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精神的例子 名人事例
实践出真知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鴭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 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访采四方,终成巨著
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他的脚印.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从产地、裁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
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士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2卷,共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附图1160幅,而且价值极高.
艺人当仆人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今南京)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那时叫梨园弟子).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党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千里之外的京师投到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宰相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侯,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形神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为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
竺可桢以实践为根基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从事气象工作之日起,每天都要亲自到室外观测气侯,进行记录,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临终的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手在病榻上记下当天的气温,由于不能亲自到户外测量,依据的是气象局的报告,所以在记录上注上“局报”二字.他毕生积累了40多本气象日记,这不仅是他探索我国气象规律的第一手素材,还是他取得成就的要基.
苏轼夜访石钟山
石钟山命名的根据,历史上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形似覆钟,其二是山石相叩似击钟声.苏轼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经石钟山的时侯,他乘着月色坐一只小船环山考察,终于发现这座山“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钟大吕般的声音.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因而感慨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尽管苏轼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确,但这种重视调查研究,亲身实践,不轻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陆游教儿学诗
宋诗人陆游在教他儿子写诗时说:“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另一处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 诉人们要注意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能力须从实践中来
有则故事很能说明实践的重要.
从前,有个富豪 人家的儿子,能够非常流利地背诵航海时方法,大家都很信服他.后来他们一起航海,船老大突然病死了.大家自然就请富豪的儿子了.他也义不容辞,当起了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的地方,他高声背诵驾船的口诀,可是船就是怎么也稳不住,最后终于翻了,全船人都淹死在海水里.
小马过河
有《小马过河》这样一则童话故事: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完全可以过.小马正准备过河,遇到了松鼠,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他的一个同伴.这时,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份相信别人的经验,要做成一桩事,还得靠自己亲身实践.
马谡守教条失街亭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马谡失街亭的描述.司马懿大军压境,大家在商议镇守街亭的事.自幼熟读兵书的马谡自告奋勇.最后,诸葛亮便派马谡去镇守街亭要隘.到街亭后,他将2万主力驻扎在一座孤山顶上.副将王平根据街亭地形,提出:“山顶扎营,若魏军断我水源,并以火攻,恐不战而溃.莫若引军下山当道扎营.”马谡拒不接受王平进言,还指责王平:“你怎么知道,孙子兵法上不是说‘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吗?”结果,不出王平所料,马谡被魏军围困,不战而败,最终痛失街亭.
马谡的失街亭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亲自调查研究,才能避免教条主义.
有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精神的名人的故事
惠司顿(18世纪英国剑桥大学数学教授、牛顿的接班人)
惠司顿说:“天文学和我们的数学,都有证明圣经记载的正确无误.最古的最可信的历史记载,都证明圣经确实可信.我们越加研究,圣经记载便越显确实:一切难题,便益易冰消.犹太人虽憎恨先知,迫害先知,但不能不信他们是神的先知,不能不信他们所写的乃是出自神的默示.犹太民族过去和现在的遭遇和境况,便足以证明圣经里先知的预言和神的律法之真实不虚.基督教会,过去和现在的境况,便是证明先知预言和福音的真实可信.圣经的作者们,虽所生的时代不同,空间不同,但都异曲同工,写出一个伟大的计划,就是神救世的计划.这个计划,完全是真神的奇妙作为,救主的伟大恩功,绝非人的行为,我们只有信奉归依才能得救.圣经历史的记载,绝无丝毫捏造虚构,比任何历史更为真实、公正,而信实可靠.而且圣经的预言,已逐步应验,丝毫不差.”“相信耶稣是惟一的真理,任何反对相信耶稣的制度和宗教,绝难有丝毫存在的价值.相信耶稣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事理昭彰,实毋庸置疑.我只有心悦诚服,信奉此真神的启示.”
威廉·赫歇耳(英国籍德国人,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任会长、宫廷天文学家)
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双星和天王星,他是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宇宙的奇妙使他敬畏神,他常说宇宙是神精巧杰作的证据,证据是那样明显,以致他认为,不信神的天文学家的神经一定有点问题.
范伯朗
范伯朗(又译“冯布劳恩”),是美国籍德国人,现代火箭专家、美国太空研究院总负责人和物理学博士.他被誉为“现代航空之父”、“火箭之父”和“现代的哥伦布”,为人类在月球登陆作出了贡献.范伯朗不仅是位超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更是位有坚定信仰的基督徒,他深信神是万物的创造者.他在美国费城的一次研究人类社会实质的演讲会上说:“宇宙万象之伟大,只有证实我们所信的创造主的存在”.“创造主所显示的荣耀,使我们感到还有无穷的奥妙,而其中所隐藏的真理,更需要科学一一去探究.
伦 琴
伦琴是德国的物理学家、哲学博士.他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俗称X光).他因发现X光,于190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这种光有非常强的穿透力,伦琴就根据《圣经》希伯来书4:12,取希腊文“基督”的第一个字母X为名,称为X光,即基督之光,这是多么有意义的命名.伦琴非常谦虚,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以基督的名字命名,为的是荣耀主的名.
勇敢探索的名人故事
一、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二、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三、爱迪生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四、张海迪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五、奥斯特洛夫斯基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
名人通过探索取得的成功事例
1、焦耳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焦耳在研究热的本质时,发现了热和功之间的转换关系,并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最终发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中,能量的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和开尔文合作发展了温度的绝对尺度。他还观测过磁致伸缩效应,发现了导体电阻、通过导体电流及其产生热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常称的焦耳定律。
2、布拉格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早年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曾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大学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学会会长。由于在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与儿子W.L.布拉格分享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父子两代同获一个诺贝尔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他还作为一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英国公共事务中的风云人物。
3、吕蒙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4、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5、张衡
张衡一直对天文地理非常感兴趣,在长大之后,就被皇帝任命为“太史令”,主要是管天文地理。那时候中国经常发地震,皇帝和一般老百姓都把地震当做是不吉利的象征。
张衡他相信这是大自然的作用,于是下定决定做一个能测定地震方位的装置。从那以后,张衡用心研究,到处调查,经过一些年,他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形状像个大酒坛子,四周的八条龙,向八个方位伸展着。每条龙口中都含了一颗小铜球,每龙头的下面,都有一个铜做的蹲坐的蛤蟆。这就是它的内部结构模拟图。
据张衡说,只要哪个方向有地震发生,哪个方向的龙头就会张开嘴,吐出铜球,铜球就正好掉落在它下面的蛤蟆嘴里,发出响声作为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