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资讯 > 正文

现代人克服困难读书励志的故事(现代人克服困难读书励志的故事50字)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3-18 22:53 来源:淘名人 阅读:

近代读书的典范!励志故事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克服困难的励志故事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于克服,有空的时候看些克服困难的故事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克服困难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克服困难的励志故事:利用好所拥有的

安吉尔是世界上唯一用假腿来完成惊险的走钢丝表演的人。但是,人们决不会想到,她是个因患病动过4次手术,并已截去了右腿的人。

那是1987年8月, 安吉尔患病,在右踝检查中,发现了一种少见的癌细胞。她只得接受手术,右腿膝盖以下均被截去。

在 这突如其来的厄运面前,她没有失望退缩,在手术4个月后,她又用假肢成功地进行了走钢丝的试验。这以后,不幸又接踵而至,几个月中,她被诊断患有肺癌,先后将左、右肺切除了一半。第二年,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安吉尔又同丈夫一起练起了走钢丝。经过几百小时的苦练,她又能单独进行走钢丝表演了。

在恢复走钢丝7个月后,她又被诊断为癌症扩散,已无法医治。医生估计 安吉尔肯定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可 安吉尔却心静如水:“没关系,我不想再请医生为我做什么了,让我回家去吧。只要我还活着,总能做些有益的事。”“只要我活着,即使大部分器官被切除了,我还要让生命发出一点儿光。”此后,她仍带着病残之躯,顽强地搏击于杂技舞台。

而她丈夫的一席话真是催人泪下:“也许不久她将真的告别人世,她已让我们做好了准备,但我想她是永生的。她给予、给予、再给予,拼搏、拼搏、再拼搏,这就是她的性格,她的美德。”

安吉尔则说:“我能留给孩子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我一定要他记住,要经常想到自己已有的东西,而别老是想到自己没有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能充分地运用他所拥有的,那他一定活得很好......”

克服困难的励志故事:身残志坚的作家安意如

安意如,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她有着自己的梦想。《观音》是出自她之手的新书,这是一本关于元杂剧的赏析类作品。下笔之前,她料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与唐诗宋词不同,元杂剧是冷门中的冷门,她坚持不懈没有放弃。不仅一年之内连续推出《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成为第一位靠解读古典文学出名的青年作家,而且使她的《观音》在继《梅兰芳》之后让京剧再度升温。

或者,你不能相信这位著名的青年作家竟是靠拐杖来生活的,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因为早产缺氧,使她患上了脑瘫,父母仍把她送到普通学校读书。面对同学的嘲笑,她没有因此而自卑,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克服困难的励志故事:桑兰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因为她的坚强、乐观,美国院方称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光辉形象”,而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去看她,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而是为她的精神所感染。

国务院副钱其琛在看望桑兰时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都知道这位勇敢的女孩的事。”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卡特和里根都曾给桑兰写过信,赞扬她面对悲剧时表现出来的勇气。桑兰与“超人”会面的经过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这个电视台50年来只采访过两个中国人,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桑兰。桑兰还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自己的偶像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席琳-迪翁。她的监护人说:“她太可爱了,像我们这些在她身边的人都愿意去帮助她……”

多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求 现代名人刻苦学习的短故事(100字)

现代名人刻苦学习的短故事:

一、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二、丘吉尔

邱吉尔

邱吉尔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世界“三大巨头”之一。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手势中能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刻,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持,几乎全靠邱吉尔每天的广播演讲。

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唯唯诺诺。当他确定了自己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弱点。

于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自演自看,自讲自听;每一个词语,每一个语调,每一个神态,都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锤炼,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磨炼、提高。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三、高士其

高士奇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四、萨科齐

萨科齐

法国总统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

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

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2007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

五、早

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下次再迟到就别来。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读书励志的故事

导读: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有关读书励志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名人刻苦 读书 的小故事一: 苏 洵 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难道年老之后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名人刻苦 读书 的小故事二:八十二 岁 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才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的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人刻苦 读书 的小故事三:匡衡 凿 壁借光 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最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情。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名人刻苦 读书 的小故事四: 鲁 迅在“三味 书 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上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是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名人刻苦 读书 的小故事五: 陈 景 润认 真 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之后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克服这个困难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

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

2、自制法:为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

有哪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