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八卦 > 正文

以安贫乐道为主题的作文(安贫乐道议论文论据)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23-04-29 06:04 来源:淘名人 阅读:

孔子说安贫乐道写作文

1. 写有关颜回安贫乐道的事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40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2. 如何以安贫乐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充满智慧的哲理和深刻完备的伦理。“安贫乐道”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理想精神。走进诗豪刘禹锡的陋室,我们就可以发现“安贫乐道”的精神在它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

你可以任自己的思绪纵马驰骋,踏着湿漉漉的青苔,走进幽静的林荫小道,走进一个无“污染”的大自然里,悠闲地抚弄素琴,还有野鹤夜听经。可以以琴书会友,当然更没有世俗嘈杂的声音扰乱自己的听觉,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更让人反璞归真。

但是安贫乐道是不等于安于贫困、满足于现状的。追溯历史,隐士们都是贫困潦倒的,居陋室、家徒四壁;难自给、箪瓢屡空;穿布衣,甚至短褐穿结,想痛饮一番,还借酒销愁又几千……然而,他们都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安贫乐道,为什么呢?是他们贪恋家乡美味吗?是享受田园美景吗?不是,他们不是不为国家做贡献,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3.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圣人追求中庸之道,不会偏执,怎么会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呢?圣人的教诲一定是合乎人性本真的。人性喜好富足而厌弃贫穷,圣人也是如此,而且肯定人的这种追求。孔子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态度很明确。但他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也追求富贵,但前提是依据道义,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是比较贫乏的,在这种处境下,孔子认为安贫乐道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方式,吃着粗茶淡饭,却一心追求圣贤之学,才是君子的表现。所以,孔子最赞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并将他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

总而言之,孔子赞赏安贫乐道,却并非极力提倡安贫乐道,或者说,他是有限度地提倡和肯定。

4. 结合论语说说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论语》中有多处表现出孔子主张安贫乐道的思想。比如《雍也》记载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这段话表面上是孔子在称赞颜回,实际上是孔子通过对颜回的赞扬来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另外《述而》中记载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是其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体现。

但是,咱们不要误以为孔子是因为自己生活贫穷才主张安贫乐道的,其实恰恰相反,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生活条件大都是很优越的。正是因为生活优越,才让孔子这样的思想家明白道的重要性,提出应当能够做到安贫乐道这样的思想。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食无求饱”,孔子大概是没有经历过饥荒年代。不过,孔子的家庭出身“少也贱”,未必没有挨过饿,所以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成为君子的高标准、严要求,能够得到这样的标准和要求的人,一定能够安贫乐道。

5. 求篇作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根据这句话写篇800字

《论语》中有一章,叫做“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贫穷而不生怨恨很难,富有而不骄傲还更容易些.”孔子的这句话放到目前来衡量,仍然是正确的.“富而无骄”,说的是一个人有财富、有地位了,成为社会的显达、明流,却并不骄傲。本来这个修养也是很难的,但是与贫而无怨比较起来还是容易做到些。请注意,在这里,孔子是对二者进行比较之后而言,并不是说富而无骄就容易做到,这一点其实从历史从现实来看,也是难以做到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有许多人想不骄傲,其实很难做到。发财了,富有了,升官了,地位高了,年龄大了,这时自己本想不骄傲,可是,却会有许多人来拍你的马屁,捧你,如果不是真正有修养有品德的人,不由自主的就会骄傲起来了,何况有些人处在这个时候自己本身就有优越感呢?“贫而无怨”的贫,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贫穷,另一方面,人生不得志也是贫,道穷不得通,知识少,其实也是贫.人一旦贫了,往往就会生怨,为什么?他不能不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别人都比自己好,或者有些人比自己强很多,再加上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现象,怨在觉间已由心生,所谓怨天尤人,牢骚也就来了,人穷气大,积久了就会生事.所以儒家教育人要“安贫乐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大原则。但是真正的贫而能安,太不容易了。现在有人拿“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这两句话批评中国文化,说中国人的不进步,不敢向不公平事物进行斗争就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这种批评对不对?不对,为什么?因为这是以偏概全了!孔子教育人“安贫乐道”与“知足常乐”,只是个人修养的一方面.不要忘记了,孔子同时还教育人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富贵可得则得之,只是要以其道得之,还要当仁不让,君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鼓舞人奋进的名言、道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践行这个观念时,一定要全面、正确,要融会贯通;不可只抓到一点,不及其余,否则就会走到错误的道路上去.。

6. 《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

《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颜回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7. 写一篇题目是梦回春秋战国偶遇孟子的作文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旦肌测可爻玖诧雪超磨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8. 孔子是怎样表述自己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论语·述而》

关于安贫乐道的作文素材

1. 关于安贫乐道的素材诗句

关于安贫乐道的素材诗句 1.关于安贫乐道的诗句 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关于安贫乐道的名言及事例有哪些

1、一个人只有站在安贫乐道的立场上,才能成为一名公正而又有智慧的人生观察者。 ——梭罗

2、我们只有站在安贫乐道的立场上,才能够无私地或者明智地去观察人类的生活。 ——梭罗

3、要善于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于丹

安贫乐道

[ ān pín lè dào ]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事例】

田园乐七首·其五

唐代: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译文】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解析】颜回是个相当鲜明的例子了,身为孔子的学生,虽处于贫困却仍然积极向上追求儒道。

3.形容安贫乐道的成语

【箪瓢陋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箪瓢陋巷】: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共挽鹿车】: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鹿车共挽】: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疏水箪瓢】:疏水:粗糙的饮食;箪瓢:简陋的食具。比喻安贫乐道。

【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如何以安贫乐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充满智慧的哲理和深刻完备的伦理。“安贫乐道”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理想精神。走进诗豪刘禹锡的陋室,我们就可以发现“安贫乐道”的精神在它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

你可以任自己的思绪纵马驰骋,踏着湿漉漉的青苔,走进幽静的林荫小道,走进一个无“污染”的大自然里,悠闲地抚弄素琴,还有野鹤夜听经。可以以琴书会友,当然更没有世俗嘈杂的声音扰乱自己的听觉,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更让人反璞归真。

但是安贫乐道是不等于安于贫困、满足于现状的。追溯历史,隐士们都是贫困潦倒的,居陋室、家徒四壁;难自给、箪瓢屡空;穿布衣,甚至短褐穿结,想痛饮一番,还借酒销愁又几千……然而,他们都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安贫乐道,为什么呢?是他们贪恋家乡美味吗?是享受田园美景吗?不是,他们不是不为国家做贡献,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赵振铎相关文章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010.