回味无穷。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

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急

于求成违反了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使

我明白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

,弄巧成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对

牛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刻舟求

剑“使我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

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

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

题。

一次经历总是挥之不去,甚至那段时间还有些迷惘,不知所措

。我满怀信心,甚至抱着必胜的信念参加了浦口区第五届运动会。

作为校田径队的主力,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参加了2个个人项

目,2个集体项目。转瞬的100m我看着遥不可及的小组第一名

,我欲哭无泪,算了,400m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没错,40

0m的跑到大半圈跑完了,我回头望了望,小组成员都被我甩掉了

,我看着胜利在握的重点和遥遥无期、被我抛之脑后的同学们,我

懈怠了,脚步也沉重了,我深知这小组第一名是毫无疑问的了。决

赛名单出来了,为什么没有我,原来我只和第8名差0.09秒,

她却进了决赛。我欲哭无泪,当时我只知道我的原因在于轻敌了,

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没有分清真正的对手,就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

大海呢。知道读了这本书,我才认真思考我的错误。就像书中的一

个故事”心不在马“一样,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

子期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

我驾车并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真本事都教

给您了,是您使用的不恰当。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马上,这样才可

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您在落后时就一心想快点追上我,

跑在前面时又怕被我赶上。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

是落在后面。而您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

在和我比赛输赢上,还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马呢?。”哦,我终于领

悟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

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

,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如果赵襄主不在意结果,

抛弃杂念,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去驾驭马车,结果就不同了。我相

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努力将这件事做好才能不留遗

憾,又何必事后痛哭流涕呢。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给了我许过人生的道理和生活启示。它是

我的良师益友。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读《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有感

原本,读者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积累知识,写好中考语文作

文得高分,但渐渐的,我发现了它的价值,透过这本书我深刻的认

识到读者本书的初衷是狭隘的 。

我怎么没想到要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呢,反而只是为读而读。读

书的目的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自由舒展的空间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这些有趣

的小故事简单易懂,但却令人回味无穷。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

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急

于求成违反了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使

我明白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

,弄巧成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对

牛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刻舟求

剑“使我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

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

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

题。

一次经历总是挥之不去,甚至那段时间还有些迷惘,不知所措

。我满怀信心,甚至抱着必胜的信念参加了浦口区第五届运动会。

作为校田径队的主力,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参加了2个个人项

目,2个集体项目。转瞬的100m我看着遥不可及的小组第一名

,我欲哭无泪,算了,400m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没错,40

0m的跑到大半圈跑完了,我回头望了望,小组成员都被我甩掉了

,我看着胜利在握的重点和遥遥无期、被我抛之脑后的同学们,我

懈怠了,脚步也沉重了,我深知这小组第一名是毫无疑问的了。决

赛名单出来了,为什么没有我,原来我只和第8名差0.09秒,

她却进了决赛。我欲哭无泪,当时我只知道我的原因在于轻敌了,

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没有分清真正的对手,就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

大海呢。知道读了这本书,我才认真思考我的错误。就像书中的一

个故事”心不在马“一样,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

子期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

我驾车并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真本事都教

给您了,是您使用的不恰当。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马上,这样才可

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您在落后时就一心想快点追上我,

跑在前面时又怕被我赶上。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

是落在后面。而您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

在和我比赛输赢上,还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马呢?。”哦,我终于领

悟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

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

,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如果赵襄主不在意结果,

抛弃杂念,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去驾驭马车,结果就不同了。我相

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努力将这件事做好才能不留遗

憾,又何必事后痛哭流涕呢。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给了我许过人生的道理和生活启示。它是

我的良师益友。

梁武帝与大臣故事读后感?

公元527年,梁武帝下令在皇宫旁边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同泰寺。同泰寺建成后,又在皇宫跟同泰寺对着的地方开了一个门,取名大通门(大通是同泰的反语)。这样一来,他出宫门入庙门,出庙门进宫门,来来往往可就方便多了。这一年三月,梁武帝对文武大臣们说:自己看破了红尘,要到同泰寺里当和尚。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说,梁武帝真的脱了龙袍,穿上袈裟,剃了头发,到了同泰寺。

在同泰寺里,梁武帝住的是便房(一般房屋),睡的是素床,床上张的是普通老百姓用的葛帐,用的茶具和碗都是土瓦器,乘的是小车,每天不但晨钟暮鼓念经文,还要和寺内僧众一样打扫佛殿,和真和尚一模一样。

满朝文武大臣急坏了,他们一起到了同泰寺,给这位和尚皇帝跪了一地,又是磕头又是央求,请他回宫执政。梁武帝开头怎么也不肯答应,直到群臣用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的代价向同泰寺奉赎,和尚默许之后,梁武帝才勉勉强强点了头。

为了统治全国僧尼,梁武帝敕命法超为都邑僧正(首都僧官,总管建康僧侣),以法云为大僧正(最高僧官,总管全国僧侣),要法超制定《要律仪》,共十四卷,命法正创立僧尼规诫。他又一连写了四篇《断酒肉文》,以宣扬他的蔬食(素食)主张。在这里,他不但禁食酒、鱼、肉,改行素食,还以所谓菩萨心肠禁杀众生。他在《与周舍论断肉敕》中说:“众生所以不可杀生,凡一众生,具八百户虫命,经亦说有八十亿万户虫,若断一众生命,即是断八百户虫命。”他还以皇帝的权威,下令在全国僧尼信众中强制实行素食制度。

佛教本来并不主张绝对素食,佛戒只规定“不杀生”,并未规定“不食肉”。无论是居家的佛教信徒所受的“五戒”,还是出家的“沙弥十戒”和“比丘二五五十戒”都未禁止食肉。所以,粱代以前的佛教僧侣,一般都是吃荤的。到了梁武帝,他决心要改变这一习惯,最后勒令僧尼一律素食。

梁武帝在其所撰《断酒肉文》里向僧尼们说,他之所以要僧尼们蔬食,乃是为了大家好,为了能使大家“远离地狱”,得好果报。所以,请大家“勿怪弟子萧衍向来所白”。

梁武帝的《断酒肉文》发布后,仍有不少僧众对推行素食制度不满。这些僧尼以“律中无断肉及忏悔食肉法”为依据,和梁武帝大唱反调。他们振振有词:佛祖的节律中本无断肉及忏悔食肉之法,我们为什么要自行戒律,提出“断酒肉”呢?为了制服那些不服气的僧侣们,梁武帝召集了一次“御前会议”,由他发问,由“三律师”回答。当然,这“三律师”都是御用的。他们的回答都是按照梁武帝的旨意进行的。最后的结论,当然只能是一条:僧尼必须禁断肉食。

刚开始推行素食制度时,寺庙中的那些僧众,尽是一些“酒肉和尚”。但是,梁武帝的用意并不是在于揭露那些僧侣的劣迹,而是要强调他的素食主张。梁武帝的“断酒肉文”的理论根据,是《涅盘》等经的大乘教义。他以教义取代戒律,强令僧尼们一律遵守,否则“当依王法治问”!迫于“皇帝菩萨”的权威,僧尼们只好就范。从此,我国便形成了佛教徒(包括出家僧尼和在家信徒)一律素食的传统。于是,在世界佛教史上就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现象:中国的汉族佛教徒吃素。迄今为止,除了我国汉族佛教徒之外,包括我国藏、蒙、傣等各兄弟民族的佛教徒在内的世界各国(例如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等国)的佛教徒仍然都是吃荤的。而我国汉族佛教徒吃素这一传统的形成,则始于梁武帝。

《中国历代帝王》读后感

花了大概10天或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真的不免有些唏嘘。两千多年,不不不,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样厚重绵长的历史。

关于中国人的来源,在我看来,仍然是个迷。

尧、舜、禹,更早以前有传说,有神话,然,我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从猴子变来的三皇五帝?然后三皇五帝代代繁衍。所以说,我们,泱泱大国14亿人,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而这血缘,这血脉,传承了几千年,对吗?

多少帝王,多少皇。

有之明君,昏君,暴君,庸君。

窃以为,没有能力成为一代明君,成为庸君也可,尚有大臣辅佐。切勿切勿成为贻害万民的昏君暴君。

可我却迷信地认为,真正的帝王之相,当如汉武帝、康熙大帝。不仅在位时间长,更是有作为,还长寿。还有一代女皇武则天,暑假大火的“大猪蹄子”乾隆皇帝。是否,寿命和福相,冥冥之中,也有些玄机呢?

我总是非常羡慕那些和曾经帝王同姓的人,我总感觉,说不定,他们身上,流淌着先祖的血脉呢…虽然遥远……

中华血脉,代代相承。

中华上下五千年,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7.03.08      14:29

(p.s.这是从前写的读后感了,今日有感而发,遂搬写于此,万勿见怪。)

《中国古代帝王与名士故事》读后感350字左右?

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

轩辕黄帝(炎黄齐名)

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

(今山西临汾)

唐帝尧

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济)

虞帝舜

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

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5、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穷王夷羿

6、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

8、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1)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发

(2)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①——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②——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

9、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10、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11、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12、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13、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14、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15、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16、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1)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2)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3)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17、晋朝:265年-420年

(1)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2)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18、十六国:304年-420年

19、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20、南北朝:386年-589年

(1)南朝:420年-589年

①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②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③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④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2)北朝:386年-589年

①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②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③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④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⑤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21、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22、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