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名人事例
彭徐州,历史悠久,地杰人灵。龙飞之地,将相之乡。猛士如风,谋士如云;文人骚客,艺术大家。数不胜数;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册。历代徐州籍的开国皇帝就有数人之多。 除刘邦外,南朝宋武帝刘裕,南唐烈祖李弁,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后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
徐州籍的王侯将相更是层出不穷。刘姓诸侯王遍及汉朝各地,自不必细说。单就随刘邦征战功成丶裂土分封的异姓侯就有 20多人。如“五里三诸侯”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汝阴侯灌婴,萧何、曹参、周昌、樊哙等。东汉末年,被誉为江东第一谋士的彭城人张昭。东晋骁将刘牢之,清初状元李蟠,清雍正重臣李卫……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徐州还哺育出一代代文人骚客、艺术大家。汉初彭城讽谏诗人韦孟,主持编写《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及文学家刘向,和刘向的儿子刘歆,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南朝编著《世说新语》的刘义庆,写出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的盛唐刘知几,在徐州度过了23个春秋,自称是其故园的大诗人白居易,同是唐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的刘禹锡,堪称一代词宗南唐后主李煜。“苏门四学士”之一陈师道,清初文学评论家张竹坡,被誉为画坛“江北第一人”的清末画家李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艺术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钱食芝,被誉为“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伯英,国画大师李可染,雕塑大师刘开渠。还有在解放战争中烈士宋绮云与徐林侠及其儿子小萝头宋振中。其他还有清史专家萧一山、雕塑理论家王子云、国画名家萧龙士、人民音乐家马可、指挥家胡德风,书法家冯亦吾,“四小名旦”之一许翰英等等。
现在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有著名演员李保田,导演胡玫,相声演员韩兰成,中央电视台长赵化勇,播音员郎永淳,乒乓球世界冠军杨影,乒乓球世界冠军阎森,国家男子篮球队主力胡卫东,国家女篮主教练宫鲁明,中国女足门将张艳茹,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马南仆,书画家赵绪成,作家周梅森,森美工业公司创始人王澄清。
徐州千百年来,无数风流人物,群星荟萃,实在难以尽述。 以下仅介几位:
(1)、彭祖
徐州古称彭城,肇源于彭祖。彭祖是黄帝的后裔。他是著名的老寿星,活了八百岁。善于导引气功养生,饮食及房中术。因善于烹调,被称为我国的烹饪鼻祖,是名副其实的我国的第一位厨师。据说他因烹调雉羹(鸡汤),进奉给尧帝受封而建立起大彭氏国。
(2)、刘邦
徐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汉高祖的故乡,刘邦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汉高祖之母避雨于桥遏龙而孕,其受娠地龙雾桥就在今天丰县城东北的梁楼村。汉高祖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户。故当地有“丰生沛养汉高祖”的说法。
高祖十年,汉高祖亲征平叛而归,途经沛县故里,在沛宫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还挑选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组成合唱团,以助酒兴。酒酣之时,汉高祖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亦随之唱和。歌罢,高祖挥剑起舞,万分伤感。对沛县父老说:游子思故乡,我虽定都长安,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要回归故里。
高祖离沛后,沛人为显扬帝威,请金石良匠将《大风歌》摹刻上石,并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大风歌》碑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
(3)、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公元前206年建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在楚汉战争中,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4)、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徐州沛县)人。治《春秋谷梁传》。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亦佚。
刘向整理了《战国策》,刘向为《战国策》一书命名,也同时为那段纷纭复杂、多姿多采的历史命了名——“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也可看做是刘向编校《战国策》的额外收获吧。
(5)、张道陵
张道陵(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宗教首领、道教创始人、教主。本名陵。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曾为江州令,后客居蜀中,学道于鹤鸣山中,作道书二十四篇,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聚徒传道。受其道者,出米五斗,其道称“五斗米道”,时人指其徒为“米贼”。卒后产衡、孙鲁等世世为教主,被后道家奉为“张天师”,其道又称“天师道”。
(6)、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巩义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白居易在徐州生活23年之久,把徐州当作了第2故乡,流传下最早的作品是《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诗中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满怀着故乡情意。白居易留下不少与徐州有关的诗歌,如相和张仲素的三首《燕子楼诗》,《长相思二首》之一,《朱陈村》……
(7)、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其诗现存800余首。诗与柳宗元齐名,称“刘柳”;与白居易齐名,称“刘白”。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代表作如:《陋室铭》《秋词》…
(8)、李煜
李煜(937-978) 名从嘉,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 降宋。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后服宋太宗所赐牵机药而卒。史称为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千古词宗。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与其父李璟皆工诗词书画,其词善以白描抒情,情感真切,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神秀。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相见欢》等。
(9)、 苏东坡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苏洵的长子,苏辙的兄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任徐州太守,在徐州一年又十一月,为徐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也写下了许多描绘徐州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
黄楼,是900年前徐州知州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的。除黄楼外,徐州还留有许多与苏东坡有关的古迹和动人的传说,有同样是治水工程的云龙湖苏堤;东坡酒醉而卧,如今刻满诗词题赋的“东坡石床”;苏轼与云龙山隐士张山人共饮抒怀的放鹤亭;得名于苏轼《快哉此风赋》的快哉亭;黄河故道中的“显红岛”,传说是“苏姑娘舍身跳水,红妆现于黄水”而来(意思是:洪水即将淹没城池,千钧一发,富豪乡绅欲逃,老百姓跟着逃跑,有巫士说要祭祀海神,征女子一人,苏东坡在徐州的义妹便纵身跃入水中不见踪影,只留身上红绸漂于水面。水即时退去数尺。纪念之修岛寄托思念)。所有这些,无不寄托了徐州人民对苏东坡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10)、乾隆皇帝
乾隆帝 执政六十年,共到徐州四次,都是南巡途中路过而逗留的。主要目的是“阅河”,即实地考察黄河水情和徐州的河防工程。乾隆行宫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脚下,乾隆对行宫非常满意,亲自为行宫撰写了两副对联“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乾隆行宫的建筑在清末以后,大多因文革已毁,现存有大殿和东西配房各三楹坐落于云龙山脚下(徐州博物馆旁)。
(11)、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 室名师牛堂,徐州市人。生前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12)、马可
马可(1918-1976)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徐州人。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参考资料:
徐州名人作文
李可染原名李永顺,于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一个平民家庭里。从13岁开始步入艺术殿堂起,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事业上。他从小喜欢绘画,少时考入蔡元培办的国立杭州艺专,拜在第一位恩师黄宾虹门下,从此绘画才能得以展示。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办画展时,又遇到第二位恩师徐悲鸿,他特别尊敬徐悲鸿,愿意一辈子追随他。抗战胜利后,他随徐悲鸿来到北京,一起创办了美术学院。
1946年,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心仪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 的心情。1947年春,可染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当时,齐白石正在躺椅上养神,画送到手边,他便顺手接过。起初他还是半躺着看,待看了两张画以后,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来。再继续看,齐老眼里放出亮光,身子也随着站了起来,边看边说:“这才是大写意呢!”齐白石晚年有个习惯,认画不认人,看完画以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可染身上,问:“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应。齐老高兴了,赞许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迹,没想到30年后看到你这个年轻人的画。”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其画以用笔豪放恣纵,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齐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见他对可染的赏识。接着,齐老满含深意地说:“但我看你的画像是写草书,我一辈子都想写草书,可我现在还在写正楷……”就这样,二人以画为桥,一下子变得十分亲近。从此,齐白石与李可染结下不解之缘。
尽管李可染有幸得到三位大师的指教,但他并未拘泥于摹仿,而是勇于创新,最后终于成为山水画中的开山立派的人物。生前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一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生前已是中国最杰出的画家,1989年去世后更是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徐州的名人的事例(越长越好)
苏秦苦读锥刺股
孙敬苦读头悬梁
曾氏兄弟
董仲舒苦读三年不窥园
宋濂三借《史记》
董遇砍柴
车胤囊萤夜读
海南慧童邱浚
刻坏一个字之后
谁能当宰相
陶渊明的体会
范仲淹苦学成才
月光下苦读的孩子
寇准拜师
曾大牛孺子可教
林西仲的和衣浴
林琼专心读书不辨食
左思和《三都赋》
李白少年时
虚心好学的王尔烈
抄书破万卷
王育羡学亡羊
鲜于枢学书法
鹅的启示
孙康映雪夜读
善于思考的孩子
小诗人林杰
画马的孩子
吴伟伴读成才
聪明的少年杜甫
白居易的成名作
骆宾王七岁作《咏鹅》
蒲叶书
匡衡凿壁借光
小诸葛左宗棠
羊欣学书法
发愤苦读的张季直
十二龄童与《逍遥游》
茅屋苦读
向老佛爷借光
李绘和《急就章》
承宫苦读成材
专心致志的孩子
智慧之星
画痴姜道隐
徐志摩的故事
失葆三学英语
由于他们的故事太多 就不一一举例论述了,只讲一人,有代表性的故事:
孙敬,字文宝,汉代信都(今冀州市)人,“头悬梁”的典故即出自孙敬。《太平御览》载:其“好学,晨夕不休”,他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孙敬苦读常通宵达旦,为消除困意,系发于屋梁,若低头欲睡,拽其发而警醒。孙敬凭借其独特的“悬梁”精神苦学,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三字经》中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把孙敬、苏秦以及车胤的“囊萤”、孙康的“映雪”,引为苦读的楷模。
回答者:xyczshhsxian - 秀才 二级 11-13 16:10
①名人读书故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③读书名言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10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②西方读书名言10则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
徐州名人事迹,快
徐州千百年来,无数风流人物,群星荟萃,实在难以尽述。 以下仅介几位:
徐州现代名人:
1、李可染,著名画家,以画牛闻名于世。
2、马可,著名作曲家。《咱们工人有力量》就是出自他手。
马可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音乐家的代表之一。他一生共写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500多首。其中有广泛群众影响的作品是:歌曲《别让鬼子过黄河》、《老百姓战歌》、《贺龙》、《南泥湾》、《纪念碑》(民歌联唱《七月里在边区》之一)、《我们是民主青年》、《自们工人有力量》、《做工谣》、《人定胜天》、《燕子》、《拣豆豆》和《伽椰琴,你有多少弦》,大型声乐作品《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周子山》(与张鲁等人合作),歌剧《白毛女》(与张鲁、瞿维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力求使自己作品的题材内容密切结合群众斗争的需要,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群众化的特色,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各个侧面。
3、彭世强,笔名彭城、鹏程。中国文联出版社美术编审,中国美协、中国书协联会员,北京美协会员,中华清风书画协会副会长,汉风书画院院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组建了现代书画协会并任首届秘书长。1995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专题片《画长城的画家——彭世强》。2002年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少年美术中心之邀创作了《北京名人故居》长卷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2002年至2005年初,协助北京门头沟区文委策划、编辑了两部大型文化丛书。主要出版作品有:《明清时代的古堡民居——川底下村》、《中国之魂——长城》、《彭世强画民居》、《水墨丹青绘京西》等。
徐州美术界名人还有:邱寰兵、杨 春、王兴文等。
4、王馥荔,著名影视演员,有“中国第一嫂之称”。
5、李保田,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塑造了刘罗锅这一经典形象。
6、胡卫东,篮球国手,有中国的乔丹之称。
7、杨颖,阎森,乒乓球世界冠军。
8、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节目播音员朗永淳
除以上所述之外,徐州的现代名人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徐州历史上的名人:
1、彭祖,徐州古称彭城,肇源于彭祖。彭祖是黄帝的后裔。他是著名的老寿星,活了八百岁。善于导引气功养生,饮食及房中术。因善于烹调,被称为我国的烹饪鼻祖,是名副其实的我国的第一位厨师。据说他因烹调雉羹(鸡汤),进奉给尧帝受封而建立起大彭氏国。
2、刘邦,徐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汉高祖的故乡,刘邦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汉高祖之母避雨于桥遏龙而孕,其受娠地龙雾桥就在今天丰县城东北的梁楼村。汉高祖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户。故当地有“丰生沛养汉高祖”的说法。
高祖十年,汉高祖亲征平叛而归,途经沛县故里,在沛宫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还挑选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组成合唱团,以助酒兴。酒酣之时,汉高祖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亦随之唱和。歌罢,高祖挥剑起舞,万分伤感。对沛县父老说:游子思故乡,我虽定都长安,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要回归故里。
高祖离沛后,沛人为显扬帝威,请金石良匠将《大风歌》摹刻上石,并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大风歌》碑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
3、项羽,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公元前206年建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在楚汉战争中,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4、刘向,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徐州沛县)人。治《春秋谷梁传》。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亦佚。
刘向整理了《战国策》,刘向为《战国策》一书命名,也同时为那段纷纭复杂、多姿多采的历史命了名——“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也可看做是刘向编校《战国策》的额外收获吧。
5、张道陵,东汉著名宗教首领、道教创始人、教主。本名陵。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曾为江州令,后客居蜀中,学道于鹤鸣山中,作道书二十四篇,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聚徒传道。受其道者,出米五斗,其道称“五斗米道”,时人指其徒为“米贼”。卒后产衡、孙鲁等世世为教主,被后道家奉为“张天师”,其道又称“天师道”。
6、白居易,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巩义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白居易在徐州生活23年之久,把徐州当作了第2故乡,流传下最早的作品是《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诗中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满怀着故乡情意。白居易留下不少与徐州有关的诗歌,如相和张仲素的三首《燕子楼诗》,《长相思二首》之一,《朱陈村》……
7、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其诗现存800余首。诗与柳宗元齐名,称“刘柳”;与白居易齐名,称“刘白”。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代表作如:《陋室铭》《秋词》…
8、李煜,名从嘉,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 降宋。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后服宋太宗所赐牵机药而卒。史称为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千古词宗。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与其父李璟皆工诗词书画,其词善以白描抒情,情感真切,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神秀。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相见欢》等。
9、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任徐州太守,在徐州一年又十一月,为徐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也写下了许多描绘徐州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
10、乾隆皇帝,乾隆帝 执政六十年,共到徐州四次,都是南巡途中路过而逗留的。主要目的是“阅河”,即实地考察黄河水情和徐州的河防工程。乾隆行宫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脚下,乾隆对行宫非常满意,亲自为行宫撰写了两副对联“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乾隆行宫的建筑在清末以后,大多因文革已毁,现存有大殿和东西配房各三楹坐落于云龙山脚下(徐州博物馆旁)。
除以上所述外徐州历史上的名人还有:被誉为画坛“江北第一人”的清末画家李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艺术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钱食芝,被誉为“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伯英,国画大师李可染,雕塑大师刘开渠。
朋友,从以上所举的例子是不是可以看出: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地杰人灵;龙飞之地,将相之乡;猛士如风,谋士如云;文人骚客,艺术大家,数不胜数;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册之地哪?
朋友,希望以上介绍能满足您的要求,不胜荣幸。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和您以及其他网友交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