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谐音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谐音的故事有:尚书与侍郎、修与羞、一“壶”酒、头名等。
其中尚书与侍郎讲的是,纪晓岚与和珅两人是死对头。他俩一旦见了面,大多时候都会互相挖苦嘲讽一番。两人明争暗斗了许多年,各有胜负。
清朝乾隆年间,有段时间纪晓岚与和珅两人分别在朝担任侍郎和尚书官职。话说就有那么一日,两个人同席吃饭,这时桌下忽然有一条狗穿过。和珅的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指着那条狗问纪晓岚:“是狼是狗?”
纪晓岚一听这话音不对劲啊,他稍作思索,便是灵光一闪。他说道:“您看仔细了就明白,这畜牲呐,垂尾即是狼,上竖即是狗。”和珅无言以对,只能瞪了个白眼,吃下这哑巴亏。
相关内容
“和谐”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思想,这种思想使人们在语言运用上讲求音韵和谐,委婉含蓄。想要表达的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运用其他语言手段来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语言中的谐音正是反映这种文化现象。谐音即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来代替本字,使语句表达出双层含义,也叫做双关。
谐音故事
谐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yīn,意思是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谐音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谐音故事 篇1
有一位农夫,他很贫穷。
有一次,他去卖菜,希望能挣点钱,便将菜价改变了许多。有人喜欢贪小便宜,买了十多斤的菜,(农夫其实只给了5斤)对他说:“你这菜真便宜!你人真好!”农夫对他说:“过奖了。”“果酱了?什么意思?你是骂我吗?”那人争辩道,不听一句农夫的辩解,转身把自己刚刚给农夫的钱从手中夺走,把菜还给了农夫。就这样,农夫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最后因为没钱救病而死。
谐音故事 篇2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四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理亏,只得认错。
谐音故事 篇3
一天,这位自命非凡的秀才吃过早饭之后,便摇着一把折扇兴冲冲地上路了。就这样,边走边看,口中也不时地溜出几句“好诗”,路人一看他这架势,还真以为他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呢。
拐过一个路口,看见两旁有一株枇杷树,这老兄诗兴大发,随口吟道:“路旁一批杷,两个大丫杈。”然后口中“嗯”个不停,再也没有下文。正走过此地的欧阳修见秀才抓耳挠腮的滑稽样,就想替他续两句,帮他一个忙,于是接口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听身后有人说话,秀才赶紧回头,惊问:“你老兄也会写诗啊?”欧阳修笑笑,不说会也不说不会。几句交谈之后,秀才觉得面前这位还有点才学,正好路上做个伴,于是邀他一同前去拜访欧阳修。
二人结伴,继续前行,忽然一阵风起,路旁的一堆土灰被刮起一团沙尘。秀才用扇子在眼前扇了扇,说:“远望一堆灰,近望灰一堆。”接下去又没了下文,只“嗯嗯”着不停摇扇。欧阳修看看秀才,再次接口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那秀才一听,赶紧说:“对对对,我想要作的诗正是这意思。”
转眼间,很快来到河边。有一群鹅正好被人赶下河,发出“嘎嘎”的叫声。秀才又来了诗兴:“岸上一群鹅,被人赶下河。”当然这次还是没下文,仍然是欧阳修替他续上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两句前人的诗句。
二人登上岸边的小船,还没坐下呢,秀才就又摇头晃脑,说:“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完全领教了这位大诗人的本事,立即送上两句:“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修)。”欧阳修巧用自己名字的“修”与“羞”字的同音,不露痕迹地巧妙讽刺了这位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大诗人”。
谐音故事 篇4
传说有个客人住进了一家客栈,百两银子不翼而飞。他住的是单间,根据种种迹象,认定是店老板偷的。于是他就到县衙门告状,但店老板坚决不承认。
这个县的县官很精明聪慧,思忖片刻后,不动声色地叫店老板伸出手来,用笔在他手心写了一个“赢”字,并说:“你到台阶下去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字还在的话,你就打赢了官司。”
然后,县官又叫人把老板娘带来,老板娘见丈夫在台阶下伸手晒太阳心中迷惑不解。县官对老板娘说:“你丈夫已经承认银子是他偷的,要你老师交出银子。”老板娘听了,心中犹豫不决,又不敢去问丈夫。
正在这时,县官突然对台阶下的老板大叫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老板连连回答:“在!在的!”由于“赢字”与“银子”音近,做贼心虚的老板娘没听清楚,还以为丈夫真的`已承认“银子”还在,只好乖乖把客人的百两银子交了出来。
谐音故事 篇5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个捐班(由捐钱去谋取职位的人)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贵治风土如何?”捐班回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问:“百姓如何?”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
捐班答非所问,上司恼羞成怒,大声斥责:“混蛋,我问的是黎庶。”捐班吓得发抖,连忙回答:“梨树多得很,只是结的果子少。”上司哭笑不得,拍着桌子喝道:“我不是问你梨杏,是问你小民!”
捐班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上司被弄得啼笑皆非,连连摇头:“狗儿呀狗儿,你真是一条狗儿!”
谐音故事 篇6
清代乾隆末年,某县秀才考试,寂静的考场突然一阵蝉鸣,监考官查明蝉声发自考生张某帽中,于是揭开他的帽子,看到几只蝉儿尚在吟唱。
张生交代,今晨离家时,其父将蝉放进他帽中,说是蝉在头鸣预兆可中头名,刚才蝉爬动使他头痒难忍便搔了几下,蝉就叫开了。
监考官听了又好笑又好气,就以违纪取消了张的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一首诗:“头鸣不是此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
谐音故事 篇7
有一天一个富豪要买车,却在为车行没有吉祥的车牌号正犹豫不绝。车行的老板走过来笑着说:“这个车牌不错00544(动动我试试),保证没人敢惹,不错吧!”
富豪心动了,立刻购买此时此车,可第二天就出车祸,富豪生气地走下车,心想这车你都敢撞,可下车一看立即灰溜溜地走了,原来这部车的车牌是44944(试试就试试)。
谐音故事 篇8
姐上菜的时候没留神,一滴酱汁儿洒在一位哥们儿的裤子上了。那哥们儿也是成心逗闷子,假装阴沉着脸问小姐:“怎么办呀?”
小姐很冷静地说:“怎么办都行。”
“那你说怎么办?”
“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那你们这儿一般是怎么办的?”
“要不俺帮您办?”
“好呀。”
只见小姐麻利的把几碟儿配料、酱汁儿一股脑倒在拉皮儿上,一手拿筷子,一手拿勺子,刷刷几下就拌好了。然后对那哥们儿说:“先生,拌好了,可以吃了。”
哥们儿努着眼珠子瞪着那盘子拉皮儿半天没说话,另一位同事替他跟小姐说了声“谢谢”。
上主菜了——烧羊腿,一大盘肉骨头,一碟子椒盐儿。一位北京哥们儿酷爱这口儿,毫不客气的抓起一羊腿,咔嚓就是一口,呱唧呱唧的大吃起来。
小姐一见,说道:“先生,这个要蘸着吃。”
哥们儿将信将疑的看了看小姐,又看了看当地的同事。当地的同事说:“蘸着吃好吃一些。”
哥们儿于是拿着羊腿站起来,咔嚓又是一口。
小姐赶紧过来问:“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
“啊?没有啊。”
“那请您坐下来吃。”
哥们儿嘀咕着坐下来,看了看大伙儿,茫然若失。小心翼翼的把羊腿拿到嘴边,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谐音的故事简短
谐音的故事有一字千金、农夫等。
1、一字千金:
有个秀才自吹能识九万九千九百个字。一天,村里有个不识字的渔夫来求他读信,秀才见他一副寒酸相,料想不会有什么酬谢,便说:“我的才学一字值千金,你带来了多少钱?”这一说把渔夫给气走了。
这一年,洪水泛滥。秀才家水淹门楣,惊恐万分!忽见渔夫驾船经过,赶忙大声呼救。渔夫笑道:“我不是不想救你,但你的才学一字千‘斤’(金),我的小船载不起九万九千九百‘斤’的”。
2、农夫
有一位农夫,他很贫穷。
有一次,他去卖菜,希望能挣点钱,便将菜价改变了许多。有人喜欢贪小便宜,买了十多斤的菜,(农夫其实只给了5斤)对他说:“你这菜真便宜!你人真好!”农夫对他说:“过奖了。”“果酱了?什么意思?你是骂我吗?”那人争辩道,不听一句农夫的辩解,转身把自己刚刚给农夫的钱从手中夺走,把菜还给了农夫。就这样,农夫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
关于谐音的小故事。要短的!
1、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
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
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
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四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理亏,只得认错。
2、纪晓岚任侍郎时,和王申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官一起喝酒。席间,和王申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听出和王申借谐音在辱骂自己,立刻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想讨好和王申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机巧,却故意接道:“是狼是狗我是明白了。”
纪晓岚一听,知道御史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还有区别呢,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御史)吃屎。”搞得和王申与御史狼狈不堪。
3、清代乾隆末年,某县秀才考试,寂静的考场突然一阵蝉鸣,监考官查明蝉声发自考生张某帽中,于是揭开他的帽子,看到几只蝉儿尚在吟唱。
张生交代,今晨离家时,其父将蝉放进他帽中,说是蝉在头鸣预兆可中头名,刚才蝉爬动使他头痒难忍便搔了几下,蝉就叫开了。
监考官听了又好笑又好气,就以违纪取消了张的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一首诗:“头鸣不是此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
4、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个捐班(由捐钱去谋取职位的人)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贵治风土如何?”捐班回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问:“百姓如何?”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
捐班答非所问,上司 恼羞成怒,大声斥责:“混蛋,我问的是黎庶。”捐班吓得发抖,连忙回答:“梨树多得很,只是结的果子少。”上司哭笑不得,拍着桌子喝道:“我不是问你梨杏,是问你小民!”
捐班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上司被弄得啼笑皆非,连连摇头:“狗儿呀狗儿,你真是一条狗儿!”
5、传说有个客人住进了一家客栈,百两银子不翼而飞。他住的是单间,根据种种迹象,认定是店老板偷的。于是他就到县衙门告状,但店老板坚决不承认。
这个县的县官很精明聪慧,思忖片刻后,不动声色地叫店老板伸出手来,用笔在他手心写了一个“赢”字,并说:“你到台阶下去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字还在的话,你就打赢了官司。”
然后,县官又叫人把老板娘带来,老板娘见丈夫在台阶下伸手晒太阳心中迷惑不解。县官对老板娘说:“你丈夫已经承认银子是他偷的,要你老师交出银子。”老板娘听了,心中犹豫不决,又不敢去问丈夫。
正在这时,县官突然对台阶下的老板大叫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老板连连回答:“在!在的!”由于“赢字”与“银子”音近,做贼心虚的老板娘没听清楚,还以为丈夫真的已承认“银子”还在,只好乖乖把客人的百两银子交了出来。
有趣的谐音故事(50字)
字、词的读音相近或相同叫“谐音”,汉语中谐音字词不少。生活中会因这些谐音平添曲折,迭生波澜,更有巧用谐音或斗智,或讽喻,往往活泼幽默,妙趣横生。请看下面这些故事。
纪晓岚巧骂和珅
纪晓岚任侍郎时,和珅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官一起喝酒。席间,和珅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听出和珅借谐音在辱骂自己,立刻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想讨好和珅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机巧,却故意接道:“是狼是狗,是明白了。”纪晓岚一听,知道御史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还有区别呢,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御史)吃屎。”搞得和珅与御史狼狈不堪。
纪晓岚揶揄和珅
传说和珅建了一座亭子,请纪昀题写横额。纪昀挥毫写了两个大字“竹苞”。竹苞,竹笋也,出自《诗经》,是形容事物象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和珅想,这是说我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于是十分高兴。后来,乾隆探访,看到亭上大字,哈哈大笑,问是何人题写。和珅愣了愣,回答是纪晓岚。乾隆说,“竹”拆开是“个个”,“苞”拆开是“草包”。纪晓岚是骂你家“个个草包”呢!
王羲之智断敲诈案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四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理亏,只得认错。
“头鸣不是这头名”
清代乾隆末年,某县秀才考试,寂静的考场突然一阵蝉鸣,监考官查明蝉声发自考生张某帽中,于是揭开他的帽子,看到几只蝉儿尚在吟唱。张生交代,今晨离家时,其父将蝉放进他帽中,说是蝉在头鸣预兆可中头名,刚才蝉爬动使他头痒难忍便搔了几下,蝉就叫开了。监考官听了又好笑又好气,就以违纪取消了张的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一首诗:“头鸣不是此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
谁有带谐音的故事啊
1、谐音笑话: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2、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
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
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
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
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
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
机(鸡)而作’。”
4、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
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
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
乘。”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
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
电,经理口瞪口呆。
5、地名有关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
为拘谨。
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
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
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6、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
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
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