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有八位皇子,玄烨既非嫡子,也并不受待见,为何会继承皇位?
而汤若望没有利益牵扯,看问题属于对事不对人。他建议顺治,立玄烨为皇帝。理由是,玄烨曾经得过天花,具有免疫力,以后不会再受此病侵害。
顺治帝的遗诏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承皇帝之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帝,当时只有8岁,除此之外,顺治还给康熙帝找了4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顺治帝有八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子,真正被当做嫡子对待的,只有董鄂妃的儿子,但这个儿子早早就去世了,如果这个儿子没有去世,就没有玄烨什么事了。
因为除了爱新觉罗玄烨之外顺治皇帝没有其他的选择,玄烨就是顺治能够被选为继承人的孩子当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而且爱新觉罗玄烨有孝庄太后的支持,玄烨在顺治去世之前被确定为继承人。
其一,顺治无嫡子。顺治生前,有三位皇后,分别是废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献皇后董鄂氏。
而玄烨又是其中的比较聪明的那个,相对而言,还算是比较受宠的。当时,顺治担心他的儿子和他一样年轻,害怕他们如果继承皇位的话,权力会被架空。所以他想选择一个兄弟来继承王位,以确保皇权的稳定。
康熙非嫡非长,为何孝庄最看好他,还为他继位使出两个大招?
1、第一个大招,就是传教士汤若望。孝庄太后知道,光靠她劝说顺治传位给玄烨,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过顺治一向重视传教士汤若望,因为后者曾在多尔衮面前救过他。所以让汤若望去劝顺治,成功的几率很高。
2、康熙即位是有多方面因素的,这和当时清朝的制度和他的身体健康有关系,也有自己的祖母孝庄的支持,所以说是多方面斟酌之后做出的决定。
3、康熙能够脱颖而出,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出过天花,另外一个原因是和一个传教士有莫大的关系。
4、还有一个原因是孝庄特别的喜欢玄烨,而有了这样的支持,玄烨登上王位也是指日可待。
5、而那时候的康熙却自己痊愈了,这对于当时比较迷信的人来说,这就是上天给他们的提示,可能代表着康熙是个有福之人,所以才能抗过天花。再加上孝庄太后也比较喜欢康熙,她也是支持康熙即位的,于是康熙就这么当上了皇帝。
6、非嫡非长的康熙之所以能够当皇帝,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他本身才华的出众以及心思的通透,可以说是天生的帝王之像。第二个,是备受孝庄皇太后的喜欢,以及获得她亲自的教导。
清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
1、洋教士汤若望指出,皇子们都还小,对天花的免疫力也比较小,不如立玄烨为帝,反正玄烨也不会再得天花,也不会因此英年早逝。最后,顺治帝决定立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
2、其次,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从小聪敏、品行端正,深得顺治皇帝母亲孝庄文皇后的喜爱,还有当时来到京城传教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也支持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
3、顺治皇帝之所以没有把皇位传位福全,有很多原因的存在,第一个原因是福全并不想当皇帝,顺治皇帝在早年间问福全志向的时候,福全说自己想要做个贤王,而事情在后来也确实按照福全想要的方向发展,福全后来也如愿的做了贤王。
4、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玄烨曾经出过天花。据说在顺治临终前,汤若望以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劝说顺治将其立为继承人,顺治也考虑到当时天花流行,选一个得过天花的人当皇帝,有利于王朝稳定,于是便立玄烨为继承人。
5、福全和玄烨的母亲都是妃子,顺治亲自册立的三位皇后都没有子嗣,所以福全除了年龄有优势外,其他方面和玄烨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关于福全年幼时的记载,就只有顺治皇帝问其志向时,他说愿做一位贤德之王。
6、其实,顺治皇帝最终选择康熙来继承皇位,也是经历了一番周折的。由于他的几个儿子年龄非常的小,他害怕他的儿子们也如同他一样,经历多尔衮一般的宗室王公擅权专政,于是他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堂兄安亲王岳乐。
为什么不立福全为皇上
福全自愿放弃皇位,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卑,不敢去争取,顺治帝把同样的问题问康熙,康熙的回答是想成为一个像皇阿玛一样的明君,而福全只说自己想当贤王,顺治也不好勉强。
因为当时只有玄晔得过天花并没死 历史上的福全性格懦弱,胆小怕事。顺治帝(福临)知道他即使继承大统,也会无甚作为。还不如改立玄烨为嗣,当然福临有意立福全为嗣,孝庄太后也不同意啊。综上所述,福全难为储君之选。
因为福全虽然年长,但是因为母亲出身低微,福全也算不上太受宠的皇子。母亲这边没有势力,他根本就无所依靠,唯一保住自己的方法就是远离夺嫡斗争,做个贤明的王爷。
顺治帝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的原因:因为玄烨是通过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的,十分的通情达理,其次是玄烨有过了天花吊顶,身心健康,因此最终顺治皇帝挑选立玄烨为继承者。
首先,因为长子早夭,所以当时的次子福全,无疑成为了顺治皇帝的嫡长子,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的惯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显然是次子福全来继承皇位。
所以说,不管是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还是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都好,都不是嫡妻所出,两人在身份上并没有什么差距。
顺治为什么想传位给自己堂兄弟岳乐,孝庄为何极力反对?
清世祖之所以曾经有意传位于岳乐,主要有两个原因:岳乐是清世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在清世祖亲政之后全力支持清世祖进行的一系列抓权及改革事宜。在清世祖看来,传位于岳乐,可以更好地继续自己的事业。
顺治帝重用汉官,已经得罪了以孝庄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因此为了将自己的治国方针延续下去,免得死后人亡政息,自然想要选择与他理念相同的安亲王岳乐来继承皇位。
宗室的转移可能会面临比年轻皇帝的相邻王朝更复杂的问题,因此他强烈反对。但孝庄皇太后并没有改变顺治的想法。改变顺治想法的是一个外国人,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清顺治八年以后,汤若望经常出入朝廷,对朝廷的得失提出了许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