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中国古代关于和的故事 中国古代关于“和”的故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4-01-02 19:44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大家好,关于中国古代关于和的故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古代关于“和”的故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以和为贵的故事有哪些
  2. 关于和而不同的历史典故
  3. 和为贵的故事
  4. 中国古代关于不和谐的故事

一、以和为贵的故事有哪些

1、将相和故事面馆的故事三尺巷的故事

2、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3、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

4、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二、关于和而不同的历史典故

1、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恩怨,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2、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政见大相径庭,经常针锋相对。王安石主张变法改革,司马光主张无为而治。面对当时大宋帝国财政的窘状,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对于现有制度王安石认为应对制度动"手术",而司马光认为"所用非人",认为是用人的问题,不是制度的问题,换句话说就算你改了制度,但用人的问题不解决,照样白忙活。

3、面对宋朝的处境,两人经常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互不留情,两个率真的人虽在朝堂之上做"敌人",但朝堂之下做"朋友",位列"嘉佑四友"的俩人也经常一起出去游玩,"暇日多会于僧坊,往往宴谈终日",关系好得不得了,对其文采也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可谓是惺惺相惜。他们彼此惺惺相惜,为君子之交。在世事变更中也保持初心。

4、借用孔子说的话,君子和而不同。王安石心怀家国,舍弃自己,一生只为宋朝之强大而变法,令人钦佩不已。而司马光,同样作为政治家,以勤奋治学、一丝不苟的精神编著史书,此为史家之绝唱,广为世人称道。用自己的方式,他们在历史中前进的车轮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亦敌亦友的君子之间,或许也成为了对方不可或缺的人。

三、和为贵的故事

1、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善良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地点地。听说当年郭家街坊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没法解开直至上了公堂。

2、当地官害怕两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所以两家持续争论。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票郭朴,郭朴马上回书一封。

3、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翻开信件时,不想上面居然是这样几行诗句:"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4、郭家人理解道理后马上中止了诉讼而且甘心让地三尺。而邻家得知此过后也非常悔恨自己最初的行为,他们也立行将院墙后移。就这样你退我让,原先院墙地点的当地居然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四、中国古代关于不和谐的故事

1、打仗时候内讧军心大乱就是一种。比如鬼子倭寇当年打大明,戚继光用煮熟的豆来引诱对方战马,结果马顾着吃不肯动,戚继光就带人出来把鬼子虐出翔。。。

2、还是明朝,袁从焕被陷害屈死,此后皇太极顺利打进关内。

3、太平天国内讧,手足相残,最终失败。

关于本次中国古代关于和的故事和中国古代关于“和”的故事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